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6/13 11:00:34瀏覽757|回應0|推薦14 | |
凱文今天的『左營舊城區之旅』,要一次走遍清代「鳳山縣舊城」的東、南、西、北四座舊城門遺跡,並順訪其他附近景點。前一篇已走訪過「南門」及「西門」,接著要探尋「北門」及「東門」。
↓離開「西門」後,沿著「左營大路」轉「勝利路」,很快就來到「鳳山縣舊城北門」。
↓「鳳山縣舊城北門」又稱「拱辰門」,取《論語》〈為政〉篇的「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有四方歸心之意,為昔日舊城居民主要的出入口。「北辰」即「北極星」,自古被視為帝王之星,北方代表帝王所在。
↓可以下載並開啟marq+ APP,可以還原歷史畫面,體驗歷史。
↓「鳳山縣舊城」的東、南、西、北四個舊城門的路跡圖,宛如一座台灣島。凱文已經走過「南門」及「西門」,接下來要走右半邊的「北門」、「東門」及附近的幾個景點。
↓「北門」城門建造於清道光5年(1825年),城門座石以六角蜂巢式堆砌為主,兼顧防震。城門外緣設有女兒牆,城垣上有九座以紅磚砌成的「垛(音ㄉㄨㄛˇ)口」短牆,已被列為【國定古蹟】。
↓「北門」城門的入口兩側,有獨有的立體泥塑門神,門洞左側(畫面右側)的門神是「神荼」,右手拿鐧、左手拿鎚;門洞右側(畫面左側)的門神為「鬱壘」,右手拿環、左手拿硬鞭;門神生動而威嚴,可惜表面彩繪已經斑駁。
↓拱門外有座花崗石雕門額,題為「拱辰門」。
↓「拱辰門」的門額上,上款題字「大清道光五年穀旦」,下款題字「福建汀漳龍道攝理台灣府事方傳穟、鳳山縣知縣杜紹祁建」。
↓進到城門內。「北門」是清代「鳳山縣舊城」的正門,也是前往「台南府城」的主要出入口。
↓內門「北門」的門額上,上款題字「大清道光五年穀旦」,下款題字「督建總理吳春祿、黃化鯉,督造總理方耀漢、吳廷歲」。
↓「北門」的各個視角,其中門洞為『前窄後寬』,符合禦敵的設計考量。
↓日本時代(1928~1945年間),為連接舊城驛,即今左營(舊城)車站與左營市街之交通,開闢了一條貫穿「龜山」頸部的道路,而成了今日的「勝利路」兩側的「大龜山」與「小龜山」對望(如圖上方黃色區域)的特殊地形。
↓「北門」的城門構造尚稱完好,左右兩側有延伸的城牆百餘公尺。要上城牆,須由城門旁這座「踏道門」進出。
↓城牆有門禁管制,僅09:30~17:00開放參觀。
↓「踏道門」的門樓有燕尾脊設計,門寬約1.8公尺。踏道採用堅硬的石材,以利馬匹上城,城牆上有「馬道」供士兵巡邏與作戰。
↓踏道階數不多,很快就上到「馬道」及城門上。
↓城門上空間並不是太大,鋪著大片的紅色地磚。
↓左側的「馬道」不長,約不到20公尺。
↓城門上,凹凸的紅磚「垛口」間有「箭孔」,「垛口」中間則有「窺孔」,供城上士兵用來對城外進行瞭望和射擊敵人。正門前的街道,是清代商業活動聚集的區域,今非昔比。
↓往城牆另一側走。旁邊是一片草原,過去應該是城內的黃金區域。為維持古蹟現狀,內側城牆並無外加柵欄,走在中間的「馬道」上,要特別注意安全。
↓這一側的「馬道」雖然稍長,也僅百餘公尺,很快就走到盡頭。
↓走下城牆,準備離開「北門」。「北門」相關結構完整,環境優良漂亮,很值得來走一走。
↓沿著「北門」的城牆往南走,目測城牆(含「垛口」)約有5公尺高。
↓經過橫跨「勝利路」的人行陸橋,陸橋右邊就是「大龜山」,左邊則是「小龜山」;原本的「龜山」,就是因為要開闢這條「勝利路」而被斷頸分開的。
↓來到「見城館」,這裡曾是「海光三村」的診療室;眷村消失後,陸續改建成「里民活動中心」及「高雄市眷村文化館」;配合「左營舊城見城計畫」,以重現國定古蹟左營舊城為願景,再轉型為保存、展示舊城歷史文化的「見城館」。
↓「見城館」除了周一及國定假日外,每天11:00~17:00、週末10:00~18:00,開放參觀,需購票入場。館內每半小時提供一場「穿越時空見城」的互動展演。
↓接著來到去(2023)年才開放啟用的「見城之道」,這是為了配合「左營舊城見城計畫」,模擬舊石城的步道,並重新串接大小龜山的計畫而興建的步道。
↓「見城之道」目前只完成從「北門」到「東門」約770公尺的步道,未來會再延伸到「南門」,全長共約3公里,可以串連三個古城門。這裡是「北門」的入口處,旁邊就是「左營龜山步道」,隸屬於「壽山國家自然公園步道」。
↓地圖左側是位於「大龜山」的「左營龜山步道」,右側是「小龜山」;往南是「見城之道」的主要步道,也可以往右跨「勝利路」到「小龜山」。
↓從左邊往上,是「左營龜山步道」,不過,這不是凱文今天行程的重點;稍晚會從這裡下來。
↓就先從樓梯往上爬,走「見城之道」。
↓上了樓梯,往南便是「見城之道」主幹道,可到「東門」,稍後再走這一段。
↓要先走往「小龜山」的這一段。
↓一走過來,便是跨越「勝利路」的陸橋。沿著正前方的「勝利路」走,可到「左營(舊城)車站」,途中折轉「城峰路」,可到「舊城東門」。
↓另一面,可以看到另一座陸橋。凱文要先往右到「小龜山」,再從前面的陸橋往左,回到「大龜山」。「左營舊城見城計畫」精心規畫,宛如將被「勝利路」切斷的「大小龜山」重新縫合,難怪會讓許多左營耆老讚嘆:「靈龜復活了」。
↓約走100公尺,便來到對岸的「小龜山」。
↓「小龜山步道」不長,林蔭茂密,走起來很舒服。
↓經過一段「鳳山舊城龜山蓮池潭段殘跡」,這也是因為「勝利路」的開闢,而成為斷裂的殘跡。
↓走到下面的「蓮池潭」邊,可以看到「左營舊城見城計畫」保護這一段「蓮池潭段殘跡」咾咕石牆的用心。這一段在光復後初期,曾經被民眾佔用搭建房舍,城壁上還可以看到水泥及窗框的痕跡。
↓繼續往前,沿著「小龜山步道」往上爬,上面有一座「龜山觀景台」。
↓爬上「龜山觀景台」,這裡的視野相當廣闊,是俯瞰整座「蓮池潭」的最佳位置。
↓「蓮池潭」的各個景點都在眼前。凱文也曾繞過「蓮池潭」一圈,詳見凱文另一篇格文。
↓接著要沿著另一座陸橋回到「大龜山」。
↓回望剛剛走過的路橋,連凱文也不禁要讚嘆這兩座陸橋的巧奪天工。
↓「大龜山」山勢較高,有不少爬坡路段。
↓岔路也不少,凱文今天不爬山,往左、往下是正道。
↓回到「見城之道」的入口處。
↓繼續要沿著「見城之道」往南,揣摩走在當年3公尺高的舊城城牆上的情景,這段步道平穩好走,只是並無遮蔽,晴天的正中午來會比較曬一些。
↓前方這一段緊鄰民宅的城牆,是舊城「東門殘跡段(原眷文館段)」。
↓還有防空洞,應該是日本時代所建,二戰後遺留下來的。
↓隨後,回到停車場,騎上Ubike,來到「鳳山縣舊城東門」,是凱文今天造訪的最後一座城門。
↓「東門」最獨特的,是城門外還保留著一段長約500公尺的「護城河」,建築十分完整。
↓「東門」的護城河,在南北各有一座「水關」,這是「北端水關」。「水關」是城牆構造的一部分,城池的排水設施,將城內的水從城牆底部排入護城河。目前全台僅「左營舊城」留存「水關」,殊為珍貴。
↓這就是「水關」,設置在城牆底部。「水關」設有三支花崗石條,是當年為了防止敵人由此爬入城內的設計。
↓「鳳山縣舊城」四座城門的路徑宛若台灣島,凱文今天從地圖底下的「南門」出發,依順時針方向,經「西門」及「北門」,來到現在的「東門」。
↓「鳳山縣舊城東門」於道光6年(1826年)完工,又稱「鳳儀門」,因向東南方可眺望「鳳山」丘陵,宛如飛鳳而得名,有「有鳳來儀」之意。「東門」外過去曾有一條古道,可銜接鳳山「新城北門」,被稱為「雙城古道」。
↓「東門」的座面、外觀與「北門」非常相像,城樓也都已不存在;城門外鋪了一大片的土石廣場,正面則有一整排紅磚城垣,目前已被列為【國定古蹟】。
↓「東門」的城牆及「護城河」造型優美,「護城河」還有引自「蓮池潭」的潭水,呈現左營獨特的歷史場景。
↓「護城河」有鋼橋供出入,橋下的「六角船形」橋墩,是為了便利水流通過的設計,真是別具巧思。
↓外門「鳳儀門」的門額上,上款題字「道光五年荔月穀旦」,下款題字「汀漳 龍道X臺灣府事方傳穟、知鳳山縣事杜紹祁建」,字體已因風化嚴重而模糊。
↓進到內門,地板改鋪漂亮的紅磚,城門上看不到紅磚城垣。
↓城門的壁體是由砧石砌成的,也是內門較大、外門較小的設計,有利於防禦匪徒入侵。
↓內門「東門」的門額上,上款題字「道光乙酉陽月興工 丙戌年荔月竣事」,下款題字「督造總理 陳琨 勸捐總理劉伊仲」,字跡相較清晰。
(註:網路上有不少文章皆將「東門」與「鳳儀門」上的題字錯置,究其原因,網路世界乃『天下文章一大抄』的世界,第一個人寫錯,後面的人往往就跟著錯,不可不慎!實地探訪,眼見為憑,才能有真相)
↓舊城歷經史前與明鄭、清領、日治軍港的開闢與軍區的劃設、戰後的眷村發展,時間與空間層層疊疊。期望透過歷史步道結合龜山的登山步道,讓參訪者了解整體「鳳山縣舊城」的歷史文化空間。
↓前面這一片草原,承載著幾百年來歷史上的陳跡,早期為海軍「龜山基地」及「海光三村」等眷村的舊址。
↓「東門」的城牆與「北門」一樣,都有著城門的北側短、南側長的遺跡。「東門」的南側城牆約有五百餘公尺。
↓一樣可以下載開啟marq+ APP,還原舊時「東門」城門與城樓、菜販與牛車及耕種農夫的生活日常情景。
↓「東門」除了有城門與城牆,還有剛剛看過的「水關」及「護城河」外,還有「雉堞」與「窺孔」。(「雉堞」的功能與「北門」的「垛口」類似)
↓與「北門」一樣,要上城牆及「馬道」,須從門樓有燕尾脊設計的「踏道門」往上爬。
↓「東門-踏道門」的石階,步輻較大,顯然更符合馬匹爬上城牆的設計。
↓「東門」的城樓上,空間也不寬敞。
↓舊城城牆以「東門」段保存較完整,除了有五百餘公尺的城牆外,還有一座砲台、外城垣上有紅磚砌成「雉堞」,也是目前舊城唯一存有護城河的城牆段。
↓這就是紅磚砌成的「雉堞」,「雉堞」與「雉堞」中間的缺口,叫「箭孔」;單一「雉堞」中央的小孔,稱為「窺孔」。「雉堞」可以保護城牆上的士兵;「箭孔」則是士兵射擊之處。
↓從城牆望出去,左前方是「高雄大義國中」,想必這裡過去也是進出城門人流聚集之地。
↓難得城牆、馬道、護城河同框的畫面。
↓城門左側的「馬道」不長,約不到50公尺即到盡頭。正前方顯然是過去古蹟保護觀念薄弱的年代,民宅與城牆共構生活的遺跡。
↓左前方是「舊城牆巡禮步道」,可通到「見城之道」的終點,稍後去走走。
↓城門右側的「馬道」有將近500公尺長。
↓走約200公尺,來到「鳳山縣舊城」中頗具特色的「東門段砲台」,也是四座城門所配置的砲(古字「礮」)台,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此砲台凸出於城牆,是附屬式的設計;砲台正面與兩側皆有射口,砲位基石乃是堅硬的花崗岩,以防止後座力及重量對城牆造成的損害。
↓砲台保存相當完整,可惜對面已建起高樓,擋住視野,無法揣摩當年砲火發射的威猛景象。
↓城牆的後半段,緊鄰「高雄永清國小」,小朋友們正在玩躲避球,在這種地方上課,可以有滿滿的懷古幽情。
↓來到了「馬道」的終點,後面有一棵『千手』老榕樹。
↓「馬道」的終點處旁邊,是「南門口公園」,原址是過去的「海強幼稚園」。
↓沿著「馬道」折返。
↓南部的鳳凰花正盛開中。
↓回到「東門」城門口。
↓接著要走一段剛剛在城牆上看到過的「舊城牆巡禮步道」。
↓這裡是「海光三村」的舊址,原本是「海軍陸戰隊」的眷舍。
↓沿著城牆而搭的眷舍,還留下拆除後的痕跡。
↓走沒多久,便接到剛剛走過的「見城之道」的終點處。依據「左營舊城見城計畫」,「見城之道」會從這裡繼續往南延伸到「舊城南門」。
↓轉到這條「海光三村」的時光隧道。
↓眼前這一片原本是「海光三村」的房舍,如今,許多人搬離了住了幾十年的老家,徒留歷史記憶。前方是「東門」的城牆。
↓『向海軍致敬』的石雕。
↓離開「東門城」,沿著「城峰路」往南走,經過剛剛看過的「東門城」的砲台。
↓還有剛剛看過的『千手』老榕樹,「東門城」的城牆僅保存至此。
↓凱文今天走訪「鳳山縣舊城」四座舊城門的遺跡,回到一開始的起點「海強幼稚園段殘跡」,終於圓滿完成了今天的環形之旅。準備回「左營(舊城)車站」搭火車,還真的有點依依不捨呢!
↓途經擁有圓弧形外觀的「果貿社區」複合式住宅,真是令人印象深刻而且一定會懷念的特色建築。
↓還了Ubike,回到「左營(舊城)車站」,準備搭電聯車回台南了,可愛的電聯車外觀。
這是一趟充實的旅程,「鳳山縣舊城」四座舊城門遺跡一次到手,也走訪了周邊的景點,相當值得的一天,也讓凱文更加喜愛左營這個景觀多元、新舊文化完美融合的城鎮了。
延伸閱讀:高雄左營舊城區之旅(2之1)
※※※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