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6/27 23:37:27瀏覽11396|回應0|推薦5 | |
翻譯這件事很奇怪,有人說簡單,有人說難,不管做過沒做過的人都一樣;很顯然,人對於難易的感受及認知程度是不同的。 沒做過翻譯而說翻譯難的,或許有自知之明,曉得自己中英文不夠好,不敢貿然從事。做過而說難的,就分兩種:一種是有這個能力,但求好心切,曉得上乘的翻譯不單只是譯詞譯句,就過得去,譯意則是最難的;另一種大概是能力不足,耐心不夠,但還不會自己騙自己,願意承認其難。至於沒做過而說簡單的,要麼是真有兩把刷子,但懶得動手,要麼就是看人挑擔不吃力,自己下海,未必高明。至於常做翻譯而說翻譯簡單的人,只怕是高估自己能力的多,真屬高手的少。 同一個題目叫不同的人來寫,鮮少有重複的可能,就算觀念相同,遣詞用字及表達方式,都會有所不同,這是抓抄襲的基本原則。同理,一篇文章讓不同的人譯,也絕不會一模一樣。文意簡單處,可能有所雷同,但文意複雜之處,譯文高下立見。這是第三者可以客觀比對的,不能儘拿見仁見智做擋箭牌。 任一位譯者在剛完成一篇譯作時,難免沒有一分自傲,感覺上自己將一件藝術品以另一種材質,做了完美的複製。這分信心可能是真實的,也可能是虛幻的,必須經過旁人的檢驗。任何有自信的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都不會認為自己對原文的解讀有所錯誤;但就算再仔細的譯者,難免也有看走眼的時候。只要不是習慣性常犯,些許小錯大都可以原諒,不能釋懷的,常倒是譯者自己。 譯文會被人指出毛病的所在,通常都有它的問題:有的是真不小心犯了錯,更多的是語意不通,容易造成讀者的誤解。如有諍友指正,則不妨虛心受教,提醒自己以後更加小心,而不必以故意找碴為藉口,置之不理。(就算再稱職的翻譯,也免不了有批評;打擂台、踢館子是人的天性,譯者得以平常心視之。) 翻譯不是創作,但常要比創作更難,因為創作者可以只寫他有把握的東西,而譯者卻沒得選擇。碰上不懂的字詞,當然要查字典,不熟悉的人地事物等,也都需要查證。如果碰上大幅觀念都不甚清楚的話,那麼就要考慮自己是否是最適當的譯者,而不能見獵心喜,來者不拒,這樣注定會出大錯的。 文字的品味是有講究的,文意的理解更需要仔細的推敲。翻譯當中固然可有神來之筆,但出現悖於原文意涵的翻譯,以及不合中文語法的譯文,任憑譯者如何解釋,終究也只是譯者腦中的幻影罷了。 原載2003/08/21《中央日報》「書海六品」專欄 |
|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