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滅蜀後記(七) 蜀漢滅亡
2006/09/26 17:47:37瀏覽4052|回應0|推薦3

直到江油淪陷之後,成都方面才醒覺大敵臨門,趕緊令諸葛亮之子,尚書僕射、衛將軍諸葛瞻率軍北上迎敵。諸葛亮早年無子,過養了他哥哥諸葛瑾的兒子諸葛喬,直到四十六歲時才生了諸葛瞻,諸葛亮曾寫信給諸葛瑾,嫌諸葛瞻「早成」,恐不為重器。諸葛亮死後,諸葛瞻借父親之便一路做到尚書僕射,總理朝政,根據<三國志>記載,當時蜀中百姓感念諸葛亮恩德,凡是政府有何善政,均說是「葛侯」所為,所以諸葛瞻雖然頗有美譽,但是言過其實。這場戰爭成為諸葛瞻最後的試煉場,勝敗關係著國家存亡,當時成都百姓應該都寄望諸葛瞻像他父親一樣,一舉逆轉戰局,但諸葛瞻不到那個水準,在當世一流的將領面前,武侯之子相形見拙。

諸葛瞻率軍自成都北上,到涪城便停住不前,涪城是先前蔣琬所設計的軍事重鎮,也是蜀中水陸交通輻湊之處,諸葛瞻原本的計畫應是利用涪城一帶的軍事建設佈陣固守,以防鄧艾大軍繼續南下,隨軍的尚書郎黃崇則建議諸葛瞻再向北駐守山地險要,避免鄧艾軍進入蜀中平原,諸葛瞻猶豫再三,黃崇聲淚俱下,諸葛瞻卻仍不能接受。結果鄧艾軍挺進平原,擊破蜀軍先頭部隊,諸葛瞻遂退守至綿竹;鄧艾派使節前去說服諸葛瞻投降,誘以琅琊王之爵位,諸葛瞻大怒,將來使處斬,嚴陣以待。鄧艾遂派他的兒子鄧忠與行軍司馬師纂率軍強攻,不利,兩人退還報告說:「賊未可擊。」鄧艾大怒,罵說:「存亡之分,在此一舉,何不可之有?」鄧忠、師纂遂出軍再戰,結果大破蜀軍,斬諸葛瞻與黃崇,諸葛瞻的長子諸葛尚當時也在軍中,聽聞兵敗遂歎說:「我等父子受國家重恩,不早斬黃皓,以致傾敗,活又有何用?」遂匹馬闖入魏軍陣中赴死。

諸葛瞻這一敗,不只敗掉了成都最後一道防線,也使蜀中民心士氣瓦解,<三國志 譙周傳>有載,蜀中本以為敵軍不至,不作城守調度,現在鄧艾大軍降臨,「百姓擾擾,皆奔山林,不可禁制」,後防全部瓦解。鄧艾大軍直挺進到雒城,離成都不到十里,劉禪趕緊招群臣商議,但是計無所出,有人提議投奔東吳,有人提議遷都南中七郡,惟光祿大夫譙周力排眾議,認為投奔東吳也是亡國,投降曹魏也是亡國,那不如投降大國,才能保有尊嚴;至於南中為南蠻之地,如今倉促遷都,加上北軍逼迫,南蠻極有可能再行造反。以當下情勢而論,東吳未滅,曹魏要收攬人心,必定得接受蜀漢受降,受降之後也不得不禮遇,若再遲疑,只怕便有大禍將臨。劉禪以譙周之言為然,遂決意投降。

<滅蜀記>中寫鄧艾獨自潛入蜀宮見劉禪一節當然是虛構的,北地王劉諶被殺那段則算是移花接木,據漢晉春秋載,劉諶聽說父親決定投降,大怒說:「若理屈力窮,禍敗必及,我等父子君臣便該背城一戰,為社稷而死,如此才能見先帝!」但劉禪並不接受這樣熱血的建言,仍執意出降,投降當日,劉諶哭於劉備宗廟,先殺妻子,然後自殺,<三國演義>說他還將自己三個孩子也殺了,顯得更壯烈一點。

劉禪命出降策的譙周、侍中張紹、駙馬都尉鄧良等帶著降書與璽綬,前往雒縣向鄧艾投降,鄧艾大喜,另作一書交給使者攜回,大概就是讚賞劉禪投降為明智之舉。鄧艾之軍遂向南挺進至成都北郊,劉禪率大臣六十餘人,「輿櫬自縛」,親自到鄧艾軍營投降,如小說中所提的,「輿櫬」就是以車載棺材,「自縛」就是自我綁縛,都是指生殺由人之意;鄧艾解開其綁縛,燒掉棺材,延請相見,尚書郎李虎送上蜀漢的士民簿,共計蜀漢有二十八萬戶,九十四萬人,將士十萬二千人,吏四萬人,米四十餘萬斛,金銀各二千斤,錦綺綵絹各二十萬匹。由劉備建立,歷時四十三年的蜀漢政權到此正式滅亡。

鄧艾進入成都後,採取一連串的措施,以安定人心。他嚴禁軍士劫掠,使百姓恢復舊業,穩定社會制序;同時「承制」拜劉禪為驃騎將軍、太子奉車、諸王駙馬都尉,其餘蜀漢官員各依原本官職高低授予曹魏中央的官職,或直接擔任鄧艾征西將軍下的官職(按:鄧艾所擔任的征西將軍為四征將軍之一,位同三公,設有獨立辦公室,其下並有長史、司馬等屬官,也就是所謂的「開府儀同三司」) ;<三國志陳祗傳>並記載鄧艾入成都後曾一度逮捕黃皓,打算誅殺奸邪,黃皓賄賂鄧艾左右親信方才得免。此外,鄧艾又以師纂為益州刺史,牽弘等領蜀中諸郡,名義上完整地接掌了蜀漢領土。

但是另一方面,鄧艾對自己的滅蜀之功顯得十分驕傲自大,他在綿竹築臺以紀念其戰功,又對蜀漢諸士大夫說:「各位幸好是遇到我,故得有今日,若是遇到吳漢之流,各位均已被殺滅了。」吳漢是二百年前東漢初期人物,他消滅立國於巴蜀的成家帝國,屠殺成都;鄧艾又批評姜維說:「姜維也算是一時雄兒,但就是和我相抗,因此而窮。」有識者聽聞皆笑之。該年十二月,洛陽方面降詔,封鄧艾為太尉,增邑兩萬戶,他的兩個兒子都封亭侯,以犒賞其滅蜀之功。鄧艾志得意滿,進一步向司馬昭建議,留兩萬隴右兵與兩萬蜀軍於蜀中,煮鹽冶鐵,製造船隻,以為征吳做準備,同時建議應封劉禪為扶風王,先不送往洛陽,而是居於扶風的董卓塢,如此恩威並施,東吳必定望風歸降。

客觀言之,鄧艾所說的話皆是實話,其舉措與建議也沒有不妥之處,但他承制封劉禪與蜀漢諸臣,已有擅權之嫌,現在又提議留兵蜀中、封劉禪為王,更是碰著司馬昭的禁忌,司馬昭恐怕會想:「你主子我都還沒當王,還要封那個阿斗當王?你眼中有沒有我這主子?」不過司馬昭並沒有馬上翻臉,他要監軍衛瓘傳話給鄧艾,要他「事當須報,不宜輒行」,這八個字已帶有相當的恐嚇意味,但偏偏鄧艾不吃這套,他引春秋「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國家,專之可也」這段話頂了回去,這是專制者最痛恨的一段話,也註定了鄧艾不幸的下場。

回過頭來看看姜維,姜維大軍駐守於劍閣,得到諸葛瞻兵敗身死的消息,大為震驚,當時關於成都的情報雜沓,有說劉禪要固守成都,有說要奔逃東吳,有說要南撤至建寧,姜維等軍心混亂,遂引軍南撤以確認情況,直到郪縣時,太僕蔣顯帶著劉禪的敕命前來,要軍隊投降,姜維無奈,只得前往涪城向鍾會投降,據<三國志>記載,投降時蜀軍「將士咸怒,拔刀砍石」。

鍾會大軍原本鎮兵於劍閣外,見姜維向南撤退,遂一路挺進到涪城,並命胡烈、龐會、田續(按:這是依<三國志>記載,田續本來應在鄧艾軍中,不排除鄧艾嫌其怯懦,所以不讓他進軍成都,只將他留在涪城)等追擊姜維,依鍾會事後自己的上書,魏軍兵分多路,由「司馬夏侯咸、護軍胡烈等,經從劍閣,出新都、大渡截其前,參軍爰彤、將軍句安等躡其後,參軍皇甫闓、將軍王買等從涪南出衝其腹,臣據涪縣為東西勢援」,不過鍾會這樣大張旗鼓並沒有什麼意義,胡烈很快就接到姜維所送來的符節印信,引姜維大軍至涪城投降。同年十二月,洛陽方面下詔,封鍾會為司徒,進封縣侯,增邑萬戶,另封其二子為亭侯(按:之後會提到,鍾會並無妻子,這邊受封的應該是他所收養其兄鍾毓的兒子)。

至此,蜀漢無論是中央政府或是軍隊均已稱降,滅蜀之役似已告一段落,但鍾會的野心與姜維的復國大計方才開始,這使得蜀中陷入一場詭譎多變的權力風暴中。

( 創作連載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a0111&aid=46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