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推理] 2018-19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短評(1-17篇)
2019/10/16 22:28:00瀏覽1973|回應0|推薦7

 

    徵文獎頒獎典禮都結束快一個月了,我才終於讀完這次投稿的57篇作品。

 

    和往年一樣,以下的心得都是我個人意見,與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無關。我寫這些心得主要是希望給作者一些回饋,因此我盡量朝建設性的方向建議,也就是「如果是我的話,我會」這樣的方向。不過強調一點,如同多數的推理愛好者,我對推理有自己的偏好與欣賞哲學,因此我的意見並不代表任何主流或非主流的觀點,更不是什麼教條圭臬。事實上,可能有很多人與我持相反見解。

 

    歡迎作者多多交流,如果作者將作品公開發表在任何場域,也都歡迎分享。

 

    祝大家創作愉快!

 

 

1      折翼的飛鳥

l   文字流暢,故事架構和構想也不錯。

l   「小廟裝大菩薩」的問題。三萬字小說裝進太多人物:人見人愛的學長、無情緒偵探、哥哥刑警、核心少女四人組、阿公阿媽、媽媽。沒有人是龍套的結果就變成每個人都是龍套,人物無法飽滿。

l   偏偏這篇又是走「人情義理」式的推理,人物不飽滿等於推理不飽滿,最後真相就僅靠偵探靈光乍現。

 

2      櫻吹雪

l   文字樸實,寫場景簡明易懂,不過人物對話就不大自然,不知道是否故意仿日翻中的感覺,例如「好吃!甜而不膩,不愧是京都糕點名店三日月。」聽起來像廣告詞,我懷疑有任何台灣人日常口語中會這樣說話。

l   本格推理路線,有個基本的問題:兇手路人甲。像這類推理,最忌諱就是兇手是最後一頁才出現、沒頭沒尾的角色。為了維持最最基本的公平性,給讀者至少一點猜到兇手的機會是必要的。

l   而且以這個故事而論,兇手明明就在嫌疑範圍內,警方沒調查不是很奇怪嗎?最後被「釣」出來也是沒頭沒腦的。

 

3      無聲的沉淪

l   技術和產業背景詳實,有真實感,雖不懂為何要選擇日本背景,但至少沒有明顯扞格處。

l   故事很「日劇」,好人、壞人、熱血笨蛋、呆萌花瓶、活力姐姐幾個樣板角色分工很明確,我大概都想好演員人選了,反正一定有小日向世文。

l   但也因為太「日劇」了,某些橋段就顯得很老套,例如看著靈堂上弟弟的遺照罵「大笨蛋」,這樣的橋段讀來頗尷尬。

l   謎題本身也不怎麼成謎,最後壞人幾乎毫無懸念;調查過程也未見特殊,就是順順的,突然想到什麼,就破案了。

l   粉紅泡泡寫最好,綾子這角色要慎選,建議有村純架或土屋太鳳。

 

4      古怪遺宅

l   詭計概念有趣,但相對而言也滿直觀的,具備相關知識的人應該一眼就可以看穿。

l   故事設計上,或許「兇手」手法得再細膩點,多個轉折,故事會比較有趣,否則就有點像5分鐘推理或是科普小常識。

l   因為詭計很簡單,故事架構便顯得累贅。偵探完全用不到三個人,場景切換也顯得多餘,為何要離開現場才看手機上的影片,然後又跑回現場?一個景一次打死不就得了嗎?

 

5      我突然被困在一個陌生的地方

l   有點像是網路上的逃出密室小遊戲,就是醒來失去記憶被關起來,但可以找很多道具逃脫的那種遊戲。我在讀這篇的時候腦子會自動出現遊戲字幕:「找到紅鑰匙」、「道具不是這樣用的」之類的。

l   詭計結構ok,不過還是有些破綻,例如主角說「那個人身型標準,我分別不到是男還是女」,但事實上「那人」不是很高大嗎?

l   宥於文字功力,人物的描寫不夠立體,乃至每個角色都只有對白,但形象模糊,奸人就奸得不知所云,好人就好得如稀泥。而且這種設定放在中學比較合理,放在大學好像沒啥說服力,都成年人了,打官司都可以,還在怕爸爸媽媽知道?

 

6      殺死物理教授的物理

l   這是目前讀到最有趣的詭計,特別是如何飛行14分鐘但卻讓手環不回報這節,非常異想天開,但又很有說服力。

l   會質疑的點是,假設在那樣的設定下,這些「詭計」難道不該是常識嗎?例如我們現在不會懷疑為什麼歐洲人都在大半夜踢足球。

l   另外啊,為什麼是香港統一台灣呢?台灣是用警佐、警正、警監的,沒有警司喔。

 

7      殤燭

l   帶點老派感覺的文字,想說是魯迅腔,但我沒什麼研究,大概是那個意思。故事開頭看看新上任的派出所長程信和大排檔的黃老闆高來高去,害我一直覺得程信下一句會說:「我就是想挺直腰桿,也把錢掙了!」

l   同樣是「小廟裝大菩薩」問題,描寫很細膩,情節很複雜,到結尾還要灑下一大盆狗血,我想十萬字寫這故事也算是保守,壓縮到三萬字變得一切都很倉促,例如警方把屍體翻過來做比較、發現行車記錄器這些重要的調查情節,在故事中都是事後交待,情緒上無法滿足。

 

8      誰來說再見, Final

l   比較像長篇小說的大綱,劇情很長,但細節、人物描寫都過於粗略。

l   開頭是吸引人的,以參加陌生人葬禮為興趣的男人,遇上了同好,感覺會發生很多事,但之後故事就失了結構,槍戰奪寶樣樣來,需要填塞很多東西去支撐這些環節。

 

9      合作

l   我一直在想這是不是政治寓言小說,因為如果不這樣想,故事中也太多不合理的情節。用錢能解決的事何必弄得那麼複雜?弄那麼複雜又何必每天煮大餐?還要派臥底?

l   結尾我也不懂,是實寫或虛寫?大家都死光光了嗎?要不然哪根筋不對為了這事件所有人就放棄自己原本的人生?

 

10    消失在公寓的女人

l   相當不錯的故事,文字流暢樸實。一個女人在公寓門口無聲無息消失,公寓就是台灣常見的一層兩戶、四或五層老公寓,沒什麼藏匿空間,很懸疑、很有吸引力的開頭。謎底合理與驚悚兼具,亦是不俗。

l   問題就是故事太樸實了一點,人物不夠突出,場景描寫也不夠讓人印象深刻,可以考慮故弄點玄虛,來個樓梯間的死老鼠、某戶老婆婆一直放佛音、昏暗的燈光之類的,製造點氣氛。

l   又或可以考慮不要採警方單一視角。從公寓住戶角度來看這案子會更刺激一點。

l   警察私人的段落反而是多餘,短篇應讓焦點集中些。

 

11    維納斯的捕蠅陷阱

l   獵奇的構想不錯,噱頭是夠的。

l   故事鋪陳不完整。例如故事開頭明明是男性分屍案,然後警官突然跟新人說我們是在查嬰兒的案件,誠然令人一頭霧水。當然,短篇故事中兩個系列的謀殺案八成是相關的,但作者不應該製造這種假設,而是是要交待角色怎麼發現兩者相關的。

l   話說回來,A案警察去看B案解剖,很奇怪;叫新人去停屍間報到也很奇怪。法醫的資訊僅限於大體上的線索,去停屍間是得不到案發現場的資訊的。

l   另外,數起相關命案,偵探卻只調查一件,其他案件連基本的被害人與案發資料都沒有,這實在無法讓讀者滿足。作者要不就一件案子好好查,既然是連續案件,就至少該給讀者一份「簡報」,將所有案件背景交待一下,並說明為何只針對其中一案追查。

l   其他一些細節的合理性也要加強,例如正常人收到屍塊應該都會報警吧,收到屍塊隨意丟棄不報警,那八成會被列嫌疑人,何況他還是關係人的丈夫。

 

12    空想錯視

l   做為科幻長篇的設定章不錯,但以單篇觀之就無法消化了。龐雜的世界觀設定壓垮了故事情節,太多支線都沒有收尾。

l   以主情節來論也是令人一頭霧水,機器人系統看起來無所不能,結果連個失智症都驗不出來。而且資料輸入只靠眼睛,相比起來人類好像還是強一點。

 

13    禮物

l   溫馨的小品,故事結構與推理邏輯都很完整。不過就是太太太小品了,對比其他殺人屍積如山、上太空下地心的故事,在比賽中會比較吃虧。

l   2是滿多地方可以再琢磨的。人物對話的識別性要加強,人物的反應也怪怪的,對於詠晴失蹤,大家到底緊不緊張?如果我是爸爸,女兒失蹤卻又收到「沒事」的簡訊,我一定馬上回call啊,回call不接我就會想說女兒一定是被綁架手機落在壞人手裡,諸如此類。因此當看到王爸爸那麼冷靜,我第一個懷疑是他搞的鬼。

l   另外作者可以想想為何要用成老師來探案呢?為何不能省掉一個角色,讓許老師單獨探案就好呢?這樣可以省掉很多應酬的篇幅,還可以多寫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另外像沈平回家那段也滿多餘的,沒能和主線結合。

l   一核心問題:如果詠晴在那裡做那種事,為何不會被同學目擊?

l   作者或許可以思考兩個方向:第一,將這故事朝「國語日報」會刊的小故事發展,那角色塑造可以不用那鮮明,可以刪掉應酬、說教用情節。

l   第二,如果是要發展成一般推理短篇,那角色必須鮮明,應酬、說教的情節可以轉換成懸疑製造,總之要讓讀者覺得「找到詠晴」是件要緊的事。

 

14    隨風飄逝的晚上

l   很有趣的故事,用一起意外串起好幾條故事線,人物關係錯縱,有點像香港電影《證人》。

l   人物的身分用了不能說的手法,我覺得滿精彩的。我讀了三次沒看出什麼明顯瑕疵,只有幾個地方不大合理,例如關於世風吧,臥底警員遇到正妹就自報身份好像不大符合職業倫理,都論及婚嫁了正妹或她媽或閨蜜都不知男方的真實姓名,這滿滿扯的。

l   另外就是幾條故事線的時間軸有點兜不攏。梁永昌先去孤兒院、再去命案現場、再等大蛇哥來應訊,感覺應該要花掉一整天了;而瑪麗或梁皓淼這邊的時間感覺只過了兩、三個小時吧。

l   最後問題當然就是篇幅太短了,人物都沒刻畫就掛了,讀者對人物沒感情,最後謎底揭開就少了興奮感。作者不妨考慮就每個人、每個場景多做些描寫,可能也透過場景提供些額外的線索,讓故事飽滿些。

 

15    無冕之王

l   有種The Shawshank Redemption的感覺。故事最終是在寫「隨」這個人,但形象並不清晰。太多部分用虛寫,對話高來高去(我不懂「你的世界只有光」到底想講什麼),營造出朦朧的神秘感,但不踏實,情節也就沒衝擊性。讀起來就好像:他就是很強,因此不管設計壞人或揭發黑幕,都不需要知道細節,只要知道他很強就好。

l   文字上面,我會覺得第一人稱的描述多了一點,一段對話,主角會不斷交代對方有哪些小動作、周遭環境有什麼變動,相當程度地打斷對話的進行,這些描寫或可適當調整,關鍵處點一下就好。

 

16    千禧前夜

l   很「陳浩基」的作品,穩定而充滿畫面感的細節敘事,強烈的節奏轉折,濃厚的香港氣息,連關sir都客串一下。

l   但我對核心犯案手法有疑慮,基本問題:兇手要怎麼確定在那個時點上,他的目標剛好就在那個位置,而且在那個狀態下呢?就算在家也不一定在房間;在房間也不一定就在物件旁邊;在物件旁也不一定啟動物件;就算啟動,目標可能會走動或是把窗戶打開,凡此種種,成功的機率非常低吧?特別是公司用那台,在那時間會待在辦公室的機率可想見非常低,這還不考慮這麼長時間內,目標更換物件的可能性。

l   如果兇手考慮到成功機率低,而選擇亂槍打鳥,那就提高事前被發現的風險,警方也應該會發現非常多「兇器」才對。

l   另一年又一天原則,似乎不是這樣用的。我不是英美法專家,我知道的year and a day rule是指當一人受傷超過1年後死去,則原先致傷原因不會構成致死原因(周星馳在威龍闖天關裡面有教過喔),在大陸法系下大概就是因果關係有沒有中斷的問題。在這故事中,兇手行為是直接導致死亡,這和時間長短應該無關。

 

17    器之罪

l   有趣的美式冷硬派風格,文字詳實但輕快,格鬥場面也滿過癮的。故事多轉折,委託人總在說謊,私家偵探一出門最好不要再回辦公室,因為辦公室裡一定有槍在等他。

l   不知道是不是連作中的其中一篇,故事的前因後果並未交待得很清楚,偵探和老爹之間的關係有解釋但欠鋪陳,中間又跑出一個怨氣滔天的角色,相當突兀。神秘女子的行動也缺少說明,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知為什麼復仇者聯盟要搞得那麼複雜,打個電話把人叫出去蓋布袋不就得了嗎?

( 創作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a0111&aid=130129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