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3/05/30 台北市>中正區>二二八和平公園>臺灣博物館、騰雲號火車頭、黃氏節孝坊、露天音樂台、急功好義牌坊、二二八和平紀念碑、和平鐘、台北二二八紀念館
2023/06/10 23:15:42瀏覽2764|回應0|推薦14
最近是各股票上市櫃公司召開股東會的熱季,老婆想上台北領某上市公司的紀念品,因此讓凱文有機會重回過去服務於銀行時,曾經待過的重慶南路辦公大樓,也要趁機走一下附近有濃濃歷史風味的「二二八和平公園」

紀念品領取地點在公司大樓的後半段,面向懷寧街的這一側。由於公司代理了三百多家上市櫃公司的股務作業,因此,來這裡領紀念品的民眾也相當多。

凱文曾在這裡的辦公室短暫地待了一年,現在領紀念品的場所,是我們當時每天中午吃飯的餐廳所在。公司當時請了廚師來料理,讓我們吃澎湃的桌菜,每天中午輪流分批吃飯,是大家短暫休息、聯絡感情的快樂時段。非上班時間,有時也會逛逛城中市場及附近商家,很讓人懷念的一段工作時光。

鄰近的「台灣土地銀行」總行的建築外觀總是吸引路人的目光。日治時期的1930年代,「日本勸業銀行」分別在台北及台南建造了氣派宏偉的歐式風格大樓,幸而都能保存迄今,已被列入三級古蹟。

領完紀念品,來到附近的「二二八和平公園」。公園在凱達格蘭大道、公園路、襄陽路及懷寧街所圍成的街廓內,約呈梯形狀四方形。公園建於1899年,因晚於「圓山公園」而命名為「台北新公園」1995年改名為「二二八和平公園」,希望記取歷史教訓,也藉此安慰「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家屬心中的哀痛。

「二二八和平公園」有好幾個入口,我們從西北側的入口進來,馬上看到了兩輛歷史久遠的老火車頭。左側的是「臺灣鐵路第一號蒸汽機車-騰雲號」,於清光緒13年(1887年)由德國的公司所製造。

「騰雲號」機車火車頭是劉銘傳擔任台灣巡撫時,因興建往返於台北與基隆間的鐵道所購入,1888年投入營運,1924年退役,並交由博物館保存陳列至今。

右側看到的是另一座老火車頭「臺灣鐵路第九號蒸汽機車」,於清同治10年(1871年)由英國的公司所製造。

此機車火車頭曾在1872年到1895年間於日本東京與橫濱間行駛,也曾牽引過日本天皇專用的列車。1901年,由台灣總督府鐵道部正式引進台灣營運,這是繼清朝的八輛蒸汽機車後再度引進,故得名「第九號蒸汽機車」。1925年退役後,與「騰雲號」一起保存陳列至今。

「二二八和平公園」內,有一座興建於民國2年(1913年)、造型仿希臘建築的「國立臺灣博物館(前省立博物館)」,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自然博物館,也是台北市頗具特色的建築物之一,原址是「大天后宮」

臺灣總督府在執行都市計畫時拆除「大天后宮」,並在1913年興建一座紀念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和民政長官後藤新平2人的「兒玉總督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建築樣式採文藝復興風格,引用希臘式列柱、羅馬式圓頂及三角形山頭等古典建築元素,山牆上有花葉紋飾。後經擴建,成為現今「國立臺灣博物館」

「國立臺灣博物館」對凱文有一份特殊的意義。凱文讀大四時,透過母校舉辦的全國大專學校電腦擇友活動,老婆大人因此進入凱文的生命歷程中。在沒有手機的年代,凱文與當時還在師大讀大四的李同學幾次書信往返後,決定主動出擊,與她約在博物館門口見面,但是始終沒有接到李同學的回信。

無法得知未回信的原因,凱文當天一早仍風塵僕僕地從風城搭車北上,依約來到這個似曾熟悉的石階上。然而,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旁邊時而有單身女性出現徘徊,凱文也禮貌性地問過幾位,感覺都像被視為無聊男子而否決。當時既未約定穿什麼顏色的衣服,窮書生也未拿著一束鮮花等人,約定的對象終究未出現。

凱文落寞地離開博物館,回到新竹,開始專心準備研究所的考試。一個多星期後,接到李同學的來信,原來,她因畢業前的校外教學觀摩實習,幾個星期不在租屋處,因此未即時收到約見信件。一個多月後,凱文的研究所考試結束後,李同學約我在師大見面,這條看似細如絲縷的線才又重新連上,而後面的故事竟已發展迄今數十載。

好了,該回到凱文的歷史探索之旅了。在「國立臺灣博物館」廣場前有一對牛角被遊客摸得油亮的銅牛。這兩座銅牛原放置在日治時期的「臺灣神社」,在原址改建為「圓山大飯店」後,於1949年被轉贈「國立臺灣博物館」放置至今。

這兩座銅牛外觀極為相似,仔細看會發覺它們的結構細節略有差異。東側離台大醫院較近的那座銅牛,是1935年由日本北海道佛教團體「弘安海」為了紀念1868年在「箱館戰爭」中犧牲的士兵而鑄造,並獻納給圓山的臺灣神社。西側離騰雲號火車頭較近的那座銅牛,則是1937年由在台灣的日本商人川本澤一鑄造,為紀念其參加南洋視察團順利完成,而獻納給臺灣神社的。兩座銅牛於不同時間由不同單位發起鑄造,竟可如此相似,真是神奇。而兩座銅牛據說原本都是面向博物館的,後來才改為兩相對望。(資料取自國立臺灣博物館官網)

博物館前方,有一「大天后宮舊址」的石碑。「大天后宮」建於光緒14年(1888年),殿宇巍峨,為台北紳民的信仰中心,每值朔望,巡撫而下官員,必至宮內禮拜,祈求避災致祥。1895年後,日軍據為辦務署,1906年,因興建博物館、開闢新公園而將「大天后宮」拆除。

「大天后宮」拆除後,部分柱礎、基石,被保留了下來,散置於林木中,充作遊人休憩之用。雖回歸大自然,卻恐怕是歷史的遺憾。

旁邊看到另一區的「戶外石器區」。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石器的運用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

民間的石器運用,大致上分農具、家具、產業、建築、宗教等五類,這裡展示的,主要是農具、家具、工業等三類器具。

前方看到一座小石堆,過去做為防空洞,上方有兩座煙囪狀的構造物,應該是防空洞的排氣孔。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台灣是美軍重點空襲的軍事目標,台北城內的重要公家機關建築,更是重點攻擊目標,防空洞也因應產生。

在「臺灣博物館」的東北側,看到列為三級古蹟的「黃氏節孝坊」牌坊。牌坊平面由四根方柱呈一字排列,是三樓二層的石造牌坊,上層的中央有「節孝」二字,下層的中央則有橫匾「清旌表故儒士王家霖妻黃氏坊」。其石柱與石柱間皆以榫頭連接,頗為特別。

據【文化部】資料顯示,黃氏生於嘉慶25年(1820年),16歲時嫁王家霖,28歲喪夫,後隨家族從泉州遠渡來艋舺定居,此後46年間,孝順公婆,撫育遺孤,鄉里讚揚。同治9年(1870年)獲頒旌表。其子為旌表其母節孝事蹟,於光緒8年(1882年)籌建牌坊。

原「黃氏節孝坊」建於臺北府城東門(景福門)內;1901年,日本人為拓建總督官邸的圍牆,拆下遷至現「二二八公園」東畔;1985年經【內政部】指定為古蹟;後又因捷運車站施工而拆下,1997年才重新組立於現址。

在公園的北側,看到「至聖先師牌樓/杏壇」,杏壇上矗立著孔夫子的石像。但願現在的學子們都還能知道孔夫子是何許人也。

依照「臺灣博物館」官網,其實這個空間在1945年以前,安置的是株式會社臺灣銀行總裁柳生一義的雕像。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就換成別的雕像。1975年由雕塑家蒲添生和蒲浩明父子共同合塑創作孔子像,並由臺北市第六獅子會與日本群馬縣高崎獅子會共同捐贈後擺設於此。

在公園的東側,是捷運站的出口。台北人真是幸福,搭個捷運就有偌大的公園可走。

公園裡林木茂密高聳,有紐約中央公園的氛圍。

博物館的後側風光。

公園的東側還有一座庭園式造景池塘亭園,中間是三層樓的樓閣「翠亨閣」,四周則環繞著四座六角形造型的亭台,亭台內各有一位對台灣發展有重大貢獻的先賢石雕像。先走一圈亭台。

第一座亭台是紀念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大潛亭」。劉銘傳字省三,自號大潛山人,此亭因此命名為「大潛亭」。

劉銘傳治台政策以撫番、財稅及振興經濟為重點。1885年起,以三年時間陸續開通多條公路(如今之北宜公路);1887年起鋪設台北至新竹的鐵路;1886年建置台閩間第一條海底電纜;建立新式郵政系統,1888年於台北設郵政總局;另創設電報局、煤務局、鐵路局、磺務局等專責機構。在培育人才方面,改革科舉弊端,設西學堂、番學堂及電報學堂等,對台灣的現代化,有顯著的貢獻。

第二座亭台是紀念生於台灣台南、著作《台灣通史》連橫「劍花亭」,兩旁亭柱還書寫著「祖國勳昭,正氣長存椽筆史;士林風振,別才爭仰劍花詩。」連橫字雅堂,號武公,又號劍花,此亭因此名為「劍花亭」。

連橫是著名的台灣歷史學家,十三歲時,其父購《續修臺灣府志》,曰:「汝為臺灣人,不可不知臺灣事!」從此發憤撰述《臺灣通史》。民國初年入「清史館」任職,盡閱館中台灣檔案。連橫於光緒34年(1908年)開始撰寫《臺灣通史》,至民國7年(1918年)完成,歷時10年,對後人研究台灣史有重大助益。

涼亭旁邊的樹叢下,幾架喇叭、擴音器傳來微微的砲彈聲響。原來這裡有一項由四位美國聲音藝術家所推出的《音向觀點》策展,模擬1945年美軍對台北大空襲的飛機飛行、投下炸彈及爆炸摧毀建築物的過程響聲,當時台北舊城區的軍事單位、總督府等主要官署建築物,連同部分民宅,都受到空襲破壞。唉!希望戰爭永遠不要再來。

來到第三座紀念丘逢甲「滄海亭」,兩旁亭柱書寫著「耿耿孤忠,為民族復興鬥士;崢崢大筆,亦詩壇崛起人豪。」丘逢甲,因生於甲子年故名逢甲,字仙根,號蟄仙,詩文署倉海君、南武山人、東海遺民,人稱「倉海先生」。

丘逢甲同治3年(1864年)生於苗栗銅鑼,自幼聰穎過人,二十五歲中舉,次年進士。1894年中日爆發甲午戰爭,丘逢甲奉旨督辦團練,隔年馬關議約台澎割日,消息傳來,全台震驚,丘逢甲呈文反對割讓無效。而後丘逢甲倡議成立【台灣民主國】,舉唐景崧為總統。無奈,日軍逐步攻佔台灣各地,丘逢甲知事無可為,留下「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的名言。

第四座是紀念鄭成功「大木亭」。鄭成功,字明儼、大木,是反清復明的名將。

1661年,鄭成功率軍約2萬5千人自金門料羅出航,橫渡台灣海峽,攻佔普羅民遮城(今赤嵌樓)、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援軍,收復台灣,並將大員(今台南)建成反清復明的基地。鄭成功常被過度英雄化,歷史評價不一,不過驅逐荷蘭人,讓台灣重回漢人統治,算是大功一件。

池塘邊有一顆高聳的黑板樹,已列入台北市納管的樹木中。

繞完了四座亭台,接著要進到池塘中央古色古香的亭閣「翠亨閣」

「翠亨閣」是一座三層樓的閣樓亭台,可惜並未開放入內及登樓參觀。

「翠亨閣」乃是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門楣上的匾額是由時任行政院院長的嚴家淦所提字。現在的學生聽過劉銘傳、連橫、丘逢甲、鄭成功、嚴家淦、孫中山吧?

在「翠亨閣」環繞一周,環視四周美景,遠處玻璃帷幕高樓大廈林立,都市的進化喧囂與公園的傳統寧靜形成強烈的對比。

繼續往前看到這座以大理石建造的「日晷儀」。在還沒有手錶、時鐘的年代,古人依照日照影子在儀器上的移動位置,來推算時間的石器,古人的智慧值得尊敬。此儀器還可隨月份及日期做微調,計算精準的時間。

來到公園的西側,這裡有另一座較小的拱橋鯉魚池塘

池塘邊的樹上,停泊了許多隻的野鴿子,每一隻都看似健壯卻又靈巧。

環繞池塘一周,池塘邊有日式石燈籠,池塘裡則有錦鯉悠游其中。

在公園的西門入口處,看到一面大型的大理石碑「二二八和平公園記」。1947年2月27日,專賣局查緝員查緝私菸時,由於過度使用公權力造成民眾死傷,之後演變成民眾大規模反抗政府,政府也派出軍隊逮捕與鎮壓不法分子,寫下了台灣歷史上不堪回首的一頁。為了紀念此事件,1996年2月28日,「二二八紀念碑」於公園內落成,「台北新公園」也正式更名為「二二八紀念公園」。

公園的西門入口外,有一家老牌的「公園號」酸梅湯。天氣熱,買了一罐中瓶55元的酸梅湯,外加三球一盒40元的冰淇淋,回味一下。

「二二八和平公園」的西側門。

拿著剛買的酸梅湯及冰淇淋,回到「大木亭」,與鄭成功石雕像共飲。今天颱風外圍環流經過,偶現烈陽、偶飄細雨,就在涼亭內避雨及避太陽,暫歇一下。

往前走,看到「台灣廣播電台放送亭」的遺跡,造型兼有台式屋頂與日式石燈。電台於日治時期的1931年建於「二二八紀念館」現址,是台北第一座廣播電台。在當時收聽是需要一台收音機及定期繳費的,一般民眾無法負擔,而來當時的「新公園」放送亭旁邊,民眾可以免費收聽廣播。

放送亭的背面有模糊的「台灣廣播電台」字跡。歷史上,此放送亭曾播放過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時天皇的宣告,也曾經歷過「二二八事件」。

來到公園的正中央區域,像是一座被填了土、種了樹的圓形噴水池。遠方高聳的大樓是台北火車站前的新光大樓,與博物館、公園,排列成一直線。

公園裡有大片的草地與椰林,樹木花草植栽、綠地步道也很完善,是闔家休閒的好場所。

來到公園西側,這是一座半圓頂型的「露天音樂台」,這裡曾經是1970年代民歌演唱的主要場所。

公園的西側,還有這面「急功好義」牌坊。光緒13年(1887年),富翁洪騰雲熱心公益,捐建台北府生員考棚,讓北部考生不用千里迢迢趕到台南府應試,當時的台灣巡撫劉銘傳奏請建坊獎勵。牌坊原立於現今的衡陽路,日治時期因為拓寬道路而拆遷來此另立。

「急功好義」牌坊旁邊,是「福德宮」,因為管轄範圍包含總統府,而有「天下第一宮」之稱。「福德宮」內其實不只奉祀土地公,還有許多其他神明可拜。牌坊前還有一對石獅,不過其來源(從何處移來?)眾說紛紜,並無定論。

前方是「二二八和平紀念碑」。依據「臺北市二二八紀念館」的官網資料,以紀念碑為中心,前方有日治時期興建的台灣博物館,後方是清代興建的南門,連成一軸線;向北延伸到台北火車站,向東延伸到台大醫院,向西止於西門、中山堂,三個不同統治時期的建築,時間、空間、歷史都壓縮合一的概念。

「二二八和平紀念碑」的正面。紀念碑頂是避雷針的形狀,與前方的鐵架,都是採自基隆港碼頭起重機的鋼架,隱喻鎮壓二二八事件的軍隊是從基隆碼頭登岸。立方體結構則是象徵住在台灣的閩南、客家、外省、原住民四大族群從此和平相處,不再區分彼此。

紀念碑前,有一座斜23.5度的「球體碑」,上面有碑文。地球的『北迴歸線』經過台灣,所以在球體碑23.5度切出一平面,碑文放在上面,代表『二二八事件』發生在『北迴歸線』經過的一個島嶼上。

碑文詳細記載事件發生的經過、傷亡情形及事後對台灣社會所造成的影響。將事件始末以及受難史實公諸於世,才能告慰亡者在天之靈,平撫受難者及其家屬悲憤之情,同時也警示國人,引為殷鑑。

旁邊也有英、日文的碑文說明。

進入紀念碑中央球體甕的石板路,分為左右兩個顏色,右邊灰色為陰石,左邊金色為陽石,參觀的民眾踏著陰石進入,向亡靈哀悼,沿著球體甕走一圈後,踩著陽石出來,表示走出悲傷,回到人世間。

走進來水池中央的球體甕,象徵裝著受難者骨骸的大甕。

球體甕邊有深深的手掌痕,象徵受難者家屬的沈重悲傷。

將雙手放在手掌痕上面,身體自然向前傾、低頭往下看,以表示對亡者的哀悼,祈求災難不要再發生。

離開「二二八和平紀念碑」,又看到「大天后宮」拆除後的柱礎、基石散置在公園內其他區域的林木間。

看到一座石雕像,外型像是個連體人像。

「二二八和平公園」鄰近台北車站及西門町等人潮匯流之處,卻又有安静隱密的特性,1950年代同志便在此聚集,也成為作家白先勇同志小說《孽子》的主要場景,幾乎是當時同志交際唯一的出口,見證台灣同志史重要的轉折。

雕像前的廣場也是一處「自由講台」,常有集會聚眾。

公園的南側入口處,有一座兒童遊戲場

在兒童遊戲場旁,看到一座「銅馬雕像」,不過,這座銅馬顯然不是遊樂設施。銅馬的身體紋路鑄造極為精緻,腹部還有模糊的花紋,不過旁邊並無解說牌,一說是從圓山的台灣神社拆除後移置過來的,就留待歷史去考證了。

公園南側從靠近「凱達格蘭大道」的大門進來,便可看到這座「和平鐘」,四周有長短不一的鐵柱,中間以十字串聯,象徵著在這塊土地的四大族群的融合。

「和平鐘」的緣起,寄托了民眾對和平生活與和諧社會的渴望。

「和平鐘」有象徵「自由、和平及生命生生不息」的意義,正好呼應公園的『和平』意象。

公園的東南側,還有一間「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建於1997年,館內有常設展,展示著『二二八事件』發生當時民眾的生活器具、事件經過的文獻資料、受難家屬捐贈或借展的受難者遺物,以及關於「白色恐怖」的記錄。

「二二八和平紀念館」是過去的「台灣廣播電台」及「中國廣播公司」的原址所改建,目前正整修中,無緣入內參觀。

我們在「二二八和平公園」待了約2個小時,闊別多年後,總算好好地欣賞了它的美,並且探索了它隱含的歷史背景。這是一座民眾可以輕鬆到達、闔家休閒的好去處。

※※※

【二二八和平公園】

<開放時間>:24小時

票價:免費

<交通>: 

< 自行開車>:國道1號-臺北交流道下-重慶北路三段至一段-重慶南路一段-襄陽路。

< 搭乘大眾運輸>
搭高鐵或臺鐵至臺北站下-轉搭臺北捷運至台大醫院站下。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vin218&aid=17936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