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14 13:33:05瀏覽2345|回應4|推薦22 | |
李敖告人不是新聞。李敖告小S,不要賠錢、不要道歉,只要上電視和小S辯論三場,才是新聞,一個令人感傷的大新聞。 李敖是不是大師,後世自有定論。不過,他寫的書,從傳統下的獨白、李敖回憶錄、蔣介石評傳、北京法源寺....,一路讀來,不得不承認,李敖的確是文字工作的高手,亦正亦邪的一代高手。 而小S,不就是上電視搞搞笑,講一些無厘頭的言語,傳播一些低俗的風氣。如今,李敖竟然放棄文字戰場,而要上電視,找小S,來一場言語PK。 這現象,只說明了一件事情,台灣的文字已死。就算你,胸有千經萬傳、手握如椽大筆,寫下嘔血之作,印成傳世巨著。有多少人想讀呢?全台灣二千三百萬人,能賣多少本呢?因此,李敖就是連寫十本書罵小S,還不如,上電視對罵三場。 曾讀到一位格友的文章,說台灣已經沒有職業作家。因為,辛辛苦苦寫了一本書,印行出來,只賣幾千本,收入數萬台幣,不足以過活。反觀電視上的主持人、名嘴,或胡亂罵人、或信口開河、或怪力亂神,個個月入數十萬,變得人模人樣。 殺死文字的兇手,正是言語。文字、言語本是一家人,文字沈穩、言語飄忽,文字長久、言語短暫。 文字是根幹,言語是枝葉,前者深入土中匯聚養分,後者據以生長,形成亭亭一華樹。輕風吹拂,枝動葉搖,光影變幻,姿態萬千。 可一旦枝葉過度生長,搞得根枯幹倒,最後只剩枝橫葉茂,雜亂無章一榛叢。沒有文字只有言語的文化,就是那雜亂無章的榛叢,低矮、淺薄,一陣風過,土雞瓦鼠通通現形。 有人說:電視風行之後,影像加聲音,已成為資訊傳播的主流,白紙黑字被淘汰,也是勢所當然。真的是這樣嗎?唉!不得不,還是以德國為例: 七成的德國人每週讀書,至少四十分鐘,一半的人常常讀書,三成的人天天讀書。 德國每年的印書數量,居世界第三,次于中國及英國。 全德國的作家及藝術家,共有三十三萬人,占就業總人口的0.8%。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