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融】【戰略】美元的金融霸權(一)
2017/10/31 01:53:43瀏覽55049|回應17|推薦6

我在前幾篇談戰略的文章裡,好幾次提到美元是現代美國霸權的基礎,也是中共要打撃美國霸權的終極著力點。其實很多人都有這個印象,可是因為經濟和金融專業性很高,細節很複雜,因果關係往往出人意料,所以美國到底是如何利用其金融霸權在全球榨取不義之財,一般的解釋常常似是而非,或者不盡詳實。當然我對這些成千上萬的騙術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在這裡只就我所看到那一小部分說一說。

在整個19世紀,國際金融所用的主要貨幣是英鎊。到1890年代(這個時期的經濟資料不太可靠,所以也有說是1910年代的),美國的國民生產毛額已經超過了大英帝國的總和,但是在此後的50年,英鎊仍然是金融界的第一貨幣。這固然是受英國政治外交力量的影響,也有市場的惰性關係,但是其主要的原因是“網絡效應”(Network Effect),也就是大家都用的東西自然特別方便,即使它並不是最好的。當初微軟的視窗作業系統,就是靠這個效應吃下了整個個人電腦的市場。不過英國雖然因英鎊的地位而受益,特別是可以用很低的利率來融資,在大部分的時間裡,它佔的便宜是有限的,這是因為當時的世界以金本位為主,霸權國家也不能亂印鈔票。

經過兩次世界大戰,英國國勢的衰頹再也掩蓋不住了。在諾曼地登陸後,德國投降已經只是時間問題,於是美國召集了所有44個同盟國的代表,在1944年七月於新罕普夏州的渡假勝地Bretton Woods的一家豪華旅館裡開了三個禮拜的會,會談的主題就是戰後的國際金融體制。參加會談的國家雖多,其實真正的話題是英鎊該如何為美元讓位,所以實際上是美國代表懷特(Harry Dexter White,四年後就被發現是蘇聯的間諜,隨即很及時地“心臟病發”而死亡)和英國代表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大名鼎鼎的20世紀最重要的經濟學家)之間的角力,其他的國家只是在旁幫美國掠陣。當時英國的戰時經濟全靠美國接濟,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凱因斯知道不可能再維持英鎊的國際地位了,因此他無私地建議創立一個全新的國際儲備貨幣,由全世界共管。美國當然回答:“Absolutely No”,從而否決了這個正確的方案。 Bretton Woods的結果是美元成了國際儲備貨幣,同時建立了世界銀行(World Bank)和國際貨幣基金會(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前者由美國人當總裁,後者的總裁由歐洲人選,但是總部也設在華盛頓,兩者距離美國財政部不到半英哩,基本上都是後者的附屬機構,受美國財政部長指揮。

懷特(左)在Bretton Woods志得意滿,凱因斯(右)雖然笑容滿面,其實是大輸家。還好凱因斯兩年後就死了,沒有見到美國背信忘義的下流手段。

在1950和1960年代,美元雖然是國際儲備貨幣,但是Bretton Woods的規定是仍然依循金本位制度,一兩黃金35美元,美國的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要多印鈔票必須先買下額外的黃金,因此美國的金融霸權所佔的便宜並不大。到1971年,尼克森覺得憑空印鈔票實在是太方便了,所以片面撕毀了Bretton Woods協定。其他西方強權抗議之後,尼克森在當年十二月簽了新的Smithsonian協定,哄騙列強說印鈔票到此為止,只把黃金價調整為38美元一兩。實際上聯邦儲備銀行根本就沒有關掉印鈔機,到1972年,大家都知道被美國騙了,又拿他沒辦法,只好跟著也印鈔票,於是1970年代就成了通貨膨脹完全失控的十年。

John Connally,尼克森的財政部長。當其他國家向他抗議美國違反條約,亂印鈔票的時候,他回答:“The dollar is our currency, but your problem.”(“美元是我們的貨幣,但卻是你們的問題。”)把美國在外交上一貫的流氓無賴嘴臉,表達得淋漓盡致。

雖然大家一起印鈔票,真正能從空氣中擠出銭來的只有美國,這是因為只有美元才是國際儲備貨幣,大家的外匯都必須是美元,也就是不論聯邦儲備銀行怎麼拼命印,其他的中央銀行都必須照單全收,否則不但你的貨幣升值影響出口,對衝基金(Hedge Fund)可以藉利率低的美元換成你的貨幣來炒你的地皮或股市(這叫做Carry Trade),泡沫爆炸以後爛攤子還是你的(日本就是這様被整垮的,所以中共不敢開放人民幣自由兌換)。反過來,美國根本不收藏其他國家的貨幣,所以別的央行跟著印鈔票來買美元,這些鈔票就只能留在國內,直接衝撃物價,結果就造成這個很奇怪的現象:美國拼命印鈔票,通貨膨脹卻發生在別的國家,而且越是財務體質弱的國家,受衝撃就越大。當然凱因斯作為一代大師,完全預見了這個問題,但是他低估了美國人的無恥程度,以為一紙協定可以把美國綁住,結果美國金融霸權穩固之後,就片面丟棄了他原本承諾的義務,從此可以隨意做銭。這些銭當然不是真正無中生有,而是從全世界其他國家榨出來的,套句台灣人愛用的話,就是美國國庫直通其他國家的國庫,高興搶銭就搶銭。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國已經做了三輪的“量化寛松”(Quantitative Easing),實際上就是堂而皇之地大印美鈔,到這個月底正式結束,總共印了五萬億美元,也就是搶了全世界五萬億美元;這數目比美國十幾年戰>爭浪費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三萬億美元還要大得多。那為什麼要停呢?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雖然通貨膨脹主要由其他國家消受,美國自己還是會受到間接影響。經過六年搶了全世界五萬億美元,美國的生產毛額年增率已經超出了3%,通貨膨脹率雖然表面上還只有1%,但是它的反應是滯後於經濟成長的;再印下去,通貨膨脹率就有可能衝過頭了。第二個原因是人民幣在旁虎視眈眈,如果欺人太甚,只怕各國的中央銀行都開始把外匯改存人民幣。畢竟當初條約是美國自己撕毀的,現在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純粹是靠“網絡效應”。

【後註,2021/12/14】在過去幾年,美方對中惡意完全浮現表面,並且出盡所有損人利己/損人不利己的手段,即使是不明中方戰略決策過程内幕的旁觀者,也終於可以斷定他們不再有任何理性藉口不對美元做出全力替代,所以幾天前我在留言欄解釋了這個邏輯推論;不過那裏我沒有明確解釋另一個必須考慮的背景因素,亦即國際上美國形象的崩塌和中國地位的上升。在七年前我寫這篇正文的時候,還不可能指望主要阿拉伯國家不自動為美國站隊,但今非昔比,現在把來自中東的原油進口也包含入去美元化的努力方向裏面,是完全合理的。這對不熟悉國際形勢和輿論現狀的讀者,或許有點突兀;剛好今天看到這一篇新聞(參見《UAE suspends multi-billion dollar weapons deal in sign of growing frustration with US-China showdown》),報導了UAE因爲拒絕配合美方抵制華爲的要求,寧可不買F35戰機。我想提醒讀者,UAE爲了F35,在一年前甚至冒了伊斯蘭世界的大不韙,和以色列建交;這樣一件事關國安根基的大事,都不足以讓他們犧牲和中國的經貿關係,那麽在原油交易上改用人民幣,當然是可以討論的話題。

【待續】

发表日期 : 2014-10-02 21:29


3 条留言


学而时习之 留言 :

王老师讲的非常清晰! !

个人觉的在史密斯协议之后,应该加上牙买加体系,也就是取消金本位后,以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这样可能更全面些,也好理解其他文章提到的特别提款权(SDR)。 (2015-11-19)

王孟源 回复:

我觉得省略这些细节不妨碍理解歷史主轴。


世界对白 留言 :

今天在汉唐归来中看到转载这个系列,不过改名为“中共的崛起,产业军事金融缺一不可”又搜索了下,中华网也转载了。
military.china.com/.../20958654_7.html 借机温故知新了下。
PS:一两黄金35美元?调整为38美元一两?两处转载也是原文刊登的。 (2015-12-17)

王孟源 回复:

上周他们已经转载了《美国式的恐龙法官》。他们转载之前不先问许可,不太礼貌;转载时不列链接,不太友善。

一两黄金35美元,有什么问题吗?现在一两黄金1000多美元,美元膨胀了30倍。


世界对白 留言 :

没问题,怪我吹毛求疵了!忘了你们喜欢用十六两一斤这个计价单位。 (2015-12-18)

王孟源 回复:

英文的Ounce含义极多,既是容量单位,也是重量单位,而且不论是容量还是重量,各又有好几种不同的定义。用在贵金属上,一般指的是Troy Ounce,相当于31.1035公克。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ngyuanWang&aid=108908641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1/12/08 13:13
美元若崩塌,歐元獲益極大,為何歐洲管理階層不為此利所誘,甘受美元宰制?是否他們和其背後財團的利益與美元掛勾程度反而高於歐元?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12-09 00:35 回覆:
志氣消磨、眼光短淺、思想奴役、自我催眠,和清華、台灣一樣,有什麽奇怪的?

弃车成杀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21/12/08 02:59
我有点不懂 比如1970-1980那十年 美国也通胀 那通胀是咋回事 后面怎么顶过来的? 和这次的通胀怎么样的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12-08 12:17 回覆:
當時的先進工業國僅限於歐美日,而且對化石燃料有近乎絕對的依賴,所以美國簡單把美元和石油綁定,歐日只能被迫跟著印錢,把通脹全球化;這裏的重點在於整個過程中,美元的國際地位從未受到真正威脅,因爲根本沒有接近合格的替代選項。20世紀末,歐洲還有些具備戰略眼光的政治家,所以在事後(尤其是經過Plaza Accord的又一次打擊之後)推行了歐元,其用意就在於避免反復受美元的搜刮。
很不幸的,到了21世紀,歐洲管理階層的素質逐步退化,坐視歐系銀行、產業和歐元受美國的多方暗算而毫無所覺。現在美國又以無限QE來複製50年前的通脹搜刮,眼看著歐洲又要躺平了。中國的正確反應,在於聯合俄國、亞非拉和甚至中東,拒絕被動承受美國引發的通脹壓力,順勢挖美元霸權的墻脚。這裏的第一步,是要求(除了對美的)主要進出口產品立刻改用其他貨幣,尤其是人民幣;對這一個基本手段的任何猶豫,都是鼠目寸光、因小失大的非理性思維,也是中國社科學術智庫界,對國家人民的又一次辜負和危害。

sinianhe2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一楼链接
2021/10/21 15:33
“參見我在2019年12月1日在《觀察者網》上對紐約聯儲會主席采訪的一個留言評論。”——https://user.guancha.cn/main/child-comments?id=18831388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10-21 23:35 回覆:
啊,既然你給了鏈接,我乾脆剪貼過來算了:
美聯儲的任務之一,是安撫市場情緒,所以撒謊或者答非所問是必要也常用的手段。例如文中被問到量化寬鬆,他卻大談國際溝通。被問到新的國際數字化貨幣,他就强調美元的優越性和美聯儲的必要性。
當然也有他不小心透露口風的時候,例如最後兩段明顯地是在討論過去三個月的Repo市場:Dodd-Frank這種限制金融業胡作非爲的法案,被他説成”使(提供穩定性和流動性)變得更加困難“,指的是Excess Reserve裏有4000-6000億美元其實是Semi-required,不完全能由銀行界自由花用,但其實流動性短缺的真正問題在於過去三年,美國金融界損失了15000億的現金給聯邦赤字和美聯儲,他卻不敢提,只在最後一段說以往的緊急程序,現在已經變成“常規程序”了。這真的是正面的消息嗎?

薛丁格的貓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特里芬困境(Triffin Dilemma)
2021/08/10 22:40
王先生曾說,外匯市場有其慣性,使得越多人持有者,其成本優勢越大,例如:即便AB兩國間簽了貨幣互換協定,直接由A幣換成B幣的交易成本還大於A幣換美元、美元再換B幣。(希望我的理解無誤,若有還請指正)
因此想請教:
一、在此情形下,是否代表即便美元被踢下神壇,長期而言,仍只有某一單一貨幣能成為國際唯一或主要儲備貨幣(地位類似現在的美元)?
二、一種類似於SDR的一籃子貨幣有優勢嗎?全球的事物由幾個負責任的大國一起決定,從理論上來說,個人覺得更加合理也更有利於全人類。

會如此請教,其實還有一個隱性的疑問:如果有一天人民幣成為單一或主要國際儲備貨幣,根據Triffin Dilemma,將無可避免地導致貿易赤字。長期來看,更可能打擊實體經濟,使國內經濟進一步脫實向虛,這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我個人覺得如果以社會主義的角度出發,答案是後者)如果最終的答案反而是弊大於利,那麼是否有更好的解方呢?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08-12 17:01 回覆:
1.不必然,尤其中美之間的敵意擺上臺面,或多或少的切割無可避免,隱隱浮現出兩個或三個陣營(現在中方的外交努力方向,不正是要把美國陣營做得越小越好嗎?那也是我寫《再談Biden任期內的中美博弈等議題 》的核心話題)是很自然的後果。國際儲備貨幣碎片化雖然在極長期來看經濟效率不是最高,但過度階段卻可以長達幾十年。歷史上最近的例子是一戰和二戰之間,英鎊和美元的額分上上下下,但基本在同一個數量級,達20多年之久。
2.這正是Keynes預見的解決方案;但如同80年前,美國人必然搗亂,基本不可能在下階段一步達成。中方或許可以預先打下基礎,不過成果是2、30年後才看得到。我一向不喜歡談那麽長遠的事,因爲它們的不確定性不是太低(例如美國必然衰敗,廢話)就是太高(美國衰敗的確實方式和時間,胡猜;要是20年後的細節都能預見,爲什麽不先處理未來一兩年的中美折衝?)。

要確保國家貨幣一家獨大,卻不反噬自身的實業,可以采用金本位(19世紀的英鎊)或半金本位(Bretton Woods系統下的美元)。但這在現代金融環境下,已經不可能行得通;就算行得通,也1)不完全有效;2)永遠會有誘惑,要把撲滿打破,獲得無限印鈔權。所以我的確贊成Keynes的跨國貨幣建議;在實際執行上,短期内讓歐元成爲輔助國際貨幣,等到美元獨霸的利益被削減到足夠程度,再和美國人交涉,建立真正的世界性貨幣。

薛丁格的貓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心得~
2021/08/10 22:25
近日看了一些大陸的視頻,也與大陸友人進行了一些交流,有些心得分享,但因為本人不住當地,也沒有數據,所以以下發言難免有”我感覺”的成分,如有不當,請版主見諒並逕自刪除。
對於習近平主席上台後一連串的改革,從最初的反腐到最近的教育改革、反壟斷、加強監管等措施,普遍獲得人們支持(各世代都一樣),但因中國正逢將起未起、似強未強的階段而遭遇美英勢力全方位打壓,所以穩中求進至關重要,然而這也使得許多輕人覺得改革緩不濟急,其中又以一線城市年輕人抱怨房價過高、資產報酬率勝過勞動報酬率為主,例如:反正我努力一輩子也買不起一間城裡的房子,結甚麼婚?生甚麼小孩?不如躺平比較自在。甚至有人說,他可以理解香港年輕人的絕望感,因此被人利用去街頭上打砸燒,也不完全有錯。
關於這些現象,有幾點想法:
一、改革真的不是革命,必須很小心、一步一步來,否則只會適得其反,所以,如果有大陸的讀者在此,真的希望你們能夠理性、冷靜及堅忍。
二、種種跡象顯示,習近平主席所領導的中央政府,很努力地往正確的方向前進,有些項目之所以舉步維艱,除了冰凍三尺外,更有國際因素,舉例來說,年輕人最關心的房產價格問題,過於氾濫的流動性是原因之一,而這與美國濫印鈔票絕對脫不了干係。
三、儘管美國的年輕人也一樣因為階級流動困難而不滿,但美國可以透過三個套路輕易紓解內部壓力:(一)虛假宣傳轉移焦點(一切都是中國害的)、(二)國家發錢補貼(反正印美鈔幾乎沒有代價)、(三)望梅止渴(每四年一次狂歡,讓奴隸以為自己是主人,實則始終是資本家說的算)。以上三點都是中國不具備的套路,所以做好內部改革以免被民意反噬,可謂相當重要。

今天的中國政府,也許是因為內部待改革之項目眾多,且每項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因而始終不能在打擊美元這一項目上多下心思,但美元霸權的結束,卻恰恰可以讓國內的許多改革事半功倍,不僅如此,在對外關係乃至人類全體福祉上,也都是有利無害的好事!至於策略,對岸的朋友們啊,難道連毛澤東曾說的”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都忘了嗎?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08-11 01:51 回覆:
不錯的Cliff Notes;新進讀者可以參考。

AbzX5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5/21 06:28

这种货币战似乎更类似寡头博弈而不是理想的自由市场. 有的博弈论(Stackelberg games)会区分主导者(leader)和追随者(follower), 美国既然印钱成本为 0, 弹药量无限, 那么自然是拥有先手优势的市场主导者, 其他弹药有限的国家自然是追随者. 美国几乎可以坐庄炒任何东西, 先慢慢将资金注入市场标的, 等到追随者跟风后, 迅速撤离, 让跟风者接盘虚高的资产. 这里的关键在于信息的不对称, 追随者就算明知资产价格虚高, 也不能准确预测价格何时回落, 而主导者本身就控制着大量资金的进出, 他当然提前知道什么时候价格会回落.

这里要假设(1)能调动大量的资金到显著影响市场价格(2)能以比价格下跌更快的速度撤离. (1)对于美国来说似乎不难, 由于缺乏金融的专业知识, 请问现代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能否支撑海量资金做(2)? 不知我的粗略理解是否正确.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05-26 09:52 回覆:

是的,的確是像玩Texas Holdem一樣,你的技術再好,如果對方的資金比你高出無限倍,每一手都可以All In,你要獲勝的牌運很快就隨指數而成爲無限小的機率。

好在美元在全球貨幣的市占率只有60%,所以其他國家若能敵愾同仇,本錢上的對比是3比2,而不是。我所一再强調的策略,是提醒其他國家,提前避免最危險離譜的美元資產,不要重蹈2008年的覆轍,那麽美元收放循環的力量就無法完全轉嫁國外,當一個全力運行的熱機,功率輸出跳脫,那麽被釋放的能量自然會把熱機自身扯成碎片。


世界对白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2019/12/03 18:12
2. 您在文章中说08年到15年美国QE做了5万亿美元的QE,也就是堂而皇之地从其他国家掠夺了5万亿。可是这里有两个问题:1)据我所知欧洲、拉美各国以及日本都受08年次贷危机的影响极其严重,这些国家的央行都同步做了量化宽松,日本还做了QQE。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受影响的主要是没做量化宽松的国家么:比如中国就从08年不到2万亿增长到15年的4万亿?2)对于这些国家的影响,一般是丢给他们一个难题:是选择通货膨胀?还是影响出口?像中国这样有资本流通管制的体制,是不是不大会受到carry trade的影响?但是为什么说是掠夺了5万亿?这里面的逻辑可否请孟源老师详细解释一下呢?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9-12-04 03:11 回覆:

美國財政和貨幣政策的掌權人和圈内人,絕對不會正面回答這類問題,都是顧左右而言他。參見我在2019年12月1日在《觀察者網》上對紐約聯儲會主席采訪的一個留言評論。

至於正確的答案,正文和留言討論早已反復論證。我對懶得看完博客就急著發問的巨嬰沒有好感,所以也不想在此塞一個奶頭安撫你,自己用心好好閲讀吧。別人把智慧經驗寫下來,所花的工夫遠大於你去學習所耗費的。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