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P72,L11~P74-L1
2009/04/01 09:13:04瀏覽2131|回應0|推薦0

第二所為義者,若中下士諸法品類,悉是上士前加行者,作為上士道次足矣,何須別立共中下士道次名耶。別分三士而引導者。有二大義,一為摧伏增上我慢,謂尚未起共同中下士夫之心,即便自許我是大士。

第二要說明為何要分為三士道的原因,中下士道的修法方式,都是上士道修行前的加行即是基礎,就把這歸類為上士道即可,何必要分別訂立上中下士道三道次呢?這其中有兩大原因:其一為摧伏增上我慢,其二為廣益上中下心摧伏增上我慢  即是說我們尚未具足共中下士的意樂與修行時,可能便自認已是上士道,而忽略了共中下士道次。

二為廣益上中下心,廣饒益之理者,謂上二士夫,亦須希求得增上生及其解脫。故於所導上中二類補特伽羅,教令修習此二意樂,無有過失,起功能故。若是下品補特伽羅,雖令修上,既不能發上品意樂,又棄下品俱無成故。

 

復次為具上善根者,開示共道,令其修習,此諸功德,或先已生,若先未生,速當生起。若生下下,可導上上,故於自道非為迂緩。須以次第引導心者,陀羅尼自在王請問經中,以黠慧寶師漸磨摩尼法喻合說,恐文太繁,故不多錄。

第二所謂廣益上中下心的道理,是說明具有上中士道二類修行人,也必須認真修行以求得增上生、解脫 的利益成就。所以佛的教法中,仍引導上中士道這二類修行者修習共中下士道次,就是要讓上中士道二類修行人不要有再有缺漏,必定得到增上生、解脫的利益成就。而適合下士道的修行人,若鼓勵他上士道的殊勝,但因根器不具恐怕無法引導他趨向上士道,連下士道也修不好,所以要分立三道次!

其次在引導具上中士道根器的人時,教授修習共中下士道次後,則可修習而得的的利益,不論是已有的或尚未有的必定很快就能成就!縱然是身處在下下的環境,也能修得上上的成就。所以開立三種士道次其實是要適應每個人的根器因才施教,就每個人自身的修行而言並非是迂迴緩慢的方式!最後再引用佛陀、祖師大德經論來舉證;首先是佛陀在陀羅尼自在王請問經黠慧寶師漸磨摩尼法的喻說明,但因文字很多這裡暫予省略!

龍猛依怙亦云﹕「先增上生法,決定勝後起,以得增上生,漸得決定勝。」此說增上生道及決定勝道,次第引導。

龍猛菩薩開示:先修習增上生法,再發起希求決定勝之心,這樣就能成就增上生,也漸漸能得決定勝之果。這是在說明修行時引導之次第!

聖者無著亦云﹕「又諸菩薩為令漸次集善品故,於諸有情,先審觀察。知劣慧者,為說淺法,隨轉粗近教授教誡。知中慧者,為說中法,隨轉處中教授教誡。知廣慧者,為說深法,隨轉幽微教授教誡。是名菩薩於諸有情次第利行。」

無著菩薩開示:菩薩利益有情眾生時,必先審慎觀察眾生之根器,若是知道眾生知見不足,便以淺近的法門引導,以概要教法傳授;若是知道眾生知見稍具,便以中實的法門引導,以普遍的教法傳授;若是知道眾生知見具足,便以深遠的法門引導,以縝密的教法傳授;這就是菩薩在利行的次第!

聖天亦於攝行炬論,成立先須修習到彼岸乘意樂,次趣密咒漸次道理。攝此義云﹕「諸初業有情,轉趣於勝義,正等覺說此,方便如梯級。」

聖天菩薩在攝行炬論開示:要成就無上菩提必先修習到彼岸乘意樂 即離苦得樂 顯教的教授,再來就要修習無上根本 密教的教授,而這樣的次第順序是決定不移的!

攝此義 中也提到:眾生先要了解業果流轉的道理,希求出離後趨向菩提勝義道次,就像是行走階梯般拾級而上,這是佛陀殊勝的開示!

四百論中,亦說道次極為決定,「先遮止非福,中間破除我,後斷一切見,若知為善巧。」此說道有決定次第。

四百論 也說明修行的次第就是這般清楚明瞭的順序:先遮止非福,中間破除我,後斷一切見 ,首先避免再造惡業,再來以四諦修行欣求出離,最後才能證得本性。

敬母善巧阿闍黎亦云﹕「如淨衣染色,先以施等語,善法動其心,次令修諸法。」

敬母善巧阿闍黎 開示:就像要染衣服時必須先洗淨漂白一樣,在引導有情眾生時,要以「等語」說明佛法,等語即是同等級的言語,也就是適應眾生根器的道理,以相應的善法使之接受,才能讓他依法修行!

月稱大阿闍黎,亦引此教為所根據,成立道之次第決定。現見於道引導次第,諸修行者,極應珍貴,故於此理,應當獲得堅固定解。

 

最後宗大師引月稱大阿闍黎 的教授次第為證,來說明訂立上中下士道三道次的緣由,宗大師再次的勉勵修行人,要極為尊重佛陀開示這上中下士道三道次修行次第,而且要建立決定不移的信心與信念!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RL56&aid=2804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