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記得我們從哪裡來
2023/05/01 00:16:14瀏覽101|回應0|推薦0

懷念仁得師父(六)《記得我們從哪裡來》

1999年臺灣寒假,我跟隨師父和楊教授,從繁華熱鬧的曼谷,來到天寬地闊的清萊,這是我第一次拜訪清萊慈恩寺;當時的慈恩寺,只有「法喜殿」與「懷恩堂」,以及簡易的齋堂,雖然硬體建築還很簡單,但卻有一種樸實自在的氛圍;記得師父帶我們在大殿禮佛之後,隨之就說:「去拜師公。」我們跟隨師父走進「懷恩殿」,來到普淨師公雕像前,他老人家隨即跪下來,然後合掌禮敬普淨師公,雖然沒有點香,也沒有更多言語,但是師父虔誠恭敬的態度,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中。

因為師父的因緣,我才有機緣認識普淨師公,聽聞師公在暹羅奮鬥的歷史,例如當時曼谷的「立化精舍」還沒被拆除,小小的立化精舍卻有五十幾個出家眾,把精舍擠得滿滿的;後來普門報恩寺終於完工,普淨師公兩地來來去去,指導大家弘法利生;由於師公身兼重責大任,其忙碌情形可想而知,但是他老人家仍然鼓勵僧眾們要多讀書,把握時間用功,不要虛度光陰。由於師公身體力行的教化,大家都非常勇猛精進,培養出很多將相之材。

師父常常說起師公過人的智慧,例如他會利用空閒時光,找三兩個比丘或沙彌,圍坐在小桌子旁,跟大家一起談談話,他除了關心學僧的狀況以外,也和大家談一些古德的行誼,教導大家以這些大德當榜樣,勉勵大家要學習他們,發心做利益眾生的事情;由於這些薰陶,所以師父如今來記得「滕王閣序」的片段,也會引用蘇東坡的詩偈,這些終生受用的古文素養,正是師父如此懷念普淨師公的原因之一。

我雖然無緣親近師公,但是透過師父老人家的描述,我對普淨長老也有一種熟悉與親切感,以及一份景仰;所以當師父說起普淨師公時,我也好像回到數十年前的報恩寺,感受到師公「望之儼然,即之也溫」的人格特質;而師父回憶起這些往事的時,總是會說:「記得我們從哪裡來。」他老人家再次提醒我們,因為有善知識的化導,我們才知道人生的「道路」,因此要把這些恩惠記在心中—記得我們從哪裡來!

2023.04.15 整理於北投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ling214&aid=17908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