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4/05/14 高雄左營舊城區之旅(2之1)>探尋鳳山縣舊城四城門>羅馬競技場外型集合式住宅建築果貿社區、南門(啟文門)、西門遺址公園、西門砲台遺構、西門城垣、震洋神社舊址
2024/06/08 22:37:31瀏覽580|回應0|推薦16
高雄左營是凱文很喜歡的一個城鎮,今天就要來一趟『左營舊城區之旅』,一次走遍清代【鳳山縣舊城】的東、南、西、北四個舊城門遺跡及其他附近景點。

大部分的人都認識「新左營站」,高鐵及臺鐵共站設立;而「左營舊城區」是在「左營(舊城)站」附近,凱文今天就是從台南搭火車在「左營(舊城)站」出站。

從車站走出來的「翠華路」,銜接【國10】西向終點下來的【高雄都會區快速道路】,雙向各五線道的康莊大道,金黃色的阿勃勒正盛開中。

來到今天的第一個目的地「果貿社區」。這裡是海軍早期在左營所設置的25個眷村之一「果貿三村」,當時共有約2100戶、一萬名住戶,是台灣南部最大的眷村;1985年改建,成為現行的集合式住宅,主體建築共13棟。

因為是國共內戰後,軍眷隨國軍遷台後的落腳處,街角巷弄便有著許多從大陸各省帶來的眷村美味小吃店,這家就是小有名氣的「果貿吳媽家餃子」。

高雄過去在左營有海軍,鳳山是陸軍,岡山則為空軍的大本營;「果貿社區」位於「左營軍港」附近,又稱為「碧海新邨」。凱文大學時,曾到當時還是「果貿三村」的同學家住,算算竟是40餘年前的事了,同學的眷村住宅也早已消失。

「果貿社區」內,有各式的食、衣、住、行、育樂等商店,基本的生活機能相當完善,彷彿自成一個與世隔絕的小型社會。

「果貿社區」大致上是「翠華路」、「翠峰路」及「中華一路」所圍起來的社區,社區內有籃球場、溜冰場、活動中心、公有市場,假日還有跳蚤市場;社區中央有一座小公園「8、9棟公園」。

到在地的菜市場(「果貿公有市場」),是了解一個地方的風土民情的最佳途徑。市場裡有不少眷村美食,凱文買了兩個小型的大餅,還有最接地氣的水果。

南部在地的鳳梨正值盛產期,一盒50元,馬上吃了起來,香甜味美。

「果貿社區」最著名的,是眼前的圓弧形特色建築,外型像極了義大利的「羅馬競技場」

在社區的正中央,是由第8棟及第9棟大樓所圍成的「8、9棟公園」;而兩棟建築以公園為圓心、對稱而建的半圓弧形建築,形成一個同心圓的特殊景觀。

層層堆疊的鐵窗,密密麻麻地,像極了一間間香港鳥籠、蜂窩式的房舍,有人稱它為「高雄小香港」,也有人稱它為「台版九龍城寨」。

同心圓中間的小公園,有兒童遊樂設施。

也有各式的桌椅,成為社區共有的休閒空間。

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欣賞不同角度的建築之美,這是全國絕無僅有的集合式住宅建築設計。據說樓面設計成圓弧形的用意,是採光與軍事的考量;除了讓每一戶都能擁有較大的向陽面積外,也可避免住戶直接面對軍港的方向。

社區的住家前及公園裡,可以見到不少的國旗飄揚,有濃濃的眷村風情。

凱文在社區的早餐店買了燒餅夾蛋、甜餅及豆漿,充作午餐,在公園裡享用了起來,順便休息,貯備下午【鳳山縣舊城】的東、南、西、北四個舊城門遺跡探尋的體力。

沒想到老天下起雨來,只好躲進「我家(就是全家)」,還好雨很快就停。沿著「翠峰路」走到底,在「城峰路」就看到【鳳山縣舊城】的「東門城牆」

城牆外,有一長條護城河。凱文就要從這裡開始走,探尋東、南、西、北四個舊城門遺跡,採順時針方向走。

往左繼續走,除了持續有護城河外,眼前這一段,是「海強幼稚園段殘跡」。也是『海』字輩的「海強幼稚園」,成立於民國50年(1961年),是由「婦聯會」所成立,做為撫卹海軍遺孤的海軍育幼院。

「海強幼稚園段殘跡」就在「海強幼稚園」圍牆旁而得名,全長約65公尺,和「東門段城牆」連接。

沿著「城峰路」走約3分鐘,來到今天的第一座舊城門遺跡「南門城」,這是目前「左營舊城」的城門中,唯一有城樓者

「鳳山縣舊城」完整保存城池,為全台年代最早且面積最廣,城中有著史前、清代、日本時代、戰後等各時期的歷史痕跡。【林爽文事件】後,鳳山縣治遷至今高雄市鳳山區,稱為「鳳山縣新城」,「鳳山縣舊城」則改為「左營舊城」。

「鳳山縣舊城」保存之遺跡,已被公告為【國定古蹟】;其中的「南門」,又稱「啟文門」,建造於清道光5年(1825年),城樓兩邊的城牆,在大正9年(1920年)開關道路時,遭到拆除而改為圓環。

這是「鳳山縣舊城」四個舊城門的地理位置圖及周邊相關遺跡。凱文從下方的「海強幼稚園段殘跡」走到「南門城」,後續要沿著順時針方向走一圈。

「南門」的基座壁體,是由咾咕石所砌成,石材多為六角形,如蜂巢般地緊密在一起,因此具有非常強的固合力,據說可以避免地震時產生的橫向移動。

「鳳山縣舊城南門」又稱「啟文門」,古人認為南方主文運,有「開啟文人仕途」之意。門上的城樓,原已毀於日本時代,於民國50年(1961年)重修,惜未經考證,而將屋頂由清代的「三川脊」型式改為「歇山頂」型式,已非原貌。

「南門」在清代時的門額勒石文字,雖略顯模糊,卻仍完好如初;內門上款(右側)題字「道光乙酉年桂月興工,丙戌年荔月竣事」,下款(左側)則題字「督造總理鄭蘭、藍文藻,勸捐總理劉伊仲」。

「南門」的基座結構,是雙斗拱造型,以花崗石所精緻砌成。

來到「南門」的另一側,可以清楚觀察後來修建的綠色燕尾屋脊琉璃瓦。城樓上的城垣,原本有九座紅磚砌成的「垛口」,垛音ㄉㄨㄛˇ,修建後僅存七座。

外門洞口的門額上,刻名「啟文門」,上款題字「大清道光五年穀旦」,下款題字「知鳳山縣事杜紹祁建」。

「啟文門」有一座石造基座,凱文推測是清代時「南門」的旗幟基座。

城門的右側,有一座階梯可以登上城樓,不過,這座階梯是後來修建城樓時所增建的,並非原貌。

登上城樓,可以近距離觀察「啟文門(外門)」這一側的七座「垛口」。

每一座「垛口」的中央,都有箭孔,是提供城上士兵用來瞭望和射擊城外的敵人的。

這是內門(「南門」)這一側的城樓景觀。

城樓各面的的景觀窗。

城樓內部景觀。

城樓內部有一座「重修啟文門誌」石碑。


「鳳山縣舊城南門」現位於<高雄市-左營區>幾條重要道路的交叉口,過去車輛可以直接從城門的門洞出入,現在則是圓環的核心位置。

這是「中華一路」,左邊是剛剛去過的「果貿社區」。

後面是「左營大路」及以「啟文門」為名的「啟文路」,中間是「海青工商」。

夾在「左營大路」及「城峰路」中間的「南門口公園」,也是過去的「海強幼稚園」遺址。

「中華一路」與「鼓山一路」間的小公園。站在「鳳山縣舊城南門」的城樓上環顧四周,突然有『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感覺。

離開「鳳山縣舊城南門」後,沿著「啟文路」走,經過「先鋒路」上的「海軍陸戰隊」營區,是左營海軍大本營的先鋒部隊。

走了一段路後,發覺無法全程走路完成今天的行程,臨時決定租了一台Ubike上路。從地圖上看,「海軍陸戰隊」營區對面是「崇實新村」,「鳳山縣舊城西門」就在這裡面。

騎了一小段路,發現一大面城牆就在眼前,只是前方的道路被圍籬擋住了。

透過圍籬縫隙,這面城牆應該就是「鳳山縣舊城西門」的城牆,難道今天的計畫,要面臨無法親臨「鳳山縣舊城西門」的遺憾?

「崇實新村」也是左營25個眷村之一,只是眷村拆了,卻未像「果貿三村」一樣改建為集合式住宅,而是一片荒蕪。這間拆到僅存一片門牆的住家,還被大榕樹包住。凱文大學時期曾搬家過,有一天回去察看住了20幾年的老家,情景就像眼前看到的一樣,很令人傷感,相信曾住在這裡的住戶也會是如此。

凱文不死心,決心再追尋「鳳山縣舊城西門」未竟之路,來到位於「介壽路」的「左營海軍基地」前。

依照地圖,繞過剛剛的「崇實新村」,從「左營海軍基地」對面的「中正路」走,應該可以找到位在原「自強新村」的「舊城西門(奠海門)」。

果然,騎約5分鐘,便來到「西門遺址公園」,前方是剛剛看到的大面城牆。

「西門遺址公園」原為左營海軍眷村「西自助新村」,更早為清代設置的「鳳山縣舊城」及日本時代海軍設置的「震洋隊」。2011年拆遷後,陸續發掘出「鳳山縣舊城」的「西門城門」基礎、城牆殘跡、砲台及防空壕,並開闢為公園。

「西門」建造始於清道光5年(1825年),隔年(1826年)完工;原城牆因日本時代都市計畫道路開闢及左營軍港建設,而遭到多次拆除,目前僅剩眼前看到約137公尺的城垣殘跡,已被列為【國定古蹟】

城牆的盡頭有座後來增建的鐵梯,爬上來後,馬上可以在城垣殘跡上看到清代設置的「馬道」

此段「馬道」,目前可以看到殘留的紅磚及三合土遺跡,兩旁各一道「外城牆」及「內城牆」。

為了保護這段「馬道」遺跡,鋪上鐵網,讓遊客可以近距離隔空觀察。

城垣的「外城牆」及「內城牆」寬約90公分,內外城牆間的距離約2.8公尺。走在城垣上,平穩舒適,不過並無圍欄,還是要小心不要掉到城牆下去了。

沿著城牆路徑一路望過去,不遠處的紅色圓圈,就是在日本時代就被拆除的「西門城」基地所在;這是民國103年(2014年)在「自助新村」眷村拆除工程中被發現的,「西門城」也是「鳳山縣舊城」四座城門中唯一目前已不存在者

在城垣殘跡的中間處,有一座古砲台的遺跡。

有水泥樓梯可以下去,這是後來修復時所鋪;古砲台的屋頂也被塗上水泥。

進到古砲台的內部,門窗是後來被改製的木窗。

古砲台內部也有後來補建上去的鐵梯。

走到古砲台外,牆面都是以咕咾石所建。砲台與城牆,當年因為位於眷村內,而成為眷舍的生活空間,砲台甚至被挖空成為房間;也因為隱蔽在眷舍中,而成為舊城城牆保存最原始的一段,直到軍方拆遷眷村才重現天日。

「西門砲台遺構」長約6.5公尺,寬約7公尺,高則與城牆齊高約4.8公尺。遺構於二戰後被民宅挖空使用,原先放置火砲的馬道位置,也被改鋪現代化的RC屋頂,壁體則被開鑿門窗,以利通風及出入;外壁也有水泥粉光痕跡。

目前西門的實際樣貌已經不復存在,舊城西門附近只剩下百餘公尺的城牆遺跡,還有中正路、左營大路間三角公園內約20公尺的城牆殘跡。

原本此段城牆改作「西自助新村」的眷舍,眷村居民將城牆做為自宅的一部分而加以增、改建,城牆上還留有部分水泥的痕跡。

這一段城牆,因位於原眷村內鐵工廠旁而得名「西門鐵工廠段城牆」

這是「西門段城垣殘跡」於「自助新村」時期住戶所開闢的入口。

從入口走出來的另一側景觀。

這一側有兩棵高雄市政府列管的紀念樹木,分別是左側006號的「檬果」,以及右側007號的「雀榕」,都是約100年及85年的老樹。

「西門段城垣殘跡」的另一頭,有水泥階梯可往上。

「西門城牆遺跡」上面,有一座「震洋神社遺址」,為1944年駐守左營的「震洋(しんよう)特攻隊」的基地遺跡,是【太平洋戰爭】末期由日本海軍所設,與「神風特攻隊」相同,皆採自殺式攻擊,惟因美軍未登陸台灣而無實質戰績。

從水泥階梯走上來,首先看到的,是一座「震洋神社」的「手水缽基台」遺跡;本體是以水泥砌造,內緣包覆著紅磚,外圍則有精緻的「雙勾玉」圖案。

這座「手水缽基台」,是供參拜者洗手的地方,長約80公分、寬50公分、高42公分。「手水缽」上面,原本有一具橢圓形的水盆,二戰後被人填上了混凝土,已無法再使用。

這座就是位於城牆「馬道」上的「震洋神社遺址」,「馬道」被整修為「參道」,成為全國唯一設置於城牆上的神社。當時日本軍隊於城垣殘跡附近,設立了左營「震洋特攻隊」基地,此神社成為隊員們精神上的寄託。

前方就是先前凱文被擋住而轉頭的圍籬,看起來該圍籬將原本的「崇實新村」及「自強新村」給隔開來了。

「西門遺址公園」裡,有不少的防空壕遺跡,推斷為日本時代民眾防止美軍空襲的避難場所。

「鳳山縣舊城西門段」城垣等殘跡的重見天日,讓民眾可以見證清代、日本時代與眷村時期等三個年代的歷史痕跡。

凱文已經到手「鳳山縣舊城」的「南門」與「西門」的遺跡,沿著「中正路」,回到「海軍左營基地」,接著要繼續完成「北門」與「東門」的探尋。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vin218&aid=180697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