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夜市台灣與老饕評選
2011/05/24 07:51:29瀏覽337|回應0|推薦0

      近日來台灣『夜市』文化成為新聞的焦點,然而將『台灣夜市』定義為一種文化層級,不外乎台灣獨有的多元性也造就了在庶民的『民以食為天』之發展,『夜市』本來是有些庶民們在解決生計問題上的一個小本經營的一種方式,同時也是亞洲地區特有的『吃』的行為,由原先的果腹行為,進而變為為『食的享受』的一部份.

      如果就『食』的文化來談,吃是一種民生問題,單純的就只要吃飽,那可能就忽略了其他的感受,『夜市』本來可能只是為了解決一些平民的生計,也同時提供了在非正常用餐時間的烹飪問題,但是在經濟發展提升後,不但『夜市』進而由小吃或宵夜的層次,推演至午後至凌晨時段的另類消費行為,不需要衣冠楚楚的方式,就能大嚼美食一番,也可流連於多種不同冷熱飲食於市集,由於市場之競爭激烈,而提供美食的業者自然就交由自然淘汰法則去篩選,當然這之間也就形成了優劣混雜的現象,『台灣夜市』有流動的,也有定點的方式充斥於各個地方市集,有小吃,也有遊樂,更有民生用品大拍賣的大集合,這也是有別於國外的跳蚤市場.

      因為是攤販形式的消費場所,在流動式的夜市市集可以說是品質優劣參半,就靠消費者自身的鑑賞能力與業者販售的口碑去自然形成淘汰機制,但是在定點式的夜市,那就大為不同,因為消費者可以定時定點去反應產品的好壞,不過在『吃』的部份,那就牽涉到消費者的健康安全問題,這也是業者必須重視以對的問題,近幾年來由於定點式的夜市,也因為地緣式的關係,各地的不同夜市有其不同的消費族群,同時也形成了像士林夜市或萬華夜市變成國際景點的現象,在這其中也有小攤販變身為豪華餐廳,更近而進駐101大樓設立旗艦店的發展.

      如今夜市未來之發展如何能夠持續發展,可能需要當地政府也加以重視,如何讓夜市的環境衛生,業者之經營場所,消費動線的規劃,以致於停車交通等方面一併通盤的去加以考量,否則就會像圓環夜市例子般的在繁華中消逝於無形,而其中特別是在『吃』的方面更是重要不可忽視,因為環境衛生在人來人往之中,無形的也是傳染病菌的溫床,如何讓『吃的安全』成為在此夜市文化的基本條件,如此才可以將『吃的享受』更昇華為米其林老饕的首選,是否有可能建立公認老饕客觀投票做為嚴選業者經營的條件,讓過去由消費者的自然淘汰機制,能夠有更上一層管理的模式,當然這其中必然遭遇夜市經營業者反彈之可能,但是台灣的夜市文化已登國際版面,其實業者需有長期發展之眼光去思考,如能良性發展,那可能下一個進駐101大樓成立分店,甚至於也像鼎泰傳奇般,或是像珍珠奶茶行銷國際連鎖的例子,也是一種服務業擴大經營的模式,那才是永續發展的途徑,誰說『夜市吃的文化』不能成為另一種主流趨勢,希望夜市業者管理委員會能夠就長遠發展引進『服務業』的理念,讓台灣獨有的『夜市文化』能夠真正的發光發熱.

 

( 休閒生活美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YANG&aid=5246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