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7/05/27 15:40:00瀏覽620|回應0|推薦0 | |
前言 去年休息一年,今年又回來當評審了。 這次我是當第一、二輪的評審,大約要負責二十篇作品,不過與往年一樣,我還是將所有作品都看完,並為每篇寫下短評。 我想作品水準每年提高無庸置疑,這讓評審過程變得很艱難,畢竟不同評審對推理的取向不一樣,例如在第二輪評選中,我選的前二名作品竟是另一位評審建議淘汰作品。不過我想這是小說評選很正常的事,你很難找道一家之言獨擅勝場,大家就是透過討論、妥協,目的是讓最好的作品呈現於讀者面前。 以下是我個人對這次投稿四十二篇作品做的逐篇評論,當然對作品我有好惡之分,但我盡可能做的是「建設性」評論,就是不只評好壞,也會說我覺得怎麼改比較好。當然我的建議未必是對的,就是做個參考,寫作路上往往很寂寞,好話壞話加減聽,總是有趣些,也歡迎各位作者來信或留言討論。 本屆入圍的五篇作品我暫先不評論,待出版後會另外撰文。 這次好像寫的評論都有點長,所以要分多次一點刊出。
01無傷大雅的屍體 l 文字風格還滿有趣的,故意跳躍敘事造成的節奏感很有美式小說的風格,我滿喜歡的。 l 不過整體上,故事偏向寫人情而非寫事理,有點像古龍風格,就是主角超強,全天下武林就幾個主角說了算,其他沒提到的人都是木偶一般。例如這篇作品中,失蹤案破得易如反掌,好像現任刑警都是白癡,得退休才會變聰明;失蹤到底是男友主謀或女友主謀?若是前者,主謀者失聯一個星期沒人在意的,若是後者,這兩件案子就一點都不相關,傳真云云也不知為何。 l 其他很多枝節都有點莫名,三百億啊、最後結局的兩個人啊;營造氣氛雖無不可,但故事本身還是應該交待完整先。
02見詭旅社 (入圍作品,略)
03末路之火 l 我非常喜歡這故事的核心謎題,特別是兇手的動機,有驚奇度且又合理;圖畫得很好,場景描寫詳實,皆是優點;最後的謎底鑿得夠深,讀起來很有說服力。 l 不過整體來說,故事並不夠好。主要問題是枝節太多,包括「敘事的枝節」和「情節的枝節」。先說前者,一篇三萬字的小說,加上前後一共分了十一個章節,敘事切割得十分破碎,例如「(三)過去。病患」、「(四)過去。火光」、「(五)過去。煙霧」這三節描述主事件發生,時間和地點都是連續的,似乎沒什麼必要分節,每節開頭還要加註時間結尾還要做收尾。甚至「(二)過去。落葉」這節,也可以用倒敘的方法處理就好,這會讓讀者讀起來更連貫一點。 l 再來是「情節的枝節」,任博丞的段落無論是花俏破案或是諷刺,都沒啥必要,整體來說可以更「束結」一點;「奇奇」那段就真得毫無必要,我原以為進精神病房對故事有啥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但結果也沒有。像這種枝節都可以刪除,短篇小說畢竟容納不了漫長的敘事,枝節無法充份發展,不如砍掉得好。 l 阿森最後為何會在那個位置,被踢不會飛那麼遠啊,所以是他自己逃走嗎?若是阿森死不肯走,還拿出小刀來割束帶的話,應該怎麼辦呢?
04七番波止場 l 再見清藏律師系列,這應該是我第三或第四次讀到這個系列的作品了。作者基本上保持一定水準在寫。 l 撇除印象的影響,我會覺得這篇作品不夠好。如果作者有心將這系列發展下去,我有如下建議: - 詭計邏輯要更縝密:我不知道作者是否是因為要營造日本時代感覺,經常會設計荒謬、令人無法理解的詭計。例如這篇作品中,兇手用飲食的方法殺人那就算了(雖然也不大合理),但用同樣的飲食給偵探吃是何故呢?我可以相信八十年前的台灣會比今天封閉、民智未開、科學不發達等,但這並不表示當時的人不會理性思考,物理學原理也不會因為時空而改變,作者在製造「奇案」之餘,還是要維持邏輯合理。 - 掌握結構與節奏:作者的敘事節奏有時會讓我想到吳濁流等傳統台文小說,平鋪直敘,重點在自我表達,而非引導讀者。寫純文學當然不是問題,但寫推理小說就顯得有點枯燥,有種故事前段缺少懸疑,後段缺少驚奇的感覺。以這篇為例,故事前段節奏極緩慢,一點都沒感覺兩個女人失蹤是什麼大事;中段撈鐵桶那段幾乎就已經揭曉謎底,無懸念可言。其實若是把走私豬肉、撈鐵桶這段放在開頭當謎面,或許會比較好發揮。 - 角色塑造:我讀了幾篇系列作,但對於清藏律師與秀仁兩人還是無法刻畫比較清楚的形象。清藏律師讀來有時像個敦厚長者,有時又有點粗魯,在案件中他的個性不顯著,或許作者可以透過對話與行為,讓角色更有特色,而不是只是靠敘述角色的背景來證明他有多特別。
05半途 l 文字很棒,氣氛營造得很成功,懸疑感也做得很好。我很喜歡那種中國荒山野嶺荒廢宅院的感覺,好像應該要有間人肉包子店。 l 小小瑕疵是林崇文被判刑的證據也太勉強了,如果他知道那聲音是那個原因,他確實可能說沒聽到聲音。 l 最後加一段兄弟二人曾在被逮捕前談話,有點多餘,反而削弱了原本的懸疑感。後來突然冒出一個偵探,也有點突兀。但整體而言是很出色的作品。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