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7/21 07:01:25瀏覽3188|回應0|推薦15 | |
<台南市-新化區>是一座老城鎮,開發時間早,也出了不少名人,凱文今天要來一趟『新化歷史人文一日遊』,走訪這一座充滿歷史、文化韻味的城鎮。
新化,古名「大穆降」,為過去平埔族的居地,「大穆降」是平埔族語TAVOCAN,意為「山林之地」。清康熙年間,「台灣縣志」即有「大目降庄」之名,嘉慶年間亦出現「大目降街」名稱。明鄭時期稱為「感化里」,鄭成功兵馬在大目降紮營屯墾,準備「反清復明」。
日治時代大正九年(1920年)成立《台南州新化郡》,以大目降為郡役所所在地,稱為「新化街」。台灣光復後,改稱「新化鎮」;民國99年(2010年)台南市升格直轄市,新化改稱「新化區」。
↓新化就位在與台南市舊市區相鄰的東邊,凱文今天搭乘從「台南轉運站」發車、經台南火車站到新化的台南市【綠幹線】公車。約半小時,就到了位於新化市中心的「新化轉運站」,下車開始今天充實的旅行。
↓今天從地圖中心點的新化轉運站出發,依逆時針方向走,先走下方區域,將先走新化老街及學仔巷;接著走大目降廣場、武德殿及新化郡役所宿舍。預計中午吃過飯後,先走地圖上方區域的新化基督長老教會、新化國小、新化郡公會堂、青果市場,最後走新化街役場及楊逵文學紀念館,再回到新化轉運站。
↓從新化轉運站沿著中山路,走到中正路口(以前被稱為八卦蜘蛛穴),這裡應該是新化最繁榮的區域了(其實過去各縣市最繁榮的區域都給了中正路及中山路)。前方往武德殿還有200公尺,而前方中正路這一段,就是著名的「新化老街」。
↓全台各地,有數十條老街,新化老街又有什麼特別的呢?日治時代的新化,是一個台南山區與市區交會入口的重要政經中心,商賈雲集與繁華,日人、漢人與平埔族群間在此有密切的來往,也因此在此蓋了許多在當時算是大戶人家或仕紳名門才住得起的房舍。畫面左邊連棟兩間,是開業於清同治11年(1872年)的晉發米穀商店;右邊則是牆面有精緻花雕、屋頂有飛鷹石雕的大戶人家。
↓這幾間也是有漂亮屋頂花雕,另有半圓弧形雨遮的窗台。
↓新化老街其實不長,大約200公尺,老街兩旁商家,多為八十多年歷史的老商號,外觀幾乎都保留原貌。可以想像當初它是條市景繁榮、交易熱絡的商店街。
↓老街必有老巷弄,新化老街也不例外,這裡就有條特別的小巷。
↓這條巷子就是「學仔巷」,過去稱為「漢學仔巷」。「新化第一秀才」古典文學家王則修,曾於民國20年代(1930年代),在新化「清水寺」旁設【三槐堂漢學】,是當時南部地區最大規模的私塾,學生北從清水、南從屏東絡繹遠來求學;本地人則走此條巷子來上課,此巷便成「漢學仔巷」。「漢學仔巷」曾孕育出兩位大學校長,分別是周昌弘(屏東科技大學)及王本榮(慈濟大學)。
↓這條「學仔巷」,曾一度被誤稱為台語發音類似的「蚵仔巷」,如今走在巷弄中,有陳舊的歷史記憶,也有曾經漂亮的磚牆瓦舍,走起來益發有思古之幽情。
↓沿著小巷走,前方看到一棵橫越小巷、穿梭兩旁房舍的葡萄樹。
↓葡萄樹上長滿了綠葡萄,情景像極了走在歐洲鄉鎮的小路旁。沒想到在台灣的台南,也可以看到這樣的美麗景象。
↓葡萄樹騰就爬滿了這一戶人家的陽台、外牆、門窗及電線上,恣意地伸展成長。
↓小巷弄有古厝,也有許多的果樹。這裡看到的,是結實累累的土芭樂樹。
↓這戶人家種的,是一棵南部常見的芒果樹。芒果高高掛,要摘它還得費一番功夫呢!
↓這戶人家的矮牆內,則有好多棵的木瓜樹,顯然品種不同,有肥有瘦,大小不一。尋常人家就在院子裡種果樹(地也要夠大),常可收穫,自給自足,也可與鄰居分享果實,這就是南部的人文風情。
↓沿著「學仔巷」走,當初的【三槐堂漢學】私塾早已不再,留下的是悠閒的小鎮巷弄風光,回頭來到葡萄樹下,讓凱文停下腳步,觀來望去,多美麗、多令人陶醉的畫面啊!
↓經過大門印著「龍鳳呈祥」的這一戶人家,門柱上小洞口,站著一隻小黃貓,宛如可愛的小衛兵,守著家戶,盯緊每個路過的行人。
↓回到老街上,平日的早上10點,商店似乎都尚未甦醒,呈現步調緩慢的氣息。據說當初是一位林茂己先生,在日治大正10年(1921年),率先鉅資請來匠師,拆掉原有的矮房子,蓋了一幢漂亮別緻的巴洛克式洋房。左右鄰居看了以後,都很羨慕欣賞,而後陸續仿效改建,遂成了當時新化足以傲人的洋樓商店街。
↓這一排的洋樓商店,都有講究的花紋與雕飾,屋頂圍牆及窗戶的外型,或圓、或方、或尖的各式造型。眼前這一間創立於1912年的「新勝興布店」,二樓有造景小陽台,更顯貴氣,店裡還保留早期台灣檜木製作的櫃台,所銷售的物品,都以當時大戶人家才會使用的富貴綢、毛毯、蠶絲被,以及白熊乳液、明星花露水、大紅肚兜及名貴結婚用品等。
↓離開了新化老街,來到了「大目降廣場」。
↓新化舊名「大目降」,而「新化郡役所」是日治時期(1920年代)九街庄(約當舊台南縣治時期的9個山腳下的鄉鎮)的行政中心。這裡原是戰後臺南縣警察局新化分局所在地,警察局遷移後,市政府將該空地再利用,規劃以新化在地作家楊逵的小說《水牛》為故事背景,打造成新化區的觀光意象「大目降廣場」。
↓廣場內有一水池(目前沒放水),水池內有三隻臥地的水牛石雕,還有兩隻與水牛不成比例的大青蛙石雕。
↓廣場內的石椅,都刻有樹葉的模型,樹上樹下都有葉子的印象。
↓廣場裡,還有新化的吉象物-蟋蟀。蟋蟀是一種生長在田野裡的昆蟲,俗稱「黑龍仔」或「蟋蟀仔」,而「鬥蟋蟀」是古時農業時代的一種休閒活動,也是凱文童年記憶中很重要的童玩遊戲之一。只是,近來農藥濫用的結果,蟋蟀的生存空間已大幅減少,蟋蟀的生態遭到嚴重衝擊,相當可惜。
新化的【豐榮社區】把「鬥蟋蟀」發揚光大,每年舉辦『鬥蟋蟀大賽』,辦得有聲有色,名聞遐邇,吸引各地的「蟀哥」前來比賽,還曾獲得美國ABC廣播公司前來採訪錄影呢!其實,「鬥蟋蟀」比鬥牛、鬥狗、鬥雞來得仁道多了,正常情況下,不會有血淋淋的殘忍場面,是值得推廣及保留的休閒娛樂活動。
↓接著在「大目降廣場」對面,看到了「大目降文化園區-新化武德殿」的展示牆。其實新化舊名「大目降」,「大目降文化園區」並沒有特指哪個區域,凱文今天走訪的景點,都屬「大目降文化園區」的區域內。
↓前方這一棟建築物,就是「新化武德殿」。全台各地目前仍有多間日治時期所建的武德殿被保留下來,這是其中一間。武德殿前有一棵高大的菩提樹。
↓這裡(西邊)看到的菩提樹,與東邊的芒果樹,矗立在武德殿前方左右兩側,高聳壯大,威風凛凜,有如武德殿左右兩位護法,穩固盤立在大地,守護著武德殿。站立樹下,想像當年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頓悟成佛之情景,讓人感受無盡之禪意。
↓這一棵就是東邊的芒果樹,一樣是高聳壯大。
↓芒果樹下的花盆上,擺著一顆大芒果,顯然是芒果樹上掉下來的。這麼大顆的芒果,如果砸到人,恐怕會受傷吧!
↓這是「新化武德殿」的正門。前面的廣場,是原本的新化消防隊的隊址。
↓武德殿落成於百年前的大正13年(1924年),當時是「瘧疾防遏事務所併演武場」(第一代武德殿),為警察柔道與劍道訓練場地。昭和11年(1936年),擴建成為「武德會台南支部新化支所演武場」(第二代武德殿)。民國95年(2006年)公告為歷史建築,並於民國100年(2011年)完成修復,成為現在的外觀。
↓武德殿旁邊有台南市專屬的T-Bike可租借,也有10餘個汽車停車位。
↓配合日式的武德殿,停車場旁邊有座日式石燈籠,搭配現有的停車場,顯得有些唐突。
↓停車場旁的廣場,有棵高大的榕樹。
↓剛剛在武德殿對面看到的「大目降廣場」,是日治時期的「新化郡役所」所在。郡役所設有「郡守」,而郡守的宿舍,就位在停車場與榕樹所圍的區域。兩棵榕樹,在1920年代就已經種植在這裡了。
↓這是另一棵榕樹,兩棵榕樹都有百年歷史了。
↓新化武德殿每周的周二至周日,09:00~17:00(中午休息1.5小時),免費參觀,還可以預約導覽喔!
↓這裡有號稱全台武德殿中唯一、最大(唯一就應該沒有最大)的彈簧木地板。
↓這是武德殿的側門,疫情期間,只開放側門進出,進去參觀一下。
↓入內要脫鞋。
↓小小的鞋櫃,似乎代表平常來此參觀的遊客不會太多,怎會這樣呢?
↓進到殿內,一整片都是彈簧木地板,空間滿大的。據說這裡也常舉辦許多展覽、文化講座及音樂會。在道場中軸線之端點,有一當時祭祀的「神龕」,這在武德殿演武場常可見到。
↓二次大戰後,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屬於日本傳統社殿樣式建築都被拆除,而武道場建築因具有大跨距空間,利於使用,而被賦予新的角色功能並保留下來。武德殿建築空間、構造形式多樣化,為RC框架構造,部分為加強磚造;屋身外圍則為日本傳統『真壁造』,屋架及木地板之用料,皆為台灣紅檜。
↓新化武德殿的彈簧地板,面積約為72平方公尺,早期為了在練習柔道時,能減輕人體落地時的衝擊力道,配置了90只彈簧。過去因淹水、潮氣,導致這些彈簧鏽蝕斷裂,並因後期作為警察眷屬宿舍,故改以磚塊疊砌頂住木桁(架空彈簧),現場目前保留4只舊彈簧,供展示使用,其餘彈簧皆為重新仿作。
↓現場保留了一小塊區域,隔著透明玻璃的木板及舊彈簧,還可以清楚看到木板下的空間設計。
↓『編竹夾泥牆』。武德殿南側通道遺跡,保留舊有的編竹夾泥牆,2011年曾做簡單的修復。
↓這面牆就是過去(修復後)的編竹夾泥牆,特地部分鏤空,呈現日本傳統的「真壁造」結構,以竹編夾泥牆的建構方法。
↓日式建築的採光與通風,都是一流的,武德殿當然也不例外。這個方向是武德殿的後方,後院有一片草地和大樹。
↓武德殿在日治時期是警察柔道與劍道的訓練場地,殿內就保留了一套當時的柔道衣服。
↓在「神龕」的位置,早已沒有擺放神像或牌位了,取而代之的,是武士刀的展示。
↓這是未開鋒的日本武士刀複製品。
↓還有日本頭盔的展示品,日本頭盔又稱『兜』。
↓與武士刀及頭盔擺在一起展示的,還有過去使用的灰黑色屋瓦。
↓旁邊也保留了一套當時的劍道衣服。
↓殿內有「大目降」的歷史演變介紹,以及過去的街道、地形示意圖。
↓也有新化老街的介紹及過去的老照片。新化老街曾在1999年面臨馬路拓寬而要被拆除的命運,經民主投票方式決議不拓寬,得以保留老街的原貌,後人也才能回味、欣賞一整排原汁原味的巴洛克式洋房的美麗街景。
↓這裡有「武道」的介紹。武道是柔道、劍道、弓道的統稱,武道使用的演武場,稱為「武道場」。
↓這是由下往上拍屋樑的畫面。日本建築在舉行上樑儀式(「上棟式」)時,會在屋内高處放置木牌,該牌子稱為「棟札」。木牌上面會寫神官請來庇佑的神明名諱、工程名稱與上樑時間、業主、設計者等與建築相關的資訊。民國97年(2008年)於修復勘查過程中,發現當初武德殿落成時之木製棟札,上面刻有「日本大正13年3月25日」。修復時,便利用原本維修屋頂用的「貓道」,加上玻璃設計成時間廊道,宛如當時的棟札。
↓修復時,也比照放上了「中華民國100年9月26日」新的上樑時間。
↓這塊棟札木牌便是寫上修復當時的上樑時間、設計監造單位、施工單位等與建築相關的資訊,還落名當時的台南市長賴清德(傳統日式棟札似乎沒這一項)。
↓屋頂的棟樑結構,看起來相當完整堅固。
↓新化武德殿的建築設計,除了一般的木質門窗外,還有圓形的『牛眼窗』,從裡面看或從外面看,都很顯眼。
↓參觀完了武德殿的內部,來到武德殿的後院,這裡有一座小小的休息涼亭。
↓涼亭前面這裡,是過去武德殿本體與附屬的澡堂、浴室等空間的連通廊道。
↓這是武德殿本體的後側面,右邊的透明玻璃部分,就是剛剛看到過的『編竹夾泥牆』。下方則有通氣孔(新化武德殿共有21處通氣孔),據說過去武德殿做為警察眷屬宿舍使用時,住戶為了避免動物入侵躲藏,便將通氣孔封堵。在最近的修復過程,又予以清除復原,保留原本武德殿的原貌。
↓『編竹夾泥牆』下方的水泥磚結構,便是通往澡堂、浴室的連通廊道的遺跡。
↓後院有不少的大樹,這一棵是「黃槿」。
↓黃槿又稱「粿仔葉」,是年節時的環保用品。因早期物質缺乏,農村逢年過節,製做紅龜粿或菜粿時,會用黃槿的圓形葉子,鋪在粿的底下作墊底,蒸煮時可避免粿和蒸籠沾黏在一起,食用時也較不黏手,既方便又環保。
↓在後院、園區的最後面,是過去新化武德殿的附屬宿舍群之一。
↓本棟建物,是在昭和16年(1941年)以前興建的,東側棟的屋況尚稱完整而原樣修復;西側棟則已傾頹,僅保留部分圍牆。
↓這就是西側棟所保留的圍牆外貌。
↓西側棟主體較小,前後兩個空間,判斷應該就是當時的浴室及廁所。
↓這是幾乎整體保留的東側棟建築,就是當時的宿舍主體。
↓東側棟建築外體保留原始樣貌,不過內裝目前被改建成廁所,雖然與原始宿舍內裝有差異,不過觀光景點設置廁所,便利遊客使用,也無可厚非,只是歷史保存與實務利用如何拿捏,確實不易。
↓離開了新化武德殿,沿著和平街往前走,在大目降廣場側面小街道旁,看到一整排的住家彩繪牆面。原來這是2020年由長榮大學管理學院與美術學院跨域合作,以及新化區公所、社區協會夥伴、在地社會企業及造漆公司的協助,將新化五寶(地瓜、鳳梨、竹筍、芝麻、橄欖)、新化區花扶桑花、新化郡役所、虎頭埤吊橋、鬥蟋蟀與牛車等意象,做為彩繪牆的設計元素,通力完成的。
↓在彩繪牆旁邊不遠處,來到了鄰近新化老街僅存的一座新化防空洞,這是二戰時期新化郡守避難的專屬防空洞。
↓原本防空洞因雜草叢生、造成環保問題而要拆除,但拆除過程中,經社區居民反應防空洞有童年生活的珍貴回憶,南市府乃決議將拆除至一半的本體保存並修復,也期盼能賦予防空洞全新的使命,成功融入大目降文化園區氛圍之中。
↓防空洞底層為鋼筋水泥,上頂則為圓弧形狀,兩側為漿砌石擋土牆,防止泥土鬆動滑落。為打造符合人文地景的公共藝術,還在防空洞旁的樹下,雕塑新化吉祥物「蟋蟀」,賦予防空洞再生的生命力。
↓防空洞主體在地下層,有石階往下進入,地面看起來有些濕滑,下去看看。
↓這裡應該就是被拆除掉一半的躲避空間。
↓前方有個小門,進去看一下,還好不算太陰暗。
↓轉個彎,就來到另一頭的出口。
↓從後門出來,往前看,整個防空洞並不顯眼,也許就是因為這樣,比較能在大戰時發揮躲避空襲的功用。
↓回到防空洞前方,市政府保存歷史遺跡的用心令人讚許,也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永遠都使用不到防空洞。
↓離開新化防空洞,接著在和平街上,有一成群的新化郡役所的日式宿舍。
↓首先來到的,是有大片前、後院的「猫の駅NekoStation貓之驛」,這裡是日治時期警察宿舍群的其中一區。
↓「貓之驛」是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委外經營的,這裡目前共有6家小商店經營中。據說是因為園區內有很多流浪貓,故取名為「貓之驛」。
↓前院這裡有「鳥居」綠地,而且是貓咪鳥居與綠草皮的意象,是許多新化在地人與遊客常會駐足拍照的景點。
↓既然是日式建築與景點,就少不了有石燈籠。
↓6家小商店的第一家是「百花町」,提供浴衣體驗及日式雜貨販售,窗前有長串的紫藤花可拍照。
↓門口有一座在日本神社、寺院裡常見的奉納物「祈福繪馬」,這裡既然名為「猫の駅貓之驛」,掛的當然就是很像各式可愛貓咪的達摩圖案了。
↓這裡有個祈福寫字區,想掛祈福繪馬卡片的,可以向店家購買,也可以直接租借浴衣體驗一下兼拍美照。
↓店內有許多與貓咪相關的日式雜貨販售。
↓連棟的日式宿舍群,保有日式建築的特色。接著這裡看到的這兩間,是名為「聚吧(Beer & Bistro)」的酒吧。另一間原本凱文以為是賣藥品或化妝品的「軟霜」,其實它是一間賣霜淇淋的店。
↓宿舍前院有不少高大的花木。
↓這一棵佈滿紅花的是「火漆木」,因為全年開花又很像櫻花,因此又稱為「日日櫻」、「四季櫻」。
↓接著看到的這一間名為「貓貓摸Maw Maw More」,是貓奴的選物店,專賣貓咪圖案的雜貨、日用品。
↓門楣上下還分別有貓咪紙雕及木雕,想必老闆本身也是愛貓人士。
↓店裡果真充滿了貓咪的元素,貓奴朋友們,真的可以來逛一逛。
↓最後兩間,是專賣曼陀羅、水晶、植物染選品的「星球工作室」,以及經營咖啡、貓咪吐司、日式喫茶的「錦屋」。這6間小店的營業時間各不相同,有興趣的朋友,來之前可以先上官網(點選連結)查一下。
↓傳統木造日式建築,牆壁會施作木摺壁或小舞壁(做法類似編竹夾泥牆)。但因受限材料(土、灰、竹片)受潮後容易剝落及崩解,故於壁體外側施作雨淋板保護,由下而上依序重疊鋪裝而成。木摺壁多用於較具規模的洋館中,眼前看到的警察宿舍,就是這種作法。
↓後院有一大片森林,相信也是當時警察宿舍裡的住家們休閒的場地。
↓在「貓之驛」旁邊,有一條特別的小巷,保留了殘缺的紅磚牆。
↓這條小巷,有個特別的名字「風來徑」。
↓「風來徑」的紅磚牆上,掛著幾位新化區的文人留下的詩句。首先看到的是獲得『台灣漢語古典文學之祖』、『台灣孔子』等尊稱的沈光文所寫下的「檨(芒果)」。
↓旁邊看到的,是號稱「新化第一秀才」的古典文學家王則修所寫的「鳳凰木-綠天」。
↓當然不能忘了出生於台南新化的台灣新文學重要作家楊逵,他的兩篇「園丁日記」,也被選列於此。
↓圍牆折角另一面,也有可觀。
↓這一條小巷,被名為「學子道」。
↓「學子道」分別介紹了過去的大目降公學校、新化尋常小學、新化農業補習學校、新化初中(新化女子學校)。
↓在同一片牆的另一面,則是介紹了新化教會幼稚園、新化青年團、王則修三槐堂漢學等學校。許多珍貴的照片,都值得好好保存。
↓在「風來徑」與「學子道」所圍的這塊區域,似乎尚待開發利用。
↓這個區域,只有在角落的一塊,已經有一間日式建築接近整修完成,只是不知它未來的用途。
↓這間建築原定今(2022)年的5/25完工,現在已經7月了還沒完工,果真沒有哪一個工程不延後完工的。還是期待它早日完工,又多了一處修復後的日式建築可以參觀。
凱文早上走訪了新化『大目降文化園區』的南側景點,包含:新化老街、學仔巷、大目降廣場、新化武德殿、新化彩繪牆、新化防空洞、猫の駅貓之驛、風來徑、學子道等景點,認識了不少新化的歷史、人文。下午用過餐後,將再繼續走訪新化『大目降文化園區』的北側景點。
相關連結:台南新化歷史人文一日遊(下)
※※※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