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道、德、仁、義、禮、智孰上?老子道德經第三十八章到底在說什麼?
2008/12/25 05:33:23瀏覽10713|回應6|推薦38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八章正是德經的第一篇,全文如下: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毋庸置疑的,「道」是萬物之至理,至高無上,永恆而完美。

「德」則是「道」的實踐與體現。「無為而無以為」的「上德」和「無為而有以為」的「下德」,都高過「為之而無以為」的「上仁」。

老子以為「仁」是次於「德」的,因為即使「上仁」也不過是「為之而無以為」,是人本而非天理。人怎能強過天呢?「無為」再怎麼說都勝過「有為」。我們去非洲 safari,見了獅群獵殺斑馬,應該順其自然還是挺身相救?老子認為,應該無所作為,連想都不去想,這才是真知真識天道天理。無所作為可是雜念叢生或百感交集,算是「下德」。不問為什麼反正就是出手相救,很像 Nike logo “Just Do It”,這是「上仁」。「上仁」將人的意志擺放在天意之上,以至於「應人不順天」。天地間諸事萬物,一扯上「人」就走樣變形,因此上仁較諸上德不免等而下之。

「上義」則次於「上仁」,因為上義是「為之而有以為」:去做,還有個目的。所以我們常聽說「仁義」,不常聽到「義仁」,「義仁」大概只有「邱義仁」,是個貪污案嫌疑犯。

「上禮」更次於「上義」,為某種目的去做,還邊做邊嚷嚷,根本是沽名釣譽。所以禮是「忠信之薄,而亂之首」。為什麼「禮多人不怪」而非「禮多貓不怪」或「禮多狗不怪」呢?就是因為人非常虛偽,假到不行。人,可以不怪,禮,那麼多幹嘛?

「上智」﹝即「前 識」﹞比「上禮」就更等而下之了,簡直就是「道之虛華,愚昧之始」。

阿扁夠「上智」了吧?所以最終只好以愚昧收場。

蔡英文也蠻「上禮」的,她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那一件能沒讓人一目瞭然?可就是動作特多,音量特大,標準「此地無銀三百兩」型,蔡英文「上禮」上得非常辛苦。

民進黨不也很「上義」嗎?有個「應自己人不順上蒼天」的、說不出口的目的,事情做起來瞻前顧後,扭捏作態,醜態百出,難看極了。

老子真的很有意思。老子何止 rule?老子 rock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olfNut&aid=2503424

 回應文章

花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09/05/10 20:44

『正言若反』

正言若能倒著看/正著看 那是大言 非間間小言

以是為大用乎? 
然,無用之為所以用,知其所用而用,當其時而顯其用。無一定用也。是為大用。

無為而為,亦當若是。


讀您的文,身心皆暢。


§ 花裡新詞一拾蕊‧花箋 § 楓紅攬月 數花箋  秋聲拾蕊 賦新篇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09-05-11 05:06 回覆:

有道理。正言若反,無為而為,大智若愚,其理皆一。 

老子說:「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詘,大辯若訥,大巧若拙,其用不屈。」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大智慧!
2009/01/15 23:04
《道德經》--------中華民族的大智慧!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09-01-16 04:11 回覆:
所以啊青牛,您覺得減肥應該順天應時量力而行盡力而爲,還是隨遇而安呢?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09-01-16 04:32 回覆:
「畤」是筆誤呢,還是有什麼特殊涵意?

普希金 酷不停囉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體重還是減不多
2009/01/01 01:44
一連串的節日 垂手即得的食物
新年新希望 減肥囉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09-01-02 04:10 回覆:
普兄,減肥我有點心得。減肥是大事、難事、麻煩事,絕對不是「心想事成」那種事。
減肥的唯一兼必要條件是「折磨自己」,並且想到、說到、做到。
像成功嶺那些班長們那樣折磨我們,我們自己對自己如果做得到,希望就不遠了。
成功嶺班長處罰我們的方式最常用的是什麼?伏地挺身吧?
每天看電視的時候,就做伏地挺身一百下。不是一次做完,是分多次做,一個晚上做完。重點:一、每天的量一定要做完,二、不管發生什麼事一定要做。
感冒了,要做;心情不好,也做;肌肉受傷了,再做;被公司裁員了,還做;老婆跟人跑了,祝福她,然後繼續做;世界大戰爆發了,那當然絕對更是非做不可。
普兄,事在人為,幸福不遠,完美的身材不在你身邊,而是在你身上。

不能正經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被識破了
2008/12/31 17:53

哈哈

小聰明被識破了

我頗雜食 看書沒方向沒定性

老子之前看了幾年哲學

再之前看了幾年心理學

都是想一解人生中的疑惑

一路看下來

雖沒因相信什麼而停下來過

但對現在的我

老子真是人生中好用的工具書

但若早幾年看

也許沒現下曉得的多

希望這表示我不只長了年紀

也多少長了點智慧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09-01-04 19:41 回覆:

同感。只是我年紀長得比智慧快,有點傷腦筋。


不能正經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個Rock!
2008/12/30 05:45

我也有本老子,置於床頭,不時隨手翻翻

但特喜歡你的註釋

也很喜歡本文

深覺論是非對錯前 應先看看您這篇文章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08-12-30 15:01 回覆:

不能正經,我也很喜歡你的名字,取得太好了。試想:「不正經」‧‧‧不太好;「假正經」‧‧‧太粗俗;「不『能』正經」‧‧‧有那麼個「非不為也,是不能也」的味道,帶點淘氣,有些調皮,故意跟傳統唱反調。你真有趣! 

【老子】是本韻文書,言簡意賅,我很喜歡它的味道。【莊子】落落長,太囉嗦。四書太嚴肅,五經太古舊,離騷太悲情,佛經太繁多,詩詞歌賦太華麗,水滸、三國讀太多次,通鑑、戰國策,太帝王將相‧‧‧我們中國古籍很少那種無所謂、懶洋洋、沒啥目的,輕鬆自然,像湖濱散記之類的作品。【老子】真的很不錯。我還很喜歡一本書叫【水經注】。 

眼前的臺灣,紛紜擾攘,人心浮動,因為大家失去 bearing。社會上洋溢著一種不安與不祥的氣氛。一個人,一座城市,一個社會,乃至一個國家都有一個心。這顆心不安,什麼事都好不起來。 

【老子】不說教,不談是非對錯,也不道貌岸然。【老子】講一些輕鬆自然的道理,懂不懂隨便,聽不聽由你,知不知道都無所謂。我上個月回臺灣一趟,覺得須要把【老子】拿出來讀一讀,尋找那顆游離失所的,臺灣的心。 

試看這段德經七十六章:『人生之柔弱,其死堅強。萬物草木生之柔脆,其死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共。故堅強處下,柔弱處上。』多簡單啊! 

PBS 上學老子的老美思想家是這麼說的:"We were born soft and weak; die hard and stiff.  All plants, grass, and trees are born soft and pliable, then they die dry and brittle.  Therefore being hard and strong is the passage to death, being soft and weak leads to life..." 多優美呀! 

臺灣人,需要學學丹麥人的生活哲學。哥本哈根的人,他們的群體人際關係,比冬日清晨公園裡的空氣還要冷冽。大家不紛紜、不擾攘,不太交談,不管別人的閒事。話少,人少,事少,東西少,吃的、用的都少,什麼都少少的,一切簡約樸素,連人情事理都少。可是人家的國家富強康樂,公民社會健全,國民水準極高,法律制度完善。他們看似無人情味,可是那是一種對人對事自發性的尊重。丹麥人自然而然地就知道要尊重他人的空間、時間、環境、感覺、思想、言論。丹麥人不讀【老子】,但他們卻在生命與生活中不約而同地實踐了老子的精神。

丹麥人絕不呼口號,他們也不說:「啊沒,你要安怎?」。丹麥人從不提什麼「族群」、「藍綠」,他們當然也沒有一天到晚質問人家「你愛不愛丹麥?」的政客。

不能正經,祝你新年快樂,心想事成。

 


普希金 酷不停囉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老子是智慧的累積
2008/12/25 14:16
要一些歲月的磨練才看的進去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08-12-25 15:02 回覆:

普兄爾近彈道實驗結果如何?我不知正確作法,弄了一兩次,大概只彈一呎左右。

本衲確有不少歲月的磨練,只是礙於權限,不能在部落格太常倚老賣老。我們環境與條件相近。三不五時會有人 watching over shoulders.

這年頭少有人對老子感興趣。PBS 第九台時有一光頭黑衣赤足老者在台上講老子,他章句嫻熟,不時信手拈來三兩句,台下觀眾聽的是如醉如癡。

我一次聽他說道"... Here's what verse number eight says: The supreme good is water, it nurtures everything without trying to.  It goes where people abhor, therefore is close to Tao..."

後來翻書才知道是道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又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老子也是酷不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