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數:95 | |
我的自傳推薦辭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2024/08/27 03:14:40 |
2021年中收到三民書局編輯來信,說有意願為本國科學家出版傳記,並提出邀約;於是我將之前以主題方式書寫的十幾篇個人回憶打散整理,按年代順序排列,並增添一些之前尚未觸及的內容(例如我的家世與童年),而於2022年2月完成初稿,寄給三民編輯。結果等到10月下旬,原負責編輯離職,新編輯於12月接手,之後來回修改多次,出版日期也一延再延。最後延遲了整整一年,終於在2024年2月底正式問世。 個人是位平凡的讀書人,實在沒有什麼「豐功偉業」值得大書特書;但就像胡適先生在《四十自述》的序言中所言:「我們赤裸裸的敘述我們少年時代的瑣碎生活,為的是希望……給史家作材料,給文學開生路。」在不逾矩之年,能完成一生的回憶紀錄,並正式出版,也算了卻一樁心願。 這本小書出版前,我邀請了人生不同階段的六位好友幫忙寫推薦辭,他們分別是高中同學項國寧、大學社團學弟孫大川、陽明同事陳慶鏗,寫作同道王道還、高涌泉,以及博士學生謝坤叡,他們也都慨然允諾,讓我感激不已。此外出版社還邀請了我最早教過的一位學生于宏燦寫推薦序。只不過前六位的推薦辭出版社只用於宣傳,並沒有放在出版的成書中,讓人感到抱歉與遺憾,因此借個人部落格一隅貼上,也好讓更多人看見。
推薦辭 與震澤自高中一年級結識,迄今已逾半世紀,彼此投緣,成為摯友。震澤出書回憶生平,捧讀之餘,滿心歡喜。震澤是一位平淡平實的人,也因為如此,人生的每一階段,他都做得到位,實實在在,童叟無欺。他的回憶錄,就像他崇奉的科學一樣,洋溢理性的色彩,曖曖內含光。 ——聯合報執行董事項國寧 1972年進入臺灣大學時,我就結識了潘震澤教授和他後來的夫人馬金鳳女士。我們一別將近半個世紀,去年夏天有幸和他們重逢,聽他們細數大半生的故事,篤實、真誠、敦厚,彷彿回到從前。如今有幸先一睹書稿,內容字字句句坦誠無欺,就像科學家面對自己的實驗;由於都來自肺腑之言,文字自然產生無法抗拒的魅力,如見其人。 ——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總統府資政孫大川 這本好書刻劃一位傑出的生理學家及科普教育家在臺灣這片土壤孕育之下成長茁壯的心路歷程。摯友震澤以流暢文筆分享他如何發揮個人天賦,適時利用手中可掌握之資源,於逆境時擇善固執,於順境時持續朝目標邁進。尤為感人者,是書中洋溢震澤對父母、師長、好友,特別是金鳳感恩之情,為目前社會爭功諉過的風氣注入一股清流。 ——教育部國家講座教授陳慶鏗 潘震澤是成功的生理學家、科學寫手,他的心法、經驗值得有心人參考,自不待言。但是這本自傳不只是他一人的故事,而是兩代人的經歷——他的父母、師長、以及他那一代。臺灣今日的軟硬實力是那兩代人勞力勞心的成果。他們幾乎全都是歷史洪流中的無名氏,潘震澤的自傳是他們曾經存在的腳註。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腳註。 ——生物人類學者王道還 我認識潘震澤教授已久,但從不知他有如此精彩的人生! 一位在研究、教學、服務都有傑出表現的學者,他的回憶錄能給年輕學子最真切的啟發。 ——臺灣大學大物理系兼任教授高涌泉 如果是有志於科學研究,甚至是生物醫學的研究者,不可不讀此書,因為它讓你知道科學的入門;如果是現今就讀理工醫農學院的學生們,也不可不讀此書,因為它就是你現在可能的經歷;如果是普羅大眾,更推薦閱讀此書,因為它讓你一窺科學家、大學教授的成長歷程。 ——慈濟大學生理學科教授兼教務長及醫學院副院長謝坤叡 |
最新創作 |
|
||||
|
||||
|
||||
|
||||
|
||||
精選創作 |
|
||||
|
||||
最新影像 | 7 本 458 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