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敲敲敲,有人在家嗎?談「另一個地球」─ CoRoT-9b
2010/03/19 16:43:08瀏覽5524|回應26|推薦119

    ﹝此為木星與其六十三個「月亮」之一的示意圖,非 CoRoT-9b﹞

法國太空總署旗下衛星之一的 "CoRot" 最近發現了一顆新的外星系行星,類似我們太陽系的木星和土星﹝也就是說,它比地球「重」得多,約有地球二十幾倍的質量﹞。環「日」﹝它的「太陽」﹞軌道則有如水星﹝也就是說,比地球更接近它自己的「太陽」﹞。科學家們給這顆行星取名為"CoRoT-9b"。

這顆 CoRoT-9b 比較特別的地方有三:

一、它的表面溫度不像以往發現的天外行星那麼高,而與地球近似。它的溫度據測在攝氏零下二十度到一百六十度﹝有如地球的極地、火山﹞之間。這是第一顆最像地球的天外行星。

二、這顆 CoRoT-9b 的軌道雖然還是非常「近日」,和以往發現的天外行星比較起來還算是遠的了﹝至少十倍遠於以往發現的行星﹞。這是由於探測技術進步的結果。遠距行星的發現主要靠它行經它的「太陽」面前,由地球觀測而進行之。這種方法叫做「transiting method」。CoRoT-9b 不止軌道穩定,而且公轉緩慢,所以科學家才有充裕的時間觀測、研判。

三、以往由於技術上的原因,發現的多半是有如我們木星這樣的巨型氣態星體。這顆 CoRoT-9b 雖然含有大量的氫和氮,卻也有個像地球一般的固態地表,和在高溫與高壓狀態下的土壤、岩石、水。

不像木星有什麼特別意義嗎?有的。不像木星才有可能像地球,也較有可能孕育生命。

木星基本上是一顆「失敗的太陽」,幾乎全由氣體構成。要是它之前夠大,就會是一顆和太陽一樣發光發熱的恆星。木星雖說是個氣態行星,但由於重力強大的緣故,任何固體譬如太空船掉下去的話,還沒到「木心」就會被強大的壓力解體。木星地心的物質型態目前並不清楚,據研判是為一小顆固態核心,其外圍是一層極厚之「金屬氫」,再更外圍則是分子狀﹝先液狀再氣態﹞的氫和氮。但這兩種氣體在木星深處的液體狀態和在我們地球上冷卻後形成的液態氫、氮性質不盡相同。「金屬氫」地球上則更是沒有。

伽利略號無人太空船在探測過木星與其眾諸衛星七個月任務完畢後,壽命將盡之時原本要墜落在木星的「月亮」之一,一顆名叫「歐羅巴」的衛星上的。後來科學家們怕因此「污染」了歐羅巴﹝把地球的生命 ── 即使只是細菌,送上歐羅巴﹞,而故意操控使之墜入木星,於二OO三年九月二十一日以每秒五十公里的高速衝入木星大氣,在二十二倍地球大氣壓與攝氏一百五十三度的高溫下解體、氣化而壽終正寢。之所以怕污染歐羅巴,不怕污染木星,就是因為歐羅巴較木星更有可能蘊藏生命。如果不小心污染了歐羅巴,以後再發現歐羅巴上有生命跡象,就很難斷定是它自己原有的還是人類污染造成的了。

派出無人太空船去探測 CoRoT-9b 目前尚無可能。現在觀測到這顆行星繞經它太陽面前是大約發生在我國南北朝時代的事情。這影像以光速「飛」了一千五百多年才來到地球,進入天文望遠鏡的鏡頭裡,最後讓我們看見。「現在」這顆 CoRoT-9b 怎麼了?多半還在,但得等一千五百年後,到西元三五OO多年時才會知道。我們永遠只能得知它一千五百年前的樣貌,因為距離就是如此之遙遠,在我們的現在講它的「現在」無意義。愛因斯坦早說過的,宇宙沒有「同時」這回事。

同樣的,如果 CoRoT-9b 上有「人」,他們「現在」的科技夠高,望遠鏡夠好,也會觀測到地球上有個叫「中國」的地方,分南北而治。北有拓跋珪立的北魏,南有蕭衍立的南梁,兩邊廂正在中土分庭抗禮。再往後的隋、唐、五代十國,他們還看不見,更不會知道我們「現在」已經看見「過去的他們」了 ─ 整個宇宙沒有人能看見「現在的我們」,都只看得見「過去的我們」;離越遠的看到的越「過去」。大家看到的都是「人家的過去」。

有趣的是,這一千五百光年的距離還算是近的了,基本上它就在我們銀河系內與太陽系比鄰而居。如果銀河系像臺灣那麼大,CoRoT-9b 離我們差不多就只有總統府到台北車站那麼遠。

看來觀測出外星系行星蘊含生命的可能又向前邁出一大步。梵諦岡教宗在前不久早已搶先一著,說外星生命符合聖經講法,並不違背基督教教義。

這就更有趣了,人的大腦或有其極限,人的嘴可沒有辦不到的事情。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olfNut&aid=3867870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如心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還是不懂
2010/03/28 15:36
綠色線的 reference frame看到ABC同時發生。但是,在北京和倫敦之間,因為分別在地球兩端,不能 share the same reference frame,所以不能證明同時發生,是這樣的嗎? 還是我把separeated space的意思弄錯了? 

如果我沒有會錯意,那應該是目前度量的能力和 reference frame受限制,所以無法證明,但不能斷言他們永遠找不到合適的reference frame 來讓他們同時發生吧?!  

如果有一個物體,從兩處中間穿過,就像那綠色線一樣,不偏移任一方,所以沒有相對速度的問題,而他又同時可以鳥瞰兩處(如同看到AC兩點),不就可以知道是不是同時發生了嗎?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10-03-28 17:31 回覆:

以下是有名的「火車與月臺思考實驗」:

一盞燈和一個觀測者在一節車廂的正中央。觀測者打開燈,不論火車是否在移動中,他都看見燈光四射,並「同時」到達車廂前與車廂後,車廂前後壁「同時」亮起。

一個站在月臺上的觀測者見此列車飛馳而過,忽然間一盞燈亮了。他看見燈光四射,車廂後壁迎上燈光,車廂前壁遠離燈光,所以後壁「先」亮,前壁「後」亮。

光對任何觀測者都是以同樣速度直線行進,每秒 299,792,458 公尺。如果你點亮一盞固定在地面的燈後以﹝相對於地面﹞每秒 299,792,400 公尺的速度飛馳去「追光」,你將發現光並不只比你快 58 公尺每秒,而仍是 299,792,458 公尺每秒。 光速是絕對的,不像音速你可以追上去,並「超音速」一倍、兩倍、三倍。之於光沒這回事,想減一公尺都不行。

所以對月臺上的觀測者而言,射向車廂前後的光完全正常,向兩端以每秒 299,792,458 公尺的速度射出,但因車廂後壁距此光比前壁近,所以後壁「確實」比前壁先亮。

兩個觀測者分處異地,彼此間有相對﹝等速或加速﹞運動都沒關係,光對他倆一視同仁。車廂前後壁對車上觀測者而言是靜止的,對月台觀測者而言是移動的,並不「一視同仁」。兩人各自有自己的 reference frame,這不但包括異地而處﹝所以彼此間會有距離﹞,還有相對運動﹝彼此間距離隨時間改變﹞,因而他們各自所謂的「同時」有差異 ─ 光是否同時到達車廂前後壁確無定論,而這是唯一可以確定的事情。

如果一個飛毛腿在月臺上追火車,並跑得比火車還快,他會「確實」看到車廂前壁先亮,後壁後亮。

兩件事是否「同時」發生,如此這般無從決定,所以沒有「同時」這回事。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10-03-29 03:27 回覆:

『但不能斷言他們永遠找不到合適的reference frame 來讓他們同時發生吧?!  』

重看一次,這句講對了。所以月臺上的觀測者若與火車同向等速奔跑,他將會看到燈光同時照亮車廂前後壁。

不過此一 reference frame 無權據此宣稱自己是為唯一絕對事實,因為 reference fame 只有異同,沒有優劣。

還有,reference frame 很難完全相同。時間不只受相對等速運動的影響,也受相對加速運動的影響。「相對等速」是狹義相對論的範疇,「相對加速」是廣義相對論的範疇;相對加速等同重力。

那麼兩個物體看似之間無任何相對運動,譬如兩列火車平行以完全等速飛馳,兩列車上的觀測者絲毫不覺彼此之間有任何相對運動,可是他們二者若各自所受的重力不一,時間被扭曲的程度會有不同,他們對何謂同時的判斷也不會一樣。


如心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真的沒有同時這回事嗎?
2010/03/27 22:19
我常常納悶,所有的生物都得靠光和水晶體的反射,才"看"得見嗎? 
搞不好人家可以用折疊的方式,一腳就跨上現在的地球,我們卻只能看到幾千年前的他們呢!!!

但我喜歡你用車站到總統府的距離,和台灣的大小
比喻地球到cobot的距離,和銀河系的大小
這樣就容易想像得多了。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10-03-28 01:22 回覆:

是的,你想到 space warp 和 worm hole 去了。理論上是可以的,實際上人類還不知如何辦到。

至於「看到」,人肉眼的感測能力只在可見光譜﹝紅橙黃綠藍靛紫﹞一帶,但望遠鏡卻不見得一定都受限在這可見光譜帶中,只要是電磁波就可以觀測,像 X 光望遠鏡也是有的,只是看到的東西如何解讀,那是專家的考量。

對,數字太大容易失去意義。像宇宙的年齡,我將它比做臺北 101 的高度,經計算後發現,耶穌誕生到今天只有一根頭髮﹝黑髮,比金髮粗些﹞直徑的距離:

『如果宇宙的歷史像臺北一零一大廈的高度﹝500公尺﹞,人類的歷史則只有五公分長﹝像小指頭那麼長﹞;耶穌到現在大約是一根黑髮的直徑﹝千分之五公分﹞。』

黑髮的直徑和臺北 101 的比較,總比兩千年和一百三十七億年的比較易懂多了。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10-03-28 06:07 回覆:

抱歉沒看見您的標題,下面是谷歌來的解釋,沒有中譯,不過還好,文字不太難,數學公式我略掉。沒有「同時」這回事除了和觀測者的參考「框架」﹝reference frame﹞有關之外,也和物體的運動方式,事件間之距離,以及光速的絕對性有關。再短的距離光也須要時間來 traverse,所以沒有「零時距」這回事 ─ 沒有「同時」這回事。

理論上已知最短的可能距離是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61625281 公尺,而光行經此一距離也須要一段時間: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53912427 秒。除非距離是零,才有「同時」,否則二事物即使近如上述之普郎克距離,因光速並非無限大,還是不能「同時」。

Relativity of simultaneity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Event B is simultaneous with A in the green reference frame, but it occurred before in the blue frame, and will occur later in the red frame.
Events A, B, and C occur in different order depending on the motion of the observer. The white line represents a plane of simultaneity being moved from the past to the future.

In physics, the relativity of simultaneity is the concept that simultaneity—whether two events occur at the same time—is not absolute, but depends on the observer's reference frame. According to the 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 it is impossible to say in an absolute sense whether two events occur at the same time if those events are separated in space. Where an event occurs in a single place—for example, a car crash—all observers will agree that both cars arrived at the point of impact at the same time. But where the events are separated in space, such as one car crash in London and another in Beijing,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 events are simultaneous is relative: in some reference frames the two accidents may happen at the same time, in others (in a different state of motion relative to the events) the crash in London may occur first, and in still others the Beijing crash may occur first.

If we imagine one reference frame assigns precisely the same time to two events that are at different points in space, a reference frame that is moving relative to the first will generally assign different times to the two events. This is illustrated in the ladder paradox, a thought experiment which uses the example of a ladder moving at high speed through a garage.

A mathematical form of the relativity of simultaneity ("local time") was introduced by Hendrik Lorentz in 1892, and physically interpreted (to first order in v/c) as the result of a synchronization using light signals by Henri Poincaré in 1900. However, both Lorentz and Poincaré based their conceptions on the aether as a preferred but undetectable frame of reference, and continue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rue time" (in the aether) and "apparent" times for moving observers. It was Albert Einstein in 1905 who abandoned the (classical) aether and emphasized the significance of relativity of simultaneity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space and time. He deduced the failure of absolute simultaneity from two stated assumptions:

  • the principle of relativity—the equivalence of inertial frames, such that the laws of physics apply equally in all inertial coordinate systems;
  • the constancy of the speed of light detected in empty space, independent of the relative motion of its source.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小衲呀~~~
2010/03/25 19:40

.

一、"I feel, that's what I am"的語法衹在初級英語的程度。漢語說"我每頓飯得吃五個大饅頭,這就是我力氣大的原因",這話在英語就是"I + V, that's why ......",這個why在語法上的處境跟what一樣,所以"I feel, that's what I am"衹要能掌握初級英語語法就能確定是好英語。如果覺得why在這裡不能換成what,那麼衹要想想"I am what I am"這句大神名言,be動詞後面不是形容詞就是名詞(名詞性的東西),所以~~~"I feel, that's what I am"是語法百分之百正確的好英語。至於語意,文學性或思想性的英語文章裡出現這句話我毫不詫異~~~當然啦~~~我也讀不了那種程度的英語文章。"I feel, that's what I am"這句話是我當時現造的。

二、你所表達的是因果關係(therefore),我所表達的是同位補語關係('s),大不相同。

三、"I think, therefore I am"裡的"I am"意思是"我存在",你不能接著發揮"我是誰""誰是我"什麼的。笛老先生在表述智性思考在"人的存在自覺"的重要性,五官感受皮膚感受這些是扯不上邊的。

四、表達認同"I think. therefore I am."的是你,不是我。表達者是你,不是我。認同者是你,不是我。所以,如果笛老先生斯言顯示了他受五蘊之制,那麼與他一同受五蘊之制的是你,而不是我。

五、你自己撇得一乾二淨,烏鴉漂白,卻把我跟笛老先生送作堆,這太沒道德啦~~~ ^@@^

PS 1:純粹娛樂,不必回覆。心靈愉快就好~~~

PS 2:我承認這兩天廢死道德聖人沒繼續在報紙上大放厥辭了,我手癢,又閒,我先招了~~~ ^+++++^

.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10-03-26 11:06 回覆:

好好,你高興就好。我對英語沒興趣,只是美國住久了,什麼樣亂七八糟的英語都聽過,怎麼順怎麼不順只憑一個感覺而已,說不上什麼大道理。在臺時聽許多「正統英語」,正統則正統矣,可就一耳朵不順暢,聽著難受。我不評人家英文,也不為自己的英文道歉。這東西我不學久矣,謬誤多有,不堅持、不堅持。


葉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very interesting
2010/03/25 15:05

宇宙太神奇了,

時間的觀念很有意思。

人類一直希望能找到外太空有其它的生命,希望在浩瀚的宇宙中我們不是孤單的,

Yes, 敲敲門不知會有誰來開門?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10-03-25 16:50 回覆:

十年內會有新一代部署在太空的天文望遠鏡出現,採用現在還在研究中的新光學。這望遠鏡將有直徑遠大於哈伯的光學鏡頭,它將有可以把行星背後恆星的光弱化的功能,因此可以使行星本身的光色更鮮明,更清晰,不會再只是一個亮點,只能靠光譜分析判定一些化學成份。

除此之外,這光學望遠鏡還有一整群也是部署在太空的 interferometry 鏡﹝中文不知為何,姑稱之為「干擾鏡」吧﹞,屆時會將行星背景的其他星光濾掉。所以如果前述光學望遠鏡功能夠強,看到此行星上的陸地、海洋、山川,將不再是幻想。

一時想不起這 project 的名字,以後有空 google 一下就知道了。

如果我們觀測到 CoRoT-9b 上的城市鄉村,「人」潮滾滾,就知道人家 1500 年前是什麼樣子。要是他們比我們南北朝時的科技更為高強,那麼人家「現在」就更不得了了。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小衲呀~~~
2010/03/25 13:56

.

一、表達認同"I think. therefore I am."的是你,不是我。表達者是你,不是我。認同者是你,不是我。所以與笛老先生一同受五蘊之制的是你,而不是我。

二、你所表達的是因果關係,我所表達的是同位補語關係,大不相同。

三、你把我跟笛老先生送作堆,這太沒邏輯啦~~~ ^@@^

PS:不必回覆。邏輯愉快就好~~~

.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10-03-25 15:42 回覆:

"I feel, that's what I am" 的英文不通啦!說過不評人家英文,也絕不為我的英文抱歉的。況且我知道你的意思。你和迪老一模一樣的啦!別以為人家 "think",你 "feel",就不一樣;完全一樣的啦!我只是把五蘊替你們全寫出來而已。

寫 "You don't bluff" 是因為不知如何表達「你才別吹牛」;我絕不為我的英文抱歉的。"Don't bluff" 是「別吹牛」,所以 "You don't bluff" 是「你才別吹牛」,懂不懂?


田園火雞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欽佩之至
2010/03/24 23:14

在下非學基礎科學,相近者,只看過佛學書,謂六道裡的天就有 28 重天,離我們地球最近的叫「四天王天」,其一晝夜相當地球五十年,最高的「非想非非想處天」更不知如何計量。

不知這個 CoRoT-9b 所處相當於佛學裡的哪一重天?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10-03-25 04:09 回覆:

‧‧‧不曉得耶。

佛經裡大多就是說說,寫下來,後人看看就好,沒得問的。問了也沒用;佛經裡是沒有科學觀念的。

雖然「證」字用得很多,可看來看去並沒有證出什麼東西,所以或許佛經裡的證字和你我所理解的「證」不同。「證得無上心法」,「證得」,how?「無上」,where?「心法」,what?

CoRoT-9b 在銀河系內,有座標,有位置,已知大小、體積、質量,它的「太陽」我們也知道了。

宇宙是個無邊無外有始有限的三度空間 blob﹝渾沌體﹞,「天」的概念勉強等同 space。第幾重就不好說了,佛經從不定義「重」的。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0/03/24 22:12

.

心電感應是腦電波的傳遞。電波的速度等於光速,但腦電波的速度很難趨近光速。所以小衲是純假設。

.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10-03-25 03:53 回覆:

對啦。

沒這個假設無法有效解釋為什麼沒有「同時」這回事。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小衲呀~~~
2010/03/24 21:49

.

一、表達認同"I think. therefore I am."的是你,不是我。表達者是你,不是我。認同者是你,不是我。所以與笛老先生一同受五蘊之制的是你,而不是我。

二、我說你在bluffing,依據的是你認同笛老先生,你卻把我跟笛老先生送作堆,然後說我沒有bluff。這太沒邏輯啦~~~ ^@@^

PS:不必回覆。邏輯愉快就好~~~

.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10-03-25 03:49 回覆:
You don't bluff = 你才別 bluff。邏輯愉快。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I feel, that's what I am.
2010/03/24 14:40

.

A guy said: "I am what I am", so he is a god --- oh no, THE GOD.

I say, "I feel, that's what I am, and that's why I am what I am", actually, that's why I'm not any sort of god, but a poor man, working for living, living to die. This is the only truth for all human beings, including you and me, including Little Nut and SCF the Bandit.

Don't bluff~~~ ^@@^

.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10-03-24 15:41 回覆:

You see, therefore you are.

You feel, therefore you are.

You think, therefore you are.

You move, therefore you are.

You sense, therefore you are.

Both Descartes and you are subject to the control of the "five skandhas".

You don't bluff, thank you very much.


不能正經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盹姐說錯囉
2010/03/24 06:50

雖然看不懂但可沒蹺課,只是坐在後排作潛水客,挑看懂的看啦~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10-03-24 11:11 回覆:

不弟是說,他沒有頭痛,不是說盹姐的理解有誤啦。相對論面世一百年了﹝狹義相對論 105 年,廣義相對論 95 年﹞,該懂啦,再不懂就沒道理了。況且這東西比什麼阿扁貪污啦,馬總統軟弱啦,王清峰想當菩薩啦,蔡英文不選五都啦,都重要得多。時間空間根本不是我們想的那樣,物質能量終極究竟為何,宇宙如何開始,會不會結束,「東西」可以變化到什麼樣子,這些都是很重要的。

「事實」是人生萬事萬物的終極根本。對許多人而言,事實並不重要;但對更多的其他人而言,沒有什麼比事實更重要的了。有像愛因斯坦這種天才想出並證得相對論,讓我們大惑初解,我們應該像一個臺灣廣告那樣大叫「福氣啦」!如果他爸媽那天晚上太累了不愛愛,世界上就沒有愛因斯坦,我們現在還在天天用牛頓的公式,太空船飛不了火星,GPS 根本不 work,許多東西無法被發明出來,這世界會完全不一樣,而且更不好。

什麼是宇宙人生的終極價值?鑽石嗎?離地球 1200 光年外就有一顆純鑽石星,叫 A87 什麼的,快像月亮那麼大;我一時找不到寫在那裡。還有鑽石丟進 fireplace 一下子就燒掉了,沒價值的。宇宙人生的終極價值在「理」,此外無他。

I think. therefore I am.

如果我不思,我是什麼?什麼是我?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