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6/08/19 00:12:35瀏覽1336|回應4|推薦28 | |
英國的小學生,大概無一不認識Roald Dahl這位兒童小說作家。Roald Dahl生於1916年,若仍在生的話,今年正好滿百歲。為了記念他,加上為以他的原著改編的電影The BFG作宣傳及為名為兩個英國兒童基金籌募經費,有關方面製作了50個BFG Dream Jar「夢瓶子」,擺放在倫敦和其他城市,讓人追蹤和競投。 女兒喜愛The BFG這書,縱使一向不愛入電影院,還是答應一起去看The BFG。故事講述一個名為Sophie的孤兒,因患有失眠症,故在深夜發現巨人。巨人為怕Sophie會洩漏自己存在的秘密,於是把她捉往巨人國。Sophie後來跟巨人成了朋友,並得知巨人的工作是替人造夢,興奮得很。並稱他為BFG (Big Friendly Giant). 另一方面,Sophie發現巨人國另有9個比BFG更高大的巨人,他們一直想把Sophie捉來吃。BFG為保Sophie,破天荒地跟他們對抗。最後更為了確保Sophie安全,把她送回孤兒院。Sophie知道BFG受同類欺凌,主要是因為他並沒有跟同類一樣去吃小孩,相反他是個如素的巨人,一心希望替好人製作並送上美夢。弱小的Sophie想到向女皇求助,於是請BFG替女皇造夢,然後引見。 電影的結局跟原著不同,在電影裡,女皇結果派空軍收拾9個壞巨人,把他們放逐在一離人類很遠很遠的孤島之上,並只替他們準備素食。另一方面,女皇收留了Sophie,讓她能夠好好的生活下去。至於BGF,則回到巨人國繼續生活,並開始種出不同的美味疏果。 英國的公民教育全都藏在兒童故事書內。就The BFG為例,孩子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女皇就是求助的目標,而且有求必應。Roald Dahl的著作總有欺壓小孩的大人,這也許跟他童年一些遭遇有關。但同一時間,他的故事中也有為保孩子不顧一切的成年人出現,這大概就是他對現實世界的期望。在Roald Dahl的筆下,聰慧的孩子都有點頑皮,很多時跟其他小朋友格格不入。不過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愛看書;擇善固執並且敢於挑戰權力。這對小讀者而言,也是一種潛移默化。 女兒喜歡The BFG,其中一個主因是被巨人的獨有「語言」所吸引。那些看似英文,卻又亂成一團的詞語,女兒深覺有趣,這大概是因為英文是她接觸的第一語言,於是能夠讀懂那些玩味十足的「巨人語」。至於我這當媽的,若是沒有孩子替我翻譯,大概只得一頭霧水。觀察所得,英國教育的成功之處,在於他們有能把很多本來沉悶的課題變得有趣,於是孩子自然地趨之若鶩。當然,要讀懂一切玩味教材,還得靠紮實的基礎,一些非英語家庭環境長大的孩子,要學得精髓並不那麼純粹輕易。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