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9/21 21:53:17瀏覽539|回應1|推薦14 | |
凱文今天要到新竹,來一趟懷舊之旅。凱文年輕時最寶貴的四年青春歲月,就在新竹度過。今天就要造訪「陽明交通大學(以下簡稱交大)」的「光復校區」及「博愛校區」,順訪「清華大學(以下簡稱清大)」。
↓一早搭火車到新竹,這是全台唯一在車站主體建築看不到站名的百年火車站。
↓搭上熟悉的2路公車,直往凱文的母校「交大」的「光復校區」。2021年,交大與「陽明大學」合併而成「陽明交通大學」。交大目前在新竹有三個校區,凱文就讀時僅有光復校區與博愛校區,因此今天也以走訪這兩個校區為主。
↓交大校門口有一座「土地公廟」,是許多交大新鮮人到交大報到或是報考研究所時,就要先來此拜碼頭的。
↓傳說中交大的【福德正神】喜愛「仙草蜜」,旁邊就有小攤販在賣「仙草蜜」。
↓果然在供桌上擺了一些「仙草蜜」。正值開學季,看到有一位年紀比較大的長者,帶著5~6位年輕人在廟內祭拜,想必是今年的交大新鮮人。
↓這是光復校區的平面地圖。交大在新竹復校時,是從博愛校區開始的,而凱文入學時,剛好光復校區建好1~2年,便直接於光復校區就讀。當時的校園,大約只有地圖上紅線的左下角這一區,右上角的那一區,仍是陸軍的營區。
↓沿著環校公路往上走。到達交大時,正好下了一場雨。
↓許多學校的校園裡,都有一座有名的湖,交大的這一座湖,名為「竹湖」。濛濛細雨中,「竹湖」飄逸著一份朦朧美。
↓凱文於1981年入學,「竹湖」於同年(民國70年)4月先行落成。
↓前方一柱擎天的高塔,是當年的圖書館,從高速公路上遠遠地看到它,就知道新竹到了。
白色建築是行政大樓,各處室都在這裡。平常學生不太來這裡的,只有學期末各學科補考名單公布時,會有不少學生聚集。凱文大一上學期各科都Pass,唯軍訓課和通識教育的中國通史兩科被當掉,成為同學嘲笑的話題。
↓因為雨勢轉大而在行政大樓躲雨,約半小時後,天氣轉好,便從「竹湖」開始走起。
↓名為「竹湖」,是為了紀念首任校長凌竹銘對學校的貢獻。「竹湖」旁,確實有一大片的竹林。
↓竹林名為「百竹園」。
↓竹林裡有10餘種的竹子,各具特色。
↓交大與清大在台接續復校後,因為校園毗鄰,且皆為菁英學校,彼此多有瑜亮情節,以兩校有數十年悠久傳統的「梅竹賽」為例,當年就是為了競賽名稱(誰在前、誰在後)而爭議不休,最後以擲銅板決定,清大獲勝,「梅」為清大的校長梅貽琦,「竹」則為交大校長凌竹銘,而取名「梅竹賽」。
↓「五校一家,同行致遠」,交大在台復校,與大陸的上海、西安、成都、北京等五所交大,同為交大,素有交流,因此有「五校一家」之說。然而,自從與「陽明大學」併校後,交大不再是單純的交大,還保有「五校一家」的傳統嗎?
↓「竹湖」旁的「振吾亭」,與竹林相鄰。
↓「振吾亭」與竹林合稱「竹園映亭」,是『交大十景(後改為十四景)』之一。
↓大三的中秋節,凱文留校夜遊至此,躺在當時平坦的綠地上獨賞月色。沒想到後來有一對男女也來到這裡,卻不知凱文也躺在附近;而兩位竟是凱文都認識的同社團學長學妹,夜色雖不明,聲音卻可辨,當時無人知曉兩人在一起的訊息。
↓凱文很配合地靜靜躺了20分鐘後,兩人離開,此事竟成了凱文埋藏在心底40年的秘密。自古紅顏多薄命,這位學妹當時算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才剛與另一位學長分手不久而有新歡。如今彼此久未連絡,不知花落誰家?
↓繼續校園懷舊之旅。這棟是管理學院,凱文當年入學時,系上尚未有自己的系館,因此,大一大二依附在管理學院,凱文就在這裡度過了年輕的兩年時光。
↓「人設二館」,以前的「新生館」,所有大一新生的共同科目,都在這棟的教室上課。
↓離「新生館」不遠的「第一餐廳」。交大規定除了家住新竹的同學,以及大四可以申請外宿外,所有學生一律住校。因此,大家通常會在這裡解決一日三餐。當時餐廳販售飯票,一天三餐50元(真便宜!),凱文四年都吃好吃滿。
↓餐廳前的廣場,是以前每週四早上舉行朝會的場所,時間是07:30~08:00。以現在的眼光而言,很難想像當年還要參加朝會,還要穿大學服、站著聽教官講話,簡直是天方夜譚。
↓這是一座「與日俱進日晷」碑,立於民國75年(1986年),是民國25年於「上海交大」畢業的同學們,在建校90周年(畢業50周年)的校慶時所立的,期待同學們與學校共同與日俱進,頗具歷史意義。
↓碑前的「思源池」。
↓「思源池」有一座「飲水思源」碑,有令人懷念的原交大的校徽(目前陽明交通大學已有新的校徽)。
↓旁邊另一座「九思亭」,在大熱天下,是很好的休憩場所。這一整區合稱「思園」,都是凱文畢業後才設立的。
↓一路上看到不少交大學弟妹,洋溢著青春活力,未來國家的棟樑,人群之中可會有下一個黃仁勳、蘇姿丰或是梁見後?
↓往前來到「學生七舍」,是光復校區設立的第一棟宿舍,凱文在大三上時,也在這裡住過一學期。
↓「學生八舍」,凱文在這裡住了兩年。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鬼才導演九把刀電影裡『宿舍吵架』一幕,場景就是「學生八舍」前,可惜電影是借用輔大校舍模擬拍的(奇怪,交大怎未支援該電影的拍攝?)。
↓宿舍現在都有冷氣機,比起來我們那時真的很清苦,要自備電風扇,後來新的宿舍,才統一在每一間房間的頭頂上裝設一台電風扇。「學生八舍」位於以前校區的最後緣,旁邊當時還是軍營,每天早晚都會聽到阿兵哥在唱軍歌、答數。
↓「學生八舍」後面現在是女生宿舍(女二舍),兩棟宿舍建築間,是「逐風廣場」,都是原本的軍營遷移後,土地撥給交大成為校舍運用所建的。交大基本上,男生人數遠多於女生,因此,女生宿舍的數量遠少於男生宿舍。
↓「逐風廣場」是由校內師生投票取名的。「逐風」是「竹風」的諧音,一有畫龍點睛之美,二來代表交大的環境;也勉勵同學勇敢追逐自己的夢想,用更謙卑的心學習知識,用更寬廣的視野面對未來的一切。
↓新蓋的宿舍,多半會配合設立餐廳與便利商店、ATM等,同學們的日常生活更方便了些,更幸福了。
↓接著看到的,很多也都是軍營遷移後,新蓋的校舍。在這些校舍,也設置了不少的藝術裝置作品,這是楊英風先生的作品「南山晨曦」。
↓這棟建築是新設的「浩然圖書資訊中心」,前方也有一件楊英風先生的作品「緣慧潤生」。
↓這一件,則名為「水袖」,也是楊英風先生的作品。
↓這裡是「資訊學院」,以前的棒球場位置,這裡是國內資訊人才的大水庫,每年產生的畢業生,正是我國IT產業的尖兵。
↓「資訊學院」前,有一座非常獨特且深具歷史意義的牛車銅雕。
↓1962年,台灣第一台IBM-650大型電腦(真空管電腦),由基隆港要運送至新竹交大博愛校區,因當時沒有防震運輸專用的氣墊車,因此,乃決定用牛車以極慢的速度運送,傳統工具拉載高科技設備,歷經數天才順利完成運送的任務。
↓此銅雕作品還原了當時的景象,亦反映了當時的時代背景,象徵著後續台灣高科技產業的發展與傳統的關係。
↓「資訊技術服務中心(電腦中心)」。以前電腦相關的作業,尤其是要跑程式的作業,都常要泡在「計中(計算機中心)」,還好是終端機(Terminal)連線的年代,廢寢忘食趕作業的歲月,真令人懷念。
↓「科學一館」是凱文大三、大四時的系館,由吳大猷大師題字開幕的。系上應該早已人事皆非了吧?況且凱文是Nobody,事業無大成就,就不上樓去看看了。
↓「第二餐廳」,離「科學一館」及宿舍不遠,因此是凱文大三、大四時用餐的主要餐廳。
↓接近中午,就在「第二餐廳」與學弟學妹們一起用餐,重溫四十年前在此用餐的心境。
↓「竹軒」,當年光復校區唯一的女生宿舍。記得當時「竹軒」有晚上11點關門的規定,接近11點時,常見一對對男女聚集於「竹軒」門口,依依不捨,接著上演『十八相送』的劇碼。
↓「竹軒」旁邊的這一大片松林,筆直又整齊,可惜,後半邊已有建物,松林面積少掉一半。
↓「學生九舍」,當時是新蓋的,大學生活最後一年半,都在這裡度過。
↓體育館。凱文大一時,同屆有一半科系的男同學,因為大二要搬到博愛校區上課,因此屈就住在這一區當時是軍隊搬離後留下的大通鋪營舍,設備極簡,沒有獨立隔間及門窗,舒適度低。大一下,有部分同學失望之餘考轉學考去了。
↓游泳池,凱文就學時新蓋的。當時的體育課,有一學期是游泳課,規定必須游25公尺(還是50公尺?)才能過關,還有不少同學視為畏途呢!
↓體育場,大三、大四時,每週的朝會改在這裡舉行,路途較遠,且遼闊無遮,新竹風勢更顯強勁,冬天參加朝會時,真是一大折磨。
↓也是由軍營搬遷後闢建的綠色隧道。
↓新建的棒球場,規格標準,難怪近年來的「梅竹賽」棒球項目,交大勝多敗少。
↓交大光復校區當年除了軍營遷移,土地移轉給交大使用外,為了校務發展而興建校園所需,陸續徵收了20餘筆的私有民地。2022年,學校決定立碑感謝過去讓地興學的地主,還特別尋訪了10餘位原地主,共同參與立碑揭幕儀式。
↓來到交大與清大的交界處,這裡有一條兩校互通的小捷徑,名為「交清小徑」,歷年來有許許多多的兩校師生,透過這條小徑互訪。
↓過了這座小橋,就進入清大的校區,凱文今天要順訪清大。
↓一進到清大,就是學生的宿舍區。與交大一樣,校區後側都有小山坡。
↓「風雲際會,水木清華」,眼前這一棟,是清大的「水木餐廳」。當年我們偶而會從「交清小徑」過來,潛入「水木餐廳」用餐。其實兩校本是兄弟學校,應該共享資源;好像兩校近年也接受到對方修課,還可互相承認學分呢!
↓清大最有名的,是眼前這座形狀略呈『T』字形的「成功湖」。
↓「成功湖」有一條環湖步道,於2023年闢建完成,掛上原捐建的校友名字,稱為「玲玲&國琳生態步道」。
↓今天天熱而多雲,雖無法顯出「成功湖」的艷麗,環湖走一圈,卻也不至於太過襖熱。步道跨於湖上,走來輕鬆愜意。
↓步道旁的蓮花池。過了中午才來,蓮花有些萎縮了。
↓不同角度,有不同的意境。
↓第一座涼亭「昱寧亭」。這裡是一座小島,環湖角度寬廣,是很好的觀湖景點。
↓旁邊的「克勤橋」,與「昱寧亭」都是校友捐建。
↓環湖的景觀。
↓「來于翠堤」,是一座小碼頭。
↓第二座涼亭「八角亭」。
↓「八角亭」內一幅「八極四秩」的匾額,是清大8級(1964年)畢業生在畢業40年(2004年)時致贈的,由前駐美大使葉公超題字。註:清大於民國45年(1956年)在新竹復校。
↓綺麗多變的地板,也是許多團體舉辦活動的場所。
↓來到清大,當然要繞過去探視一下大門口這座雄偉的校牌。
↓校門入口不遠處的大草坪。
凱文高三畢業旅行時,有一段拜訪清大及交大的行程。當天先來到清大,不知何故,十幾輛遊覽車就在清大校園等了半個多小時,無人招呼。剛好當時的交大學務長人在清大,聞訊馬上把大家帶到交大。
當時交大校長郭南宏,正是高中母校的學長,便親自熱情地向大家介紹交大,也安排大家分批參觀學校的設備,也馬上幫大家準備點心,讓大家感動涕零。
當年聯考,果然同屆同學錄取交大人數兩倍於清大,異於往年約1:1的人數,當年景象,至今歷歷在目。
↓回到「成功湖」,繼續未竟之路。看到另一座碼頭「進步碼頭」,雖取名自校友姓名,卻也隱含鼓勵同學們求進步之意。
↓另一座橋「克恭橋」,相連另一座小島上的「寄梅亭」。
↓「寄梅亭」乃是為了表揚前清大校長周詒春(字寄梅),在其擔任校長期間,將學校校務規格建立齊備,奠定日後發展之基礎。
↓又看到「水木清華」了,「水木清華」原是北京清大校園中的一個景點,在新竹復校後,常被沿用,象徵清大的傳統。
↓要往回走,再回交大了。經過清大的學生宿舍區,清大的學生宿舍皆以『X齋』命名,『齋』字自古以來,即用於表示書房、學舍,這一棟名為「實齋」。
↓這棟則名為「仁齋」。
↓還是經由「交清小徑」回交大,不過,在清大這一頭,當然反過來,稱這條小徑為「清交小徑」。
↓準備搭乘2路公車到交大博愛校區。天氣轉晴,離車班還有一些時間,便到校園門口,補拍一下天晴時的招牌。
↓還有天晴的「竹湖」。
↓這一棟是「中正堂」,大約凱文大三時(1980年代初期)落成啟用,據說建造費用達一億,當時算是天價了。這裡原本除了是各社團的辦公室外,每週還會放映電影,當時還是放黑膠捲片的時代,常常放映到一半斷片,既有趣又難忘。
↓不過,「中正堂」似乎被改名為「大禮堂」了,難道自治的大學裡也要搞『去蔣』、『正名』?
↓接著搭上公車,來到交大的「博愛校區」,這是交大在台復校後的第一個校區。
↓這個牌子述說著交大的名稱歷史:
1896年,在上海創校,名為「南洋公學」;
1921年,正式整合,名為「交通大學」;
1958年,在台復校,稱為「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
1967年,改稱「交通大學工學院」;
1979年,改稱「交通大學」,成為完整之大學;
2021年,與陽明大學合併,改稱「陽明交通大學」。
↓一進到大門,就可以看到這棟以首任校長凌竹銘為名的「竹銘館」,是博愛校區主要的教室大樓。
↓「竹銘館」前的小池塘,有座以ESA(Engineering/Science/Administration)為標誌的圓形校徽,令人懷念。
↓凱文大學四年,住宿及上課皆以新的光復校區為主。不過,有部分課程的教室在博愛校區;此外,凱文當年參加的社團,也常在博愛校區有活動,因此也常到博愛校區,眼前的大草坪,就是當年社團活動常使用的區域。
↓「奈米中心」,旁邊記得還有以前的圖書館、電腦中心等建築。
以前大一開始上電腦課時,還是『打卡』的年代,必須一個字一個字打在卡片上,幾十張、一兩百張依序綁在一起,整批送到這裡的電腦中心Punch處理,處理好了再送回光復校區。只要編譯(Compile)時有一行字打錯,便須再重打一張卡片;若編譯正確,但程式邏輯有誤,造成結果不對,也需重新打卡,照順序擺好,再送一次,總要來來回回許多次,才能得到最後執行的結果,真是辛苦。直到後來(大三)引進終端機(Terminal)即時連線處理後,才獲得改善。
↓正在興建、即將完工的「賢齊館」,是以傑出校友方賢齊命名(非任賢齊也!),不知此棟將來的用途。有聽說博愛校區將來會以生醫科技園區為主題,也許就是這個用途。
↓博愛校區顯然已經荒廢許久,在校園裡走了一陣子,沒看到幾個人。前面是當年的女生宿舍「逸軒」,當然要過去看一看。
↓女生宿舍「逸軒」大門敞開,無甚動靜,不知裡面還有沒有住人?君子自重,凱文雖然不才,還是個小君子,就在門口拍拍照、到此一遊便可。
↓接著轉到男生的宿舍區,這裡是「學生五舍」及「學生六舍」,看來已經人去樓空了。
↓「學生四舍」,感覺還有在使用中。門口貼了一張牌子「嚴禁女生逾時逗留」,難道電影裡學校有『四腳獸』的傳說是真的?
↓當時幾乎每年暑假都會在這裡住的「學生二舍」,現在已經改成「女生宿舍」了。
↓以前的實驗室,在博愛校區上課的同學,應該很有感覺。
↓剛剛看到過的「竹銘館」的背面,多了鐵捲門封住,看起來已經許久未使用了,想必過幾年也會被拆除,將會拆掉許多人的回憶。
↓眼前這一棟,是以前的「活動中心」,是社團辦公室及學生辦活動的場所,凱文以前幾乎每個週六下午(那時還沒有實施週休二日),都會到這裡來,很熟悉的環境。
↓「活動中心」另一側的二樓是學生會的辦公室,當年交大舉辦的【電腦擇友】活動,轟動全國大專院校,就是在這裡作業的。活動共連續舉辦三年,凱文也參加了三年,認識了不少女生,花了不少時間在通信、約見面,都無結果。終於在大四從中認識的一位女生,小有波折後,成為相處了40年的老婆。感恩!
↓到交大博愛校區,一定要走到後門。其實從前門走到後門,不到5分鐘,而且後門略高,有人戲稱,從後門騎腳踏車衝進校園,一不小心,就會衝出前門,可見博愛校區的狹小。
離開交大博愛校區後,搭公車回到新竹火車站,結束新竹交大光復校區及博愛校區、清大的懷舊之旅。感嘆時光飛逝,當年在新竹度過人生最黃金的歲月,竟已是40餘年前的事了。往事如昨,深烙於心。來日不多,豈能虛度?
※※※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