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12/24 12:17:27瀏覽167|回應0|推薦2 | |
般若經心得 (8-1) 般若波羅蜜多(Prajñāpāramitā), 般若(prajñā)直譯為「慧」,照了一切諸法,能通達一切法無礙,所以稱為慧;波羅蜜多(pāramitā)是「到彼岸」的意思,也是菩薩成就究竟菩提的資糧;般若波羅蜜多遍一切處,不論我們有沒有體證到它,它就像日出月落一樣,每天規律運行,但是眾生為什麼不能符應這個律則,而枉受輪迴之苦呢?我們可以在《般若經》中找到幾個很值得參考的原因: 1. 由於不精勤(anabhiyuktena):abhiyukta有致力於目標,精進不已的意思,但是加上了an之後,就產生了否定的效果,就是缺乏積極認識般若的決心。 2.由於缺乏善根(kusala-mula-virahitena):善根(kusala-mula)猶如大樹之根,涵養出枝葉果實,但是如果遠離(rahita)了善根,自是對於般若沒有好樂心。 3.由於惡知識攝受(pāpa-mitra-hasta-gatena):惡友(pāpa-mitra)毀壞一個人的正見,腐蝕清淨意念,導致無法深入般若法。 4.由於缺乏智慧(hina-prajñena): hina是形容智慧拙劣,無法與時俱進,見解狹隘因此無法理解般若智慧。 5.由於寡聞且不請問於善知識 (aśuśrūşaņâpariprcchaka-jātiyena):古老印度視多聞(śuśrūşaņ)是智慧的象徵,缺乏聞慧與不善請問善知識,因此無法勝解般若法。 般若甚深難解,所以殊勝與珍貴;但是佛陀說其甚深,並不是要我們知難而退,反而要是激勵我們,屏除與智慧不相應的緣,累積與般若相應的因,漸漸遠離茫茫的輪轉大海。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