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電磁波如何影響電子生活用品
2011/12/06 23:45:53瀏覽319|回應0|推薦0

      一般任何電器產品在設計時,均被嚴格要求測試EMI/EMC/ESD的規範,原因是既然是電子產品,那必定會有電壓與電流在產品中被運作,如此才可以由這些電子的運作去達到產品所預期的功能,然而這些電子規範也是因為過往有一些案例的發生,並有証據表示是直接影響到人體的健康,才會被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以安規的方式列入必須在出貨前嚴格檢測的項目,如美國地區的FCC,歐盟的CE與台灣的NCC,但是實際上,在大品牌的廠商,尤於商譽的關係,在測試規範時都會嚴格的去落實,可是其測試產品之設備與專業人力訓練的資源成本,仍然是一種很大的費用,但是有些次品牌的產品在安規測試上,就未必落實執行,依各國之規定,在電子類產品之安規測試也分為民生用(A)與工業用(B),而測試的規範等級與強度也有所不同,近年來手持式產品大量的在市場上被推行上市,舉凡是手機, MP3,平板電腦等大量在市面上出現,然而使用者如何去辨別電子產品是否有符合產品安規測試規範,那是不太容易去驗證的.

      在一般電器產品是使用AC110V/60Hz交流電源的產品,使用者大致上可以看到兩隻腳與三隻腳的電源插頭,自從桌機個人電腦的普遍盛行於市面上,才讓三孔式電源插座也愈來愈多的使用到,有時使用者在找不到三孔插座時,會將第三隻腳(圓柱狀)折斷來牽就2孔的電源座,但是這樣的作法時不正確的,因為有三孔插座要求的產品,往往代表需要有好的『接地』要求,其目的是有幾個,首先一般人可能不知道,既使兩孔插座的產品,在兩個電極上,仍然有『火線』與『地線』兩者,在某些特定產品上,有些設計是需要要求依序連接,另外一種就是兩孔插座不那麼嚴格要求,因為電器產品中有安全設計可以任意連接,不受影響,第三種就是常見於電腦設備中,就是三孔插座的型態,而在第三孔於設計上是連接至金屬外殼,也就是在連接牆壁三孔電源插座時,依規定此電極需連接至『大地』(就是地球表面的土地),因為此類產品有電磁波之幅射干擾(EMI),被電波干擾(EMC)與靜電衝擊(ESD)沖擊的可能性,而間接的影響到產品所設計的功能,如果此安規測試不良,在全世界的醫療案例中已有相當的事件實際發生,舉一個比較淺顯的例子,來讓大家了解其嚴重性,那就是如果一個人身上有裝置心律調整器,如果遇到此類不良安規測試的產品,就可能產生心律不整的影響,而造成使用者心臟功能的不規律,因此大家在使用電品產品時,應該要對此方面有所認識,那樣才可以安全使用電子器具.

      在此再舉出一個切身生活的電子產品,如果有使用血壓器的人,您大可測試一下您所購買的血壓器是否有通過這些安規測試,那就是當您在用血壓器測量血壓值時,特別在旁邊準備一台手機,並在血壓測量時,讓手機產生通訊,如此您再看看所量測的血壓值是否有異樣,如果所顯示的血壓值的確與平時之記錄差異太大時,那麼您就可以合理懷疑您手上的血壓器有安規測試不良的疑慮,血壓器在設計時,為了不讓其本身的機體的金屬與人體產生直接接觸,都會利用塑膠材料去隔離之,因為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導體,既然是一個導電體,那麼就形同一個電波的接收天線,如果與電子產品的金屬機殼產生接觸,那是無可避免就有形成相互干擾的可能性,就本人過去曾經設計過血壓計的產品,坦白說也特別收集國內外知名品牌的血壓計,還特別分別將其拿至實驗室去測試血壓計承受電磁波的安規能力,告訴各位其測試的結果,只有一個M牌的產品可以完全通過測試,其他的數個國外品牌產品,在測試時仍然有1~2個點未測試通過,之外許多雜牌的血壓計其測試結果就非常差,當然此經驗是數年前的實際結果,為了防治電磁波的安規測試所增加的材料成本與測試費用,都是在產品開發中非常大的比例,經過這幾年下來,生產血壓計的廠商是否已全然改進,那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在此仍然奉勸廠商們,應該必須確實導入安規測試的作業,因為如此才能夠確保產品提供正確的血壓測試值給消費者觀察,必竟這是關乎人身健康的量測,社會大眾千萬不要貪小便宜去買來路不明,無具備售後服務的血壓計,目前市面上有許多大陸內地的小廠商,在降低成本的要求下,都忽略此安規測試的重要性.

      所以電磁波在手持式產品已是生活中的必備品,所以在使用上,仍然盡量避免長期使用,如果長期有一經使用某一器材,就有身體不適的感覺時,那麼就應該立即停用,看看症狀是否消失,反覆去驗証是何電子器材造成之影響,如果確實有因,那就選用知名品牌的產品,可能比較有保障,因為此類電磁波的測試非一般人可以測試,所需的設備與實驗室費用非常高,絕非個人財力可承擔,所以就更換有保障的品牌是比較直接可以改善的方法,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YANG&aid=5905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