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8/09 00:21:23瀏覽1405|回應0|推薦9 | |
. 作為回應帖於2006-8-8, 23:54:29貼於:
『無冬無夏,值其鷺羽。』值執同音假借。通解如此。 “值法”與“坐法”所指相同。其行與某法所禁者相同,即坐該法,亦曰值該法,坐值在此皆可釋為“疊合”,但“坐法”中之坐釋為“疊合”乃隨境釋,“值法”中之值釋為“疊合”乃本義釋。後世輪值、值年(值星、值日)、入直、值班(當班)、當值之詞皆自此“疊合/重合”義出,然實義多為充當/充任,有“to fill in …”之意,不衹是填進,是填滿,如值年太歲,三百六十天天天都是祂,疊合度/重合度是百分之百。 『不直/值一文』。『直百五銖』。『大泉當千』。值當同用,皆為“be valued at …”,實義則為價值相當於/等於,疊合度/重合度是百分之百。口語“值得”意為所得不小於付出,得等於或甚至大於失當然是“可以值/當得過”。 『值歲大饑/歲值大饑』。『偶值門開暫相逐』。此值釋為當,指時間上的疊合/重合,是個介詞,大略相當於英語的by,意思就是“在……/當……”。 『偶值風濤』。『路值一河』。『路值一男二女』。指空間上的交錯或楔入融入,在交錯楔入處當然是“疊合/重合”狀態。這是個引申用法,動詞,釋為當亦無不可。值風濤的實際情況是旅人陷身在風濤裡,不是旅人碰到或觸及風濤。路值一河的情況是路與河交錯。路值某某人就是在路上邂逅/碰到/遇上某某人,這種生活情況用英語表達就是come across某某人 -- 硬譯come across就是交錯。造詞用詞時的心理活動在不同語系每有相同之處,因為人心有共通之處。
看來小孩子的耳朵是全方位接收著所有的訊息的。哪些訊息需要儲藏?分析?整理?運用?──容我斗膽臆測──全憑這孩子的直覺。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外人能夠使用理性的教育工具幫上甚麼忙。我也經常從孩子忽然冒出來的一句話發現:他們常常「在無意間偷廳」我說了些甚麼,並且立刻搶到應用的機會──張宜在今天這個「值」字上提供了一個例子。 最近我總在跟張容討論些跟價值有關的問題。他從學校裡學習得來的結論是:「值得就是有用」、「值得就是有意義」、「值得就是不浪費」諸如此類。但是孩子對於語言上的某些邏輯會有「過不去」的懷疑。對於大人強加於他的價值感,他總有閃躲、排除的說法。比方說:「有用的東西很多呀!每一樣東西都值得嗎?」「有意義的事情很多呀,你認為值得、我卻不一定認為值得。」甚至:「媽媽認為值得買的東西你總說浪費。」諸如此類。 頂嘴為獨立思考之始──但是我討厭小孩子頂嘴。那一天我趁他在游泳池玩得高興,想起一招兒來,於是藉了個題目問他:「你自由式練多久了?十個小時有了吧?」他點點頭。「練得死去活來,還是祇能游十五公尺,值得嗎?」他又點點頭。「為什麼值得?」「好玩呀!」 「值」當然是從「直」而來的。直,除了不彎曲、不歪斜、合乎正義、坦白以及作為對縱、豎之形的描述之外,也有相抵、相當、對上、遇上的意思。 而古典文獻裡的「值」這個字,最初的用法也都是「遇上」、「碰到」之意。除了《詩經‧陳風‧宛丘》裡的:「無冬無夏,值其鷺羽。」此處的「值」,在旁處少見,是執拿的意思。其餘從先秦到漢代,「值」多半都是從「遇上」、「碰到」衍申出來的「對」、「當」關係。像「值法」這個詞──幾乎不晚於「執法」──它的意思是違法、犯法。何以謂之違、何以謂之犯呢?就是有一個明確對立的關係。 你甚至可以這麼說:值,對立也。 當我們花一番精力、付一筆錢、寄託一把情感,所徬徨困惑的,總是「不知道究竟值不值得?」值不值呢?那就要看把甚麼東西安放在這些支出的對立面了。我不懂兒童心理學,也答不出「如何為孩子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這樣的題目,但是我很小心地作了一件蠢事。我在游泳池邊跟張容玩相撲的時候告訴他:從認得「值」這個字就可以像練習游泳一樣練習自己的價值感──無論要作甚麼,都把完成那事的目的放在自己的對面,清清楚楚看著它,和自己能不能相對?能不能相當?對不對?當不當?而不是同意或者反對大人的看法而已。 我明明知道:和一個比自己矮五十多公分的小孩在游泳池邊怒目相視、嚴陣以對地相互推擠是蠻蠢樣的,不過,我從張容脹紅的臉上看得出來,使盡吃奶的氣力和自己的爸爸抗一抗,就算會一步一步被逼落水中,也都是很爽、很值得的事吧? 不過,他妹妹在旁邊,斬釘截鐵地警告他:「你再這樣浪費體力,等一下就沒有生命值練習游泳了我跟你講!你不要不聽話。」 生命值?據說是電腦遊戲裡運用「值」字打造的一個最新的詞彙,拜學了! .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