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03 00:29:28瀏覽1035|回應0|推薦14 | |
百年失憶 如果說1949年是台灣歷史最關鏈的一年,那麼,1895年就是最誨澀的一年。 這兩年對台灣都是幡然巨變,其影響既廣且深又久遠, 廣到翻天覆地,深到人人有份,久到五十餘年。 巨變的起因都發生在中國大陸,後果卻由台灣來承擔。 先說1895年。這年的前一年是甲午年,大清國和小日本狠狠的打了一場慘烈的戰爭。狠狠的是小日本,慘烈屬于大清國,海戰陸戰,兩敗塗地。小日本海陸大軍乘勝集結遼東,蓄勢待發,只要一聲令下,立馬兩路夾攻北京城,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不得已之下,清廷派李鴻章組團赴日求和,訂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就在此條約中,大清國將台灣割讓,連人帶島,給了小日本。 當時台灣已經建省,島上漢人墾民兩百多萬。割讓消息傳來,有如晴天霹靂,全台士紳商民,先震驚後憤怒,終於創建民主國,自行起兵抗日。民主國名不符實,多由舊官僚組成,抗日十三天而亡,主事者盡皆內渡回大陸。兩百萬台民頓失依靠,成為孤島遺民,即將淪為倭寇統治下的亡國奴。 原本準備揮師直薄北京的日本第一精銳之師,近衛師團,由天皇皇叔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悄悄登陸北台灣;奉命從北到南,實施全面攻占。散佈全島各地的義勇、義民,無不奮起抵抗,拋頭顱、灑熱血,為保衛鄉土而戰。 這一戰,從台灣頭打到台灣尾,耗時近五閱月。日軍除了近衛師團之外,又被迫投入第二師團和混成第四旅團,總兵力多達四萬,佔全日本現代化新式陸軍的十分之四。 當時小日本的新式陸軍,師法普魯士陸軍建成;無論兵員訓練、武器裝備、行軍佈陣、指揮體糸、作戰觀念,都是舉世最新。號稱可以和世界任何第一流陸軍正面交鋒,一爭長短。 反觀抗日陣營這一邊,除了民主國遺留的各營義勇,就是各地鄉民自組的義勇軍、義民營;所持武器除了舊式步槍,就是火銃、鳥銃,甚至長矛、蕃刀、竹篙接菜刀。雙方差距如此之大,以兔搏獅堪可比擬。 猶有甚者,大清國深怕得罪小日本,再三又四,下令東南各省,不得援助台灣。此舉無異雪上加霜,孤立無援的抗日義勇、義民,除了以命換命、浴血苦戰之外,實在別無他法。 五個月之間,全台各地共有一萬四、五千名義勇、義民,作戰陣亡。另外有數以萬計的無辜民眾,慘遭日軍殺害,鮮血染遍全島。 整個台灣從北到南,毀於戰火的大小村庄市街,數以百計,倒塌的街屋農舍,數以萬計。 原本人來人往的繁華市集,變成破壁殘牆,蕭索荒涼;居民或死或逃,人聲不聞。到了夜晚,一片黑暗,遠處偶有孤燈,時明時滅,陰森如鬼域。 本來雞犬相聞的興旺農村,人煙絕滅,田圃荒廢,只剩失去主人的雞隻,在榛莽間啄食虫蟻。半倒的竹圍後,焦黑的農舍前,鮮血染過的土地上,新草淒淒,蛇鼠出沒。 這五個月,無疑的,是開台兩百年來,空前的大浩劫。 全台淪陷之後,1896年到1902年,抗日鬥爭逐漸轉變為區域性的抗暴起義。北、中、南三個地區,此起彼落,從不消停。日軍也屢屢出動大軍,血腥鎮壓,絕不手軟。七年間,又有一萬多抗日烈士,犧牲生命,舊血未乾添新血,血債再加一大筆。 這一段台灣人悲壯慘烈的抗日血淚史,竟成為四不管的孤兒,在歷史的長河中,飄流四散。 大清國一割了事,完全不管。不久,大清國也亡了。 日本殖民政府只記一邊,還任意扭曲。多少抗日烈士變成土匪賊徒,埋骨荒山無人知,多少台奸抓杷仔變成協力者、功勞者,領勳章當議士,搜括大片土地,留傳子孫。外來政權惡意抹殺本土歷史,十分可惡。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