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創意積工場
2014/10/14 00:26:54瀏覽262|回應0|推薦20

積木大師Nathan Sawaya在倫敦展覽作品,當媽的趁週末帶女兒去看。話說Nathan Sawaya 孩提時已經開始喜歡樂高積木,長大後希望當個藝術家。現實歸現實,這個熱愛積木的男孩長大後進入大學修讀法律,畢業後順理成章當律師。只是,愛積木創作的那團火始終沒有熄滅,多年來不斷創作,不停發展自己的興趣,最終決定全職投入當個積木藝術家。近年展品更是走遍世界各地。

看Nathan Sawaya的作品,女兒第一反應是:This is amazing! 的確,那些由積木組合而成的立體畫作,人形雕塑甚至是不同的物件,實在是不可思議!原本方方正正的積木,經過他那雙手,變成不同的平面或立體作品,此才知道,甚麼是創意無限!表達原來可以有很多途徑。聽說這藝術家每到一個地方作展覽,也會加入一些有當地元素的展品。在倫敦的展館內,能夠看到的有英國的電話亭和Beatle's 樂隊。說真的,這趟展品不算多,卻讓我有大開眼界的感覺。這感覺源自作者的大膽嘗試,也來自他對空間獨到演繹。我想,要不是他這麼熱愛積木,也不能把積木無限發揮,創造出那麼多不同型態的展品。當媽的趁機跟女兒說:拼湊積木並沒有形狀限制,只要努力嘗試,便能如Nathan Sawaya一般,創作出與別不同的作品。

女兒看過展覽,回家馬上動手把她的積木弄起來。有別於一些朋友,當媽的只給女兒買樂高積木組件,當中並沒有預設的製成品。換句話說,女兒只能天馬行空地去自由組合,拼出來的東西雖然沒有那些預設創作般好看,卻可以說是獨一無二。基於沒有藍圖的關係,女兒在拼湊過程中遇上困難,也得靠她自己解決。這不就是設計師的主要工作嗎?當媽的深信,女兒這年紀,看山不是山,看雲不是雲,是創意最旺盛的。既然如此,就讓她自由發揮好了。技巧不是不要訓練,但孩子一但專注技巧,難免落入複製的框架,要再跑出來反而不容易。

觀察所得,西方家長普遍對孩子的得失看得比亞洲的家長輕一點。在沒有既定的目標下,孩子多了一些空間去發展自己的興趣。那怕結果是弄得一團糟,只要過程愉快,家長還是會覺得值得。事實上,家長很多時比較希望孩子能夠找出自己的喜好,然後才加以培育。他們對成功的看淡,不難成為孩子的勇於探索的動力。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DML353&aid=1816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