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9/17 23:16:27瀏覽1538|回應0|推薦13 | |
來台中的『台中市舊城區漫步(Citywalk)三日行』前,我們對「台中公園」都充滿期待;老婆要來重溫舊夢,凱文則對公園內充滿歷史故事的古蹟、景點興致很高。
↓從「公園路」進到「台中公園」,好熟悉的地標,上一次來「台中公園」竟已近40年。當時凱文在南部服役,每逢放假,常與在北部工作的女朋友(現在的老婆)約在中部見面,「台中公園」就有我們曾經走過的足跡。
「台中公園」創立於1903年,是台灣首座百年公園。1898年,台灣總督府在現今「台中公園」內的「大墩土丘」上,建立台灣第一個『三角點』。1900年台中市實施『市區改正』計劃,規劃興建公園時,原本要建於現今的舊台中火車站所在,後因新規劃的鐵路經過該地而改至「新高町」現址。
<日月湖>
↓一進到公園,就可以看到公園裡的「日月湖」,這是「綠川」流經而形成的天然水塘,可以划船遊湖。
↓不過,我們一早就到「台中公園」,又是平日,沒看到任何遊客在划船。
<放送頭>
↓划船碼頭旁的這一座廣播擴音台,是「台中放送局」於1935年所興建,一般民眾稱之為「放送頭」,其頂部型式為方攢尖、覆蓋銅瓦,主體構造為磚造,型式古樸。台灣目前僅「台北二二八公園」及「台中公園」內各留存一座。
↓「台中放送局」在二戰後,轉由「中國廣播公司-台中廣播電台」接收使用,直到1960年代才停用。「放送電台擴音台」原貌保存良好,具地方及大眾活動史之保存意義,已被登錄為『台中市歷史建築』。
<台中神社>
↓往裡面走,前方看到的是1912年落成的「台中神社」遺址,長長的「參道」兩旁,共保存了17座的「奉獻紀念碑」,神社前還有一座石橋。
↓遺址上,原本神社主體已被拆除,目前尚留有石砌的基台,石階上的左右方,分別鑄立石獅與銅馬各兩座。
↓石獅與銅馬都還保存完整,栩栩如生。
↓原神社遺址基台中間,在1942年曾立了台灣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的紀念銅像座,不過,二戰後便被拆除,1973年於原地另立這座「孔子銅像」至今。
↓從神社遺址基台望出去,是長長的「參道」。
↓「參道」兩旁的「奉獻紀念碑」,刻著奉獻者的名字及日期,都還清晰可辨識。
<更樓>
↓離原「台中神社」遺址不遠處,看到了這座二層樓的中式「更樓」建築物,這是目前台灣碩果僅存的中式更樓建築物。
↓1889年,台中仕紳吳鸞旂在位於現今台中市大智路建千坪公館,「更樓」便是「吳鸞旂公館」的正門門樓。台中市政府為了保留「吳鸞旂公館」的歷史遺跡,於1983年將「更樓」遷移至「台中公園」內。
↓「更樓」雕刻細緻,保存完整,不過,目前二樓並未開放登樓。吳鸞旂於1922年去世後,其長子吳東碧於1935年將吳氏公館賣出,幾經轉手後,公館已於1985年經法院判決強制拆除夷為平地,僅留下此「更樓」,殊為可惜。
↓這塊石碑介紹吳鸞旂及「吳鸞旂公館」的故事。這面石碑的字體已明顯斑駁不清,盼望台中市政府可以處理,僅重新於字體刻痕上漆即可,便可讓世人對它的故事多一點認識。
<思恩堂>
↓公園的北側角落處,遠遠地就可以看到這座紅色外牆、斜瓦尖頂的禮拜堂,靠近屋頂牆壁上,有先總統蔣中正親題的「思恩堂」。「思恩堂」原本創立於1949年,1952年才遷建於此的。
↓公園內綠草如茵、林木搖曳。
↓看到一棵珍貴、壯碩的「雨豆樹」。
↓這棵「雨豆樹」,是台中市的『受保護樹木』,樹高15公尺(感覺不只,可能又長高了),胸圍5.7公尺。「雨豆樹」比較常見於中南部地區。
<鳥居>
↓一不注意就會錯過的這座原「台中神社」的「鳥居」,其中,左側新的石柱,是2000年台中市政府補鑄的,並將它們放倒在此,留作紀念。市政府一度要將其重新立起,因預算問題而作罷;還好周圍有樹叢圍住,免於被侵入、破壞。
↓「鳥居」前的道路旁,也有當年「台中神社」遺留下來的石馬。
<中正橋/中山橋>
↓再次來到「日月湖」邊,首先看到的這座拱橋,是中式磚造的「中正橋」。
↓不遠處則是紅色日式木造橋「中山橋」。「中正橋」與「中山橋」一南一北,分別連接了湖中島。
↓原本「日月湖」中只建較短的「中正橋」,後來才又建了較長的「中山橋」;「中正橋」外型質樸典雅,「中山橋」則外型豔麗優美。
↓「中山橋」的橋墩上,有圓形柱頭點綴。
↓「中山橋」於民國74年(1985年)才搭建的。
↓「中山橋」雖為木橋,卻走來平穩,從橋上可環視四周的風光。
↓過了橋,進到湖中島。
<湖心亭>
↓湖中島最引人注目的,當然就是這座台中市地標的「湖心亭」了。
↓「湖心亭」乃於1908年為慶祝縱貫鐵路全線通車典禮而建,當時稱為「池亭」,來台主持的日本閑院宮載仁親王曾夜宿此亭,而成為台中市的象徵(地標)。1999年,「池亭」及鄰近的「中山橋」公告為『市定古蹟』,「池亭」也改名為「湖心亭」。
↓「湖心亭」位於「台中公園」之「日月湖」內,是台中市徽的意象來源,為雙併式尖頂涼亭,平台以上梁柱以木架為主結構,造型獨特。
↓「湖心亭」是方亭雙併式的涼亭,因此是一座長條形的建築,中間有連廊相接,連廊外有戶外平台。
↓這就是相接兩座方亭的連廊。
↓從左側方亭沿著連廊望向右側方亭,整座涼亭全為木製結構。
↓連廊外的戶外平台,外圍護欄為鑄鐵式欄杆。
↓從「湖心亭」可以360度欣賞四周的美景,可惜天空烏雲漸多,風采略顯失色。
↓再來到「中正橋」,從這裡離開湖中島。
<梅園>
↓前方有一片梅園。
↓『台日友好之翼』。日本對於台灣民眾在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給予的援助表示最崇高的敬意與謝意,眾議院副議長及議員特以包機率領125名日本民眾於2012年訪問台灣,植樹以資紀念,盼梅與櫻成為台日友好的橋梁。
↓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湖心亭」。
↓這個有國徽圖案的平台,應該是欣賞「湖心亭」最好的角度了。
<砲台山>
↓「台中公園」內有一座小山丘,原稱「大墩土丘」。清康熙年間,『朱一貴事件』時,在這裡的至高點處架設了兩門砲,而得「砲台山」之名。1895年,日本兵領台灣時,也曾在此地架設三座大砲,以防止台灣反抗軍起事。
↓從石階往上爬,「砲台山」的至高點,有一座涼亭,名為「望月亭」。這時天空下起雨來,我們便在涼亭內躲雨,也稍事休息。
↓「望月亭」建於民國48年(1959年),整座涼亭的石雕十分精緻,四周都有台中市徽。
↓約20分鐘,雨停了。「望月亭」前方的平台上,於1907年的日治時期,原本為了紀念台灣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對台灣的貢獻,為其立了大理石雕像,二戰後,國民政府將雕像拆除;1975年中(台)日斷交後,改立這座「抗日紀念碑」。
↓「抗日紀念碑」旁有一座「三角原點與其紀念碑」。1899年,日本政府於「砲台山」設置主三等三角點第89號,以此為原點,展開台灣史上第一次的三角測量。1984年,在原點之上包覆設立「台灣地籍測量三角原點中心碑」,並誌銘文,原點高程為89.598公尺,銅標高程為91.020公尺。
↓在「抗日紀念碑」與「三角原點與其紀念碑」中間,有一棵從南洋引進的珍貴老樹「爪哇合歡」,高大壯碩。
↓這棵「爪哇合歡」已有百年歷史,樹高23.2公尺,樹胸圍9.57公尺,已被列為『台中市受保護樹木』。原另有一棵「爪哇合歡」,在公園的網球場旁,不過,多年前便已枯死。
↓「原點」旁邊還有另兩座三等三角點,照片左側為第120號三角點,右側則為第160號三角點。此兩點為台中「原點」之「引照點」,當「原點」毀壞或遺失時,可根據「原點」和「引照點」之間的相對關係,重新補立「原點」。
↓從「砲台山」走下來。這座海拔89公尺高的小土丘,為日治時期的台中市第一高峰。原為軍事據點的「砲台山」,舊稱「大墩土丘」,「大墩」便是台中古名的發源地。(以前根本不知道「台中公園」裡面有小山丘)
↓台中市政府以「砲台山」為中部地區重要歷史空間,具開拓史之重要意義,含保存及研究價值,已公告登錄為『台中市歷史建築』。
↓往前又看到兩棵珍貴、高大的植物。
↓這是原產地澳洲的「銀樺」,樹高25公尺、樹胸圍(樹幅)10公尺。
↓「砲台山」的山丘下,有一大片綠油油的斜坡草地。
↓草地上,有一座2003年台中市主辦『台灣燈會』的主燈《吉羊康泰》,在燈會結束後,保存於「台中公園」。這個位置,曾是建於1903年的「台中物產陳列館」的舊址;1925年「行啟紀念館」落成時,併至「行啟紀念館」內而拆毀。
<望月亭>
↓草地的另一小土丘,看到另一座有燕尾屋脊的涼亭,顯然是一座官式涼亭。
↓這座涼亭,竟也與「砲台山」上的涼亭同名為「望月亭」;涼亭另有「曲奏迎神」的匾額。
↓這塊「望月亭」的匾額,是民國37年(1948年)由當時的台中市長所立。
↓這塊「曲奏迎神」匾額,則是更早以前、清光緒辛卯年(1891年),由台灣知縣黃承乙所題,是「台中公園」裡歷史最久的紀念物。不過這塊匾額看來新穎,不像是保存了一百多年的匾額古物。
↓「望月亭」的屋頂為紅磚、木條;亭內的彩繪、木雕相當精緻,讓人看了流連忘返。
↓1885年,清朝於台灣設省,首任巡撫劉銘傳將台中(當時稱為「大墩」)訂為台灣省會,並於1889年派台灣府台灣縣知縣黃承乙負責建城、吳鸞旂(「更樓」的主人)擔任財務總管,修建了八座城門以及四座城樓,「望月亭」即為八座城門中的「大北門」所遺留下來的建築物。
↓日治時期,這些舊城樓幾乎都因實施「市區改正」計畫而銷毀殆盡,僅「望月亭」倖存。1903年「台中公園」落成時,為留城門做為紀念,乃將「望月亭」移到公園內現址,初期名為「觀月亭」,1948年重新整修後改名「望月亭」。
↓「望月亭」是目前僅存的台灣府城遺跡,於2014年登錄為『一般古物』;亭內懸掛的「曲奏迎神」匾額,原為台灣知縣黃承乙所題,2015年因颱風毀損,重新掛上複製品(難怪會這麼新),原品存於「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
<銅像紀念台>
↓來到公園裡建於1912年的「銅像紀念台」園區,銅像矗立在圓形的草地內,這是為了紀念日本人後藤新平而設立的雕像。後藤新平曾任日本外務大臣/內務大臣、東京市長,也曾輔佐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完成台灣西部鐵路的全線貫通。
↓二戰後,1947年的雙十國慶前後,台中參議會決議拆除後藤新平的銅像,改立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銅像至今。
<兒童樂園>
↓在「銅像紀念台」旁邊,是「兒童樂園」。
↓一進到樂園,便可看到一排長得很茂密、看起來很健康的「細枝木麻黃」。
↓「兒童樂園」範圍寬廣,適合小朋友來跑跳。
↓還有不少可愛的雕塑。
↓在「公園路」的入口處,右方紅色箭頭處,平等街與市府路間的區域,原是「霧峰林家」的私人土地。林家子弟(林瑞騰)曾在此建園邸「瑞軒」,詩社「櫟社」的成員,便常在此聚會詠唱。興建「台中公園」時,林家乃將土地捐出。
<載仁親王手植樟樹紀念區>
↓這是「台中公園」的全區平面圖,主要的景點,我們僅餘「載仁親王手植樟樹紀念區」尚未走過。載仁親王是日本在【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時的資深指揮官,曾任日軍參謀總長。
↓往前這一區,就是「載仁親王手植樟樹紀念區」。前面提到,1908年載仁親王曾為了主持慶祝台灣縱貫鐵路全線通車典禮,而來到「台中公園」,這些樟樹,就是當時由載仁親王手植種下的。
↓我們離開「台中公園」時,已經過了中午12:30,今天中午吃這一家的便當,帶回飯店享用,並稍事休息,儲備下午的精力。
以前到「台中公園」時,只會觀湖、賞亭,還有划船,完全沒想到「台中公園」理面有這麼多充滿歷史故事的景點及遺跡,今天有幸全覽,真是不虛此行。
※※※
【台中公園】:點我開啟官網
【台中市歷史建築】:點我開啟官網
【台中市紀念建築】:點我開啟官網
【台中市中區百年歷史建築】:點我開啟官網
※※※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