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也談「二二八」事件
2010/02/27 22:40:59瀏覽9232|回應305|推薦31

二月廿八日又快到了,這件事對台灣人來說仍是無法忘記,但是台灣總算

學會了面對「二二八」。歷史老師說的:「可以評論,記得先交待真相。」 

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背景、原因、過程都挺複雜。

不妨先問問老前輩(至少要70歲以上):是滿清還是日本人當家,台灣

人所過的日子比較苦呢?何時「雜糧飯」成為主食,蕃薯簽吃到怕。

「純白米飯」要多久才可以吃到一次?或者來說說偷偷到黑市換買米

的經驗。是日本人的侵略戰爭,才讓台灣人受苦吧?當然日本人自己也

受罪,只是他們算是自作自受。「八年抗戰」是全中國人的痛,抗戰的

勝利是「慘勝」。抗戰中共產黨忙著擴充實力,之後「國共戰爭」又

持續進行中。國民黨當局方面非但無法幫助,還必須「取之台灣」。 

「二二八事件」之前台灣當局的貪腐與軍隊軍紀欠佳現象是一回事,

暴亂是大規模「傷及無辜」。如果及時做適當處理,「結果」也許

不同,至少暴亂不會擴大的那麼快。

先說幾件事:「當得知憲警開始無法控制,02/28日晨陳儀就命令參謀

長柯遠芬(關鍵證人之一已逝於美國)「宣佈」戒嚴,此人遲遲

下令戒嚴(有推測是因為與警務處長的私怨,想顯示的警方無能和

自己的「能耐」)等到後來暴徒已佔領電台,鼓勵罷市罷工並將

「訊息」傳遍全島,台籍警員還紛紛加入亂黨,「請願」群眾衝擊

長官公署,試圖搶奪警衛槍支,造成5人傷亡6人被捕。(原來陳儀

講求親民,公署本來連警衛都不設等午後柯某「宣佈」戒嚴並出兵,

局面已經「不可收拾」。當然接下來造成的禍害就只有越來越大了。

爾後「事件中」處理也有問題,但有些出於誤會。有些人被扣押也隨

即釋放。又如當時全國第一大報是「大公報」,台北辦事處被封但是

隨即解除,可是此事已經由電報傳到上海,「大公報」自然不會客氣,

其他「壞事」就「很快傳千里」了。後來的「二二八」處理委員會,

開始的要求,陳儀全部同意後來就越來越過份等於在幫倒忙。

陳儀不知道算不算爛好人。事後柯遠芬該受嚴厲處分(該槍斃),

陳儀居然還幫他說話。不管你是誰,不管什麼「錯誤」、「陰謀」

都要攤開來說,關於「二二八」的真相,沒有人能「永遠地欺騙所有

的人」,或說『只有我知道』。因為有多的人「在場」。接著

「白色恐怖」受害者,有「二二八」參與者、反對「國民黨」獨裁

的人、甚至是「國民黨」自己人,更多的是受害者家屬與無辜的人。

不論如何,「二二八」它的過程是「先暴後鎮」,而非「先鎮後暴」。

所以「國民黨派軍彈壓,以致於造成悲劇, 」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何況當時暴亂已經發生,蔓延到整個台灣,本地的軍憲警不但無法平定

亂事,本省籍警員部份也已經加入,大陸不派軍隊你要怎麼辦?當時的

暴徒不管出身是前台籍日軍、地方流氓、或盲從者,受害者難道會只有

「外省人」、「外省人店舖倉庫」?難道砸店搶劫還先「借問」

這是誰開的?搶劫搶的當然是「平時」大家就覺得他有錢的人。

暴亂就是暴亂。OK? 

「二二八事件」中外省人與本省人相互殘殺,同樣基於人性的善良,

也有外省人與本省人相互「救助」。當時「被傷害與被損害者」兩者

皆有。對於「二二八」,有的人是刻骨銘心。有些事如果不是後來

一直又翻出來,也有的人是「選擇遺忘」。例如一位長者可以既是

「被損害者」又是「拯救者」。自家倉庫受了損失,卻仍然冒險救了

兩位被追打或追殺的外省人,家裡老一輩都知道,就是從來不說,

直到長者去世,兩位先生來磕頭,晚輩也才知道。

有些事本來也沒有完整真相,因為有些故事「講不下去」。

但是世界就是無奇不有,本來以為死了的「人」還會「復活」?

一群人哭哭啼啼時,你只要安安靜靜聽就有更多的故事了。

政客的胡言亂語我不想浪費時間去反駁,對某些人與家庭來說,

生者得到答案,死者得以安息。夠了! 

既然是歷史問題就多說幾句。曾經碰到以下幾個錯誤觀念作法,

提醒大家一下:

一、有網友提出要等XX年大家才會客觀,大錯特錯。關鍵證人全

 死光了,才會變成「各說各話」。就像蘇建和等三人的案件,主嫌

 王文孝(身份是軍人)被槍斃,三個倒霉鬼只好繼續當「嫌疑犯」。

 純粹靠記錄不夠,你根本不知道有這個東西,何況有些又未必開放。

二、「不以其人,廢其言」,反之亦然。例如,大陸李銳的「廬山

 會議實錄」是至今該會議最完整「第一手」資料。他論述的「客觀」

 與否,自然有眾人也在場的人或學者專家來鑑定,也許需要點

 時間。一直不讓人研究或討論,大家才會覺得「有鬼」。

不可以「想當然爾」,一切要有憑據。「二二八」這件事共產黨

 常自稱參了一腳,又有謝雪紅跳出來為證。老美老日搞鬼也有

 重大「嫌疑」,也有些證據,但人證就少了點。 

、有的人覺得「本省人」、「外省人」這種「全稱式」說法不恰當

 那麼請拿出你建議的稱呼法。我兩者都是,也從未覺得有「矛盾」

 已經很久了。

五、跑來鬧場的會問一些無關文章主題問題,「為什麼不也說這個

 那個」,如果你有東西就說出來,這是「部落格」言論很自由,

 你可以來一篇。

六、中國人「地域」觀念本來就很強,所謂「歧視瞧不起」,倒不是

 什麼歷史的輪迴,似乎是中日共同的「文化」。抗戰時,在大陸四川

 人叫外來的人叫「下江人」、「腳底下人」, 光雲南省的

 「雲南」、「外省」之爭,和「江南」、「江北」間就講不完。

 但是「本省人」「外省人」間,沒有那麼大的「矛盾」。

 否則,我從那裡來的 

延伸閱讀 ‧‧‧ 

二二八事件真相還原  

拍案叫絕--二二八事件的監察院報告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etSpider&aid=3809769

 回應文章 頁/共 31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
2010/03/01 21:21
若要比喻,我比較喜歡將自己比喻為奧德塞--歷經諸多困惑與波折而歸來。

今日很多事讓我覺得好笑!愉快!

有時間我還要講講楊逵寫的《水牛》,以一個小女孩阿玉來看當時的台灣。

尋緣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不必了!
2010/03/01 21:06
不必了!李扁當政時搞獨裁,大量散播獨派造假誇張的資料,鼓動全台族群仇恨搞台獨。以情治監控手段封殺藍營網友的澄清,已受害二十年了!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皇民化」這三字真是好用呵!!
2010/03/01 20:48
即使以反面來觀看這批人口中的「皇民化」,也輕易地看出國民黨半世紀與老蔣的心態,所以,當年,溫和對國民黨建言的楊逵被關了12年,對祖國抱有期望的吳濁流在打壓下寫作。

我是台灣人,我爭取的是以台灣人立場看待的史觀而非殖民者強加諸於台灣人的史觀!要求台灣人背負莫須有原罪那樣如同印度「首陀羅」那樣被上層亞利安人定位的史觀!!

唯有蔣中正與蔣中正周圍權勢者的史觀才是正確的,這真可悲!!

尋緣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吳濁流說「日本五十年的皇民化,在光復那天就吹走了」(1)
2010/03/01 20:44
中央研究院 徐百川

二二八事件是台獨告別中國的分水嶺,台獨是由二二八而生,台獨很明白二二八轉變台灣人國家民族認同上的衝擊力,是以台獨建立二二八紀念館,到處聳立二二八紀念碑,定二二八為國定紀念日,美其名曰和平寬恕記取教訓,骨子裡卻是要二二八的瘡傷繼續淌血,使台灣人民記住二二八的仇恨,從中國意識中覺醒出來而主張台獨。二二八事件所以會使台灣人產生背棄中國的台獨思想,是因為在這個事件中,中國對台灣光復時歡喜慶祝、真誠熱烈歡迎回歸祖國,結果因不滿祖國的腐敗庸劣統治起而抗爭的台灣人民,進行了無情的鎮壓,數萬台灣人慘遭屠戮。台灣人為此感到哀傷慘痛悲憤莫名,因而失去中國心喪盡中國情,所以決心斬斷與中國的血緣關係,要脫離中國遠離中國,走上台獨之路。

是以二二八就成為令台灣人痛澈心髓的事件,諸如「美麗的台灣島上,滿懷回歸祖國熱夢的善良島民,遭遇到來自海峽彼岸國民黨政權與無情軍隊的蹂躪」「想當年要不是台灣人太天真,那麼腦筋想都不想一廂情願地被祖國統一,怎麼會發生二二八」「昧於光復與祖國的實質,去迎懷送抱,終導致無端的屈辱和創傷」「二二八事件的發生,讓台灣民眾從擁抱祖國的熱情,頓時跌入胸口插刀的驚惶駭異深淵中」「身為台灣史的研究者,面對二二八歷史事件,我常有一股無可言諭的割裂感,刺痛心靈深處,而不知如何訴說心中的感受」‧‧‧‧等等,‧‧‧等等。所以台獨處心積慮地宣傳二二八,就是要將這種錐心刺骨的慘痛傳達給每一個台灣人,生出仇恨中國之心,並且要世世代代記住二二八,因此都不願再作中國人。

然而台獨版本的二二八,是台獨從表面片面的現象,再加上誇張捏造的宣傳伎?,所編出的一套惑眾之詞。二二八死難的人數,即使報導事件發生的當時報紙,包括攻擊國民黨的大陸左派報紙,也只不過含糊籠統地說是一千至數千而已,而親身經歷二二八對中國人恨之入骨,著書撰文醜詆中國的林木順和王育德,也只不過說是「據私人統計」「據傳聞」不下一萬人而已。而自台灣政府補償二二八受害人家屬以來,自今僅有八百多個家屬出來申請,因此死難人數大約一千人左右,才是大致合理的估計,然而「屍積如山,血流成河」「殺人競賽」「慘絕人寰」「holocaust」到現在仍然是慣見的台獨對二二八的形容詞。

的確在一九四七年台灣光復時,台灣人歡喜慶祝,熱烈興奮地歡迎回歸祖國,那種令人心神撼動,真誠狂熱的場面,不僅歡迎的台灣人激動淚流,就是接收人員心血也為之沸騰,熱淚盈眶難以自禁。這批最早來台的接收人員提及台灣光復,總是再三向人重申當年台灣人如癡如狂的愛國表現,總是挺出一幅見證人的態度,為當時台灣人真誠愛國的熱忱現身說法。

尋緣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吳濁流說「日本五十年的皇民化,在光復那天就吹走了」(2)
2010/03/01 20:42
但是如果我們細細深入觀察史實,台灣經過日本五十年統治,又在皇民化的高潮之時,遽然在一夕之間回歸中國,台灣人在民族認同上,實在是呈現著複雜矛盾的多面性。從最初以鮮血和頭顱寫下的抗日史詩,到民族認同上徬徨無主,胡太明心態的「亞細亞孤兒」,再到宣揚皇民煉成的小說「道」,正說明了經歷日本五十年統治之後,台灣人的老中青三代在民族認同上,有著三種迴然不同的層次。

台灣的光復,正是台灣老年人歡慶回歸故國,和中年人心靈徬徨的大解放,這兩代人心中的歡喜慶悅可以想見,光復時到處所見的感人場面,就是他們由衷的內心反映。而青年人就未必盡然了,有的竟然為日本的戰敗而飲泣,甚至還有自殺已示效忠的。就常情而論這些青年人的心態也是自然的現象,台灣的光復使得這些青年在國家民族的角色上,遽然在一夕之間倒轉過來,他們是不可能即時接受和適應過來的。

光復時的台灣青少年是在日本統治完全穩固之後成長的一代,並未親身體驗日本統治初期殘酷的一面,心靈和意識都是單方面受日本教育的灌輸和洗腦下長大,日本的強盛進步和中國的衰亂落後更是眼前的事實,自然也就形成這些青少年崇日輕華的價值觀。二戰前期日本在各地戰場節節勝利,國威如日中天,如何不使這些青少年慕?憧憬的少艾心靈感到仰慕和響往?如何不會熱衷皇民煉成而陶醉在大日本帝國雄霸天下的美夢中?他們競相崇拜日本,醉心於皇民化的言行和表現,記載在當時的文冊書報上彰彰明甚,可以說這些青少年在光復回歸中國之前,在心靈上自覺或不自覺早已經歷過一番「脫華入日」的歷煉,浴火重生為「優秀的」日本人了。

二次大戰日本敗於美國並非敗於中國,仍無損其東亞之雄的形象,因此日本在皇民化台灣青少年心中的地位絲毫未減,當他們必須回歸比日本遠遠差勁落後,而且陌生疏離的中國時,這些皇民青少年的心情必然是矛盾的,即使他們接受甚至也歡慶光復,但是光復後的現實與他們回歸祖國理想和憧憬衝突之後,他們的愛國心就如五分鐘熱度般地消失了。當然不能說光復時的台灣青年都是日本教育的盲從者,但從總體而言,可說情形大致是如此了。

吳濁流說「日本五十年的皇民化,在光復那天就吹走了」,這只合對吳濁流這一代以上的台灣人而言,光復初期皇民化其實是在台灣青少年人心中,頗為廣泛地隱性蟄伏著,他們對日本的感情還遠多於對中國的感情。光復後單從海外歸來的台籍日軍就有三十萬人多,這些人回台之後許多無業,生活無著滿腹牢騷不滿現實。並且光復後肆言無忌的言論自由,在當時報上非議政府,貶抑祖國頌揚日本的文詞筆墨,尤其在日文報上更是屢見不鮮,更使這些青少年舊日思想的餘溫在心中持續下去。

國民政府接收之後,固然是導致二二八的原因。除此之外,事變發生後政府無力維持秩序,更使得群眾心無忌憚,跟風效尤者也隨之愈眾。另外共黨煽動的因素,論者每以共黨人數極微,影響力無足輕重,其實共黨產生的作用是應以他們散播謠言的效果來衡量,不能以人數的多寡來評估的。謠言本身就有風助火勢的作用,再加上共黨是有訓練有組織,能配合形勢針對國民黨的要害,他們所起的煽激鼓動作用,就遠非一般流言可比。

並且事變發生後不久,皇民青年立刻佔領台北電台,號召全省民眾響應,這對原本就是為日本的戰敗而難過,甚至是心不甘情不願回歸中國的皇民青年,加上他們光復後對中國政府和大陸人的不滿和反感,電台的廣播無疑就像他們期待已久的攻擊總動員令,焉得不使這些青年聞風響應共同起義?這也就是為什麼二二八會一下子星火燎原席捲全境,成為全島四方一致響應的「革命」風暴了。

尋緣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吳濁流說「日本五十年的皇民化,在光復那天就吹走了」(3)
2010/03/01 20:40
事變時皇民青年奔走相告興奮不已,唯恐後人地起而效尤,有的還穿起過去的舊軍服或學生服,自動集結起來攻擊政府機構和外省人,他們在全省一致行動的結果,整個情況宛如全民暴動。「昔日的官兵們 ! 今日可以拔出指揮刀了 ! 特攻隊的勇士們挺進 ! 奇襲的時候來到了 ! 」「集中我們的武器 ! 爭取時間,奪取他們的武器 ! 全體同胞,一致武裝起來 ! 」諸如此類的文宣,就在各處分發張貼。各地電台整天激烈叫囗殺氣騰騰,煽激鼓動不休,更使得這些青年的情緒亢奮沸騰起來。對他們來說「替天征討不義之徒,膺懲暴支」的時候又到了,他們高唱日本軍歌,舞著武士刀,大罵外省人為巴格野魯的支那人清國奴,並且以日語檢驗行人,凡是不諳日語者,立即以刀棍毒打追殺。

二二八依照台獨的說法是「低文化統治高文化所遭到的對抗」「台灣反抗殖民統治的自治運動傳統」,二二八固然是政府的劣政引發民憤,然而事態會發展到仇華反華的地步,卻是另外一個層次的問題了。從二二八之前並未見有類似日本時代的抗議請願運動,顯然事前毫無官逼民反的徵兆,事變發生之後又泛有工農商等一般民眾的參與,可見即使到了官逼民反的程度,其嚴重性也不致於達到仇華反華的地步。再從響應的人幾乎都是受日本影響最深的青年學生和軍人,而且一開始就不分青紅皂白一律視外省人如寇濸,濫打濫殺甚至還遍及無辜的婦孺的情況來看,這如何能夠排除這些青年自幼以來習之有素 ,奉行不渝的皇民思想。

日本皇民化對台灣青年的成功,是由於台灣人存在著自身以外的兩種民族認同,不像韓國人在民族認同的抉擇上,只是自身與日本之間的選擇,韓國人認同日本就是等於拋棄自身的民族尊嚴和驕傲,自甘低賤地向日本曲膝臣服。而台灣人卻有衰亂貧困的祖國作為唾棄的對象,自身像是處於第三者的地位,在中國和日本之間作出選擇,認同日本即是等於去舊迎新、登高遠卑,民族尊嚴和驕傲由是於焉而得。這從日本投降之時,台籍日軍感到憂傷難過,和韓籍日軍則欣喜慶幸的不同心理反應,就可以看的出來。國民黨接收台灣和處置二二八的不當,僅是完全落實了這些青年心中的皇民思想。

從時代的影響來看,台灣青年的皇民化完全是環境所塑造出來的,是自然而必然的現象,談不上有什麼罪過可言 。就像漢人被滿清征服之後,有人寧願被殺頭都不留辮子的,但是在滿清統治二百四十年之後,不但有漢人為剪辮子而痛哭一場,並且還有漢人成立保皇黨效忠清室。大陸的任何一省人若也經歷了台灣的命運,同樣地也會造成皇民化的,並非台灣人有何異於他人之處。但是要就事論事就不能排除任何相關的事實,承認日本皇民化在台灣青年身上留有後遺症,並不表示二二八是台灣人孽由自作咎由自取,或是國民政府的腐敗殘暴可以勾銷和容忍,而是使我們更能夠客觀全面地認識真正
事實 ,避免走向是非黑白兩極化的偏差態度。

二二八對台灣人所造成的創傷,只合對於當時心懷故國的中老年人而言,對於那些皇民餘孽來講,除了仇恨之外,二二八更是回歸祖國得來的可貴教訓,可以讓世世代代的台灣人刻骨銘心,藉此肅清心中的漢族意識。這些皇民餘孽完全否認皇民化對二二八的影響,他們利用先人抗日的碧血,上代人歡迎光復的熱淚,塗抹洗刷掉自己身上皇民化的痕跡與色彩,以清白無辜的受害形象,把二二八描繪成一幅狼與羔羊的圖像,以誇大渲染中國的無情殘暴,宣稱中國是台灣的災難之源,當初就是熱情無知地歡迎光復才引進了二二八大屠殺,極力煽動台灣人民對中國的仇恨情緒。

二二八時如果中國處於國家太平政治穩定的情況下,處理二二八的方式或許會比較溫和穩健一些,但當時國共內戰,國民黨敗象畢呈正為惡化的局勢坐立不安,台灣又傳來有共黨介入的全島叛亂,因此緊迫而急率地處理二二八,可說就難免而發生了。國民黨的濫捕濫殺冤及無辜固然是罪惡的作為,但也不能認為這是出自中國政治文化的傳統,認為是中國人不把台灣人當作自家人看,用以製造主張台獨的理由。

現在台灣到了自由民主的時代,有了追求事實和認識真相的開放和自由,二二八是一件歷史大事,現在仍有足夠的資料可以調查和考證,本著客觀的態度,事實的真相並不難明。但是台獨至今仍然陷於感性積累的死結而不知自解,不把歷史的真相從亂世動盪的扭曲光影中還原出來,認清皇民化的後續效應和影響,而記取皇民化仇恨中國的教訓。況且為了台灣的自由安樂不願與中共統一,台獨也並非唯一之路。把台獨看作神聖的目標,只是為了台獨而台獨,偏激不實地利用二二八以煽動仇恨,只會把台灣的民族主義推向和中國民族主義的衝突,「再來一個二二八」,可能就一語成讖,很無謂地發生了。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吳濁流是皇民化的受害者!!??
2010/03/01 20:30
http://cls.hs.yzu.edu.tw/hakka/author/wu_zhuo_liu/wo_composition/wo_onlin/com_2.htm
吳濁流《黎明前的台灣》

尋緣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吳濁流乃受皇民文化之害也(1)
2010/03/01 20:27
中央研究院 徐百川

「台獨史觀」的開山祖師爺、現今台獨運動的要角史明,在他經歷過二二八的「革命起義」之後,就覺察出他自己這一代與年長的台灣人,在國家民族的認同上有著截然分明的差距。史明發現台灣人對二二八「大革命」之所以沒有群起響應,僅是年輕一代的學生和舊日軍人在「起義」,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年長的台灣人,也就是清朝舊時代的過來人,心中仍舊有著中國情結,以至於未能振作起來與年輕人共同結合,加入「打阿山」的「革命起義」,使青年人勢單力孤,致使二二八悲慘失敗。於是史明抨擊舊時代過來的老一輩人『死硬地拘泥著已成歷史木乃伊的血統關係,曲意畫成中國為祖國的幻想,並認為自已是中國人』。

光復時台灣青年人與台灣中年以上的人在民族認同上有著差距,是因為中年以上的台灣人是在中國意識的國家社會中成長起來的,加以經歷過日本統治初期殘酷鎮壓的一面,自然對日本統治抱有抗拒之心,心中餘留的故國唐山意識自然強烈。但是當時的台灣青年,則是完全在日本統治進入軌道之後成長起來的,他們對中國和台灣的認識是一片空白,而任由日本統治者塗上圖案和色彩,連抗日先人都視之為「土匪」,心靈和意識都是單方面在日本教育的灌輸下長大;二戰時日本在各地戰場節節勝利,國威如日中天,他們競相崇拜日本,醉心於皇民化、熱衷於「皇民煉成」的言行和表現,記載在當時的文冊書報上彰彰明甚。

光復前台灣老中青三代的民族認同,正如台灣當初以鮮血和頭顱寫下的抗日史詩,到民族認同上徬徨無主,胡太明心態的「亞細亞孤兒」,再到宣揚皇民煉成的小說「道」,這三種心態所反映的一樣,有著迴然不同的三種民族認同層次。台灣的光復使得這些青年在國家民族的角色上,遽然在一夕之間倒轉過來,請問他們如何能夠適應過來?吳濁流說「日本五十年的皇民化,在光復那天就吹走了」,這只合對吳濁流這類中年一代以上的台灣人而言,光復初期皇民化其實是在台灣青少年人心中,頗為廣泛地隱性蟄伏著。

尋緣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吳濁流乃受皇民文化之害也(2)
2010/03/01 20:25
台灣的光復,正是台灣老年人歡慶回歸故國,和中年人心靈徬徨的大解放,這兩代人心中的歡喜慶悅可以想見,光復時到處所見的感人場面,就是他們由衷的內心反映。而青年人就未必盡然了,有的竟然為日本的戰敗而飲泣,甚至還有自殺以示效忠的。當時的青年人,固然也有一些不滿日本的歧視統治而不願接受皇民化,像史明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史明盡管反日,畢竟是在日本教育灌輸下成長,仍然受到日本鄙視中國的洗腦教育的影響,中國意識未免薄弱,這從他激烈地罪責上代人仍然抱持著中國意識這一點,就可以看得出來。一般來講,光復時當時青年對日本的感情還遠多於對中國的感情。

根據曼米(Albert Memmi)「殖民者與被殖民者」一書中所說:『為了克服自卑感的創傷,當地人首先會想同化,就是模仿帝國主義文化,甚至寧可完全失去自我。他們模仿殖民者的習俗、衣著、膳食、建築、以及一切。而在欽羨殖民者的同時,他們心中相對地產生了自慚甚至自恨的情結,於是本地文化和一切產品都被貶值。』尤其清朝末年中國的國政民風十分陋劣,日本經過結合近代西方文明的勵精圖治的維新,所顯現出來的優越國政和民風,與中國或台灣相較之下,是有著截然相懸的差距。這除了讓台灣人感到敬服之外,也對台灣人自已的民族根源有著自我否定的壓倒性影響力。

除此之外,和韓國不同,日本統治韓國時,韓國人還有韓國本國史的歷史課,保持了韓國人的民族意識;而台灣人受日本統治時,並未讀到完整的中國史和台灣史,台灣青年對中國和台灣的認識是一知半解,而任由日本統治者醜化和污衊。因此,對韓國人來講,認同日本就是等於拋棄自身的民族尊嚴和驕傲,自甘低賤地向日本曲膝臣服;而台灣人卻有衰亂落後的祖國作為唾棄的對象,自身像是處於第三者的地位,在中國和日本之間作出選擇,認同日本即是等於去舊迎新、登高遠卑,民族尊嚴和驕傲由是於焉而得。

可以說,台灣青年的皇民化完全是時代和環境所塑造出來的,完全是自然而必然的現象,談不上有什麼恥辱、有什麼罪過可言。通觀世界殖民史,只要統治上了軌道的殖民政府稍加懷柔,就會起著同化作用的效果,更何況是日本政府積極推動的皇民化。台灣人豈是個個天生聖賢,獨能免俗?況且台灣只是皇民青年那一代接受皇民化,籠統地把台灣人全指為皇民化,那是以偏概全地侮辱台灣人。

再以漢人被滿清征服為例,當初有人寧願被殺頭都不留辮子的,但是在滿清統治二百四十年之後,不但有漢人為剪辮子而痛哭一場,並且還有漢人成立保皇黨效忠清室。大陸的任何一省人若也經歷了台灣的命運,同樣地也會造成皇民化的,並非台灣人有何異於他人之處。然而一般台灣人極不願意承認台灣人(其實只是當時年輕一代)有過這一段接受日本皇民化的史實,大都是以日本統治帶給了台灣「現代化的洗禮」「重秩序守法律的精神」‧‧‧等等的日本影響力,是以台灣人懷念日本統治,諸如此類的說法,予以粉飾美化。

但是我們要評斷台灣近代史的是非,就不能不客觀地把當時台灣青年接受皇民化的這一事實考慮進去,承認光復後日本皇民化在台灣青年身上留有後遺症,並不表示二二八是台灣人孽由自作、咎由自取,或是國民政府的腐敗殘暴可以勾銷和容忍,而是使我們客觀全面地認識真正事實,避免傾向以兩極化評斷是非曲直的偏差態度。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此為尋緣的轉貼資料
2010/03/01 20:18
http://ccsun.nchu.edu.tw/~hongzen/paper/postwar.htm
戰後初期台灣各階級之經濟活動,王宏仁著

太好笑了!自打嘴巴!!
頁/共 31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