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於翻譯--1-1 語言的錨定性
2020/10/08 15:25:30瀏覽123|回應0|推薦1

2020-10.08(三)

**曾老師用錨定的概念來說明佛經語言,必須考慮到持久穩定的重要;時代語言作為註解輔助的角色.

**每日讀一段藏經原典,熟悉語法語境之後,自然能掌握佛經語言與龐大文化資產.

**佛經翻譯選用的語言(以下全文摘自曾慶忠)

考量主要方向有三點:

1.繼承遺產

繼承龐大漢傳佛教文化的遺產,我們翻譯佛典,考慮做事因果影響及修行的銜接,範圍時空要拉大些,上下二千年、縱橫四萬里!保持漢地長久以來存在的佛經語言,可以向上繼承近二千年的龐大佛經教言、相關文獻的遺產,未來世界研究到漢傳或北傳佛教也必然會運用到傳統佛經,要繼往開來,須保持一貫連續;我們會古典佛經語言,讀現代語體譯文是很容易懂意思,反之則不然,唾手可得的如海寶庫,而且已經歷代祖師大德實修驗證過,棄之不顧,實在太可惜!

試舉正反二例比較:

──韓國、越南,改動語文後,舊學術文化傳承歸零,從頭開始學習!

──西藏佛經語言的統一,形成文化的聯結,各地方不分康藏、拉達克、錫金、不丹......,方言不同、口音不同,但同一經文的內容,跨越時空,通用綿延傳承千年!

2.錨定

如世間現在世界金融、貨物買賣皆錨定於美元計價,由其為基準,反映國際貿易物價漲跌波動

錨定於傳統佛經語言,只需稍加練習適應一段時間,即可與漢傳傳統佛經、古書、文化連結,不同地方,不同方言,不同時代(從長期觀察可得知,白話口語有其時限及地方變動,難以跨越時空)皆有依準,成為一個結構完整、淵遠流長一脈相承的文化及修行環境,研究學習查找資料皆有共同依據。

現在因為對佛經語體不熟悉,產生的隔閡,解決的方法:一靠當代語文注釋輔助理解,此可隨研究深入而增補;二靠多讀幾本經典熟悉就能習慣,而這正是學法的正行與目的,本該是我們學習者要走近佛菩薩的話語去理解而提升自己,不該是自己裹足不前,將他們的思維語言降格到我們的同溫層書籍來挑選,切不可本末倒置。(影響理解主要問題的是教材及教育方法,其次才是語言)

3.結界

營造莊嚴的語境心境(參考後文講義《佛經翻譯的語言轉達過程分析參考》),佛經聖典是佛菩薩的語言,自帶加持,翻譯是轉語敘述者,不宜以世俗俗語代佛語,總不能經典裡說「善哉善哉,快哉是語」,我們翻成「好吔好吔,這話說好棒,聽了真爽!」

基於法的尊重,必須與口語白話有別(講釋時另當別論),基於法義甚深,需避免望文生訓,並且能一讀誦即引發殷重虔誠心,藉佛經語言特性,生莊重感。

身為翻譯者都希望自己的譯作能一直流傳、利生不斷,是需要考慮到「載體」。

法護(曾慶忠)撰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ling214&aid=151339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