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全像宇宙﹝二﹞—— 量子決定與資訊悖論
2014/01/21 16:03:11瀏覽6626|回應9|推薦45

牛頓在十七世紀發表他的力學第二定律

F = m.a

意思是: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力(Force,F)產生一個相應比例的加速度(acceleration,a)。在這裡 m 是此物體的質量(mass,m),「.」在代數裡是「乘」,可省略,如 F = ma。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物體沒有任何(淨)力作用於它,此物體將無加速度,它的速度守常不變(所謂靜者恆靜動者恆動,速度包括物體運動的方向和速率)。加速度的「加」不一定是加速,也可以是減速(負加速度),或方向的改變。

我們在坐轉轉馬時雖然繞的速率不變,但方向一直在變,所以有「加速度」,因此一定有一個力在作用。轉轉馬的「力」就是向心力。讓我們感覺不抓緊會摔出去的離心力是向心力的反作用力。

牛頓第二定律一直被用來解釋一個系統(譬如一顆飛行中的高爾夫球)的物理狀態和力學行為,並預測它在時間裡(包括過去和未來)將如何演變。

在量子(分子原子以及次原子等極微粒子)力學裡類似牛頓理論的方程式是薛丁哲方程式(Schrödinger's equation)。薛丁哲方程式不是一個簡單的代數方程,而是一個「線性偏微分方程式」,用來描述量子的「波函數」(wave function,其值就是「量子態」quantum state)。

既然說「類似牛頓力學第二定律」可見薛丁哲方程式必與時間有關。確實,所謂薛丁哲方程式對量子態的「描述」一如牛頓力學第二定律,它主宰波函數在時間裡的演變過程。這是量子力學的「公設」,此基本概念不從任何其他概念而來,it simply is。

波函數(如上圖,以 ψ 表示)是對一個物理體系所能給予的,最完整的描述。薛丁哲方程式對此體系的波函數解不但能夠描述分子、原子、次原子粒子的動態,甚至對宏觀物體像人、地球、乃至整個宇宙都可能正確描述。

所謂的「波函數」 ψ(r, t) 其值是一個「複數」,用來描述一個粒子和它(在空間時間裡)的行為,因此它的值是空間和時間(r 和 t)的函數,也就是說會隨空間時間的不同而改變。

複數是一種比較複雜的數字,由實數(譬如 1,2,3 等)和虛數(imaginary unit,所以用 i 表示,等於負一的平方根)合成,像 a + bi。在這裡 i2 = −1。由於沒有那種數目的平方(自己乘上自己)是負的(所謂負負得正),所以這個自乘後變 −1 的數字叫虛數。因為“1”,所以叫「單元」(unit)—— i,就是虛數裡的 1

波函數的值如果畫成圖像看起來呈波浪狀,因得此名。雖然波函數的值是個(連實帶虛)複數,它的絕對值平方(|ψ|2)是實的(記得  i2 = −1,−1 是負的實數)。這個 |ψ|2 的值代表「在某時某處可找到某粒子的或然律」,也就是說,它某時某刻出現在某處的可能性。意思是說,在某特定時候,一個粒子可能出現在任何地方,無所謂「一定會」或「絕對不會」,只有可能性的大小。數學語言的講法是:一顆粒子的波函數絕對值平方對一個三度空間區域的積分值是一個無單位的概率,代表此粒子出現(存在)在此區域(所以要積分)的可能性。

波函數和薛丁哲方程式是量子力學的中心理論,也是對粒子運動最直接、最徹底的描述。雖然波函數蘊藏粒子的行為資訊,它並不(像牛頓力學第二定律那樣)給出一個粒子或宏觀物體的任何可量度值(譬如速度,含方向和快慢,或位置)。要得到它們必須透過一種「量子算符」(quantum operator,或算子)作用在量子態 ψ(r, t) 上來獲得。數學上 operator 是「動詞」,像 2 X 3 = 6 裡的 X,把兩個值乘起來,作用和 + 不同,但都具有某種意義。

在上式中, I : H → H 


以文字解釋的話,我們說一個算子 U 和它伴隨的反算子 U∗ 聯合起來不論先後作用於一個量子態的結果將還原該量子態的本來狀態,相當於採用一個「恆等算子」I 的結果 —— 一切如常,nothing happened。而 I 這個算子之所以叫「恆等」是因為它像回音,你給它什麼它還你什麼,等於無作用。 U 和 U∗ 很厲害的,可作用在多度乃至無數度空間,結合向量幾何和微積分應用在歐基里德空間裡的方法。一個把東西「轉換過去」,另一個再把它「還原回來」,所以恆等(I 是 Identity,即「自己」、沒變)。


整個來說就是,以算子 U 和它伴隨的反算子 U∗ 在一個多度空間(所謂西爾伯特空間,Hilbert space,所以 H)裡先後作用在某量子態 ψ(r, t) 上的結果應該完整還原該量子態 ψ(r, t)。


量力的「算符」是一種「么正(unitary)算符」。么什麼么?么這個:么 => 一 => uni。我是為了寫這篇才去查各個詞的中文翻譯,結果發現,現在專有名詞的英翻中幾乎都被大陸壟斷了,所以才「么」。要換我來翻,我才不會翻得這麼肉麻,我會翻成「歸元算子」。



么正(unitarity)的意思是這樣的:在一個量子系統內某單一事件所有一切可能結果的或然率加起來的總和必須等於 1(「么」是「一」,「正」是「整」,像我們說「新臺幣一萬元整」的整)。這是一個「規定」,沒有為什麼。比方說,一間屋子裡如果有一個橘子,這橘子可能在餐桌上,可能在冰箱裡,即使被我吃掉不見了,在我肚子裡還是在這間屋內,無論如何每一種可能性都小於一,但全部加起來必須、也一定等於一,就是說「橘子一定在屋裡」。很多東西都「么正」,或然率么正,百分比也么正。拿百分比來比喻就更清楚了。我們說總共一百顆(有黑有白的)球裡白球的百分比如下:


1 白,99 黑:1% = 0.01


5 白,95 黑:5% = 0.05


77 白,23 黑:77% = 0.77


100 白,0 黑:100% = 1

沒有什麼叫做 123% 這種事,百分比也「么正」,100% 等於 1。


既然一個系統的全部資訊「含藏」在它的波函數裡,此資訊在某一時間點上的狀態應該完全可以決定它在其他時間點上的狀態。而作用在波函數上的么正算符「保證」從量子角度而言資訊將永遠被完整保存,只是從一個狀態(在時間裡)演變成另一個狀態,不會憑空消失。記得嗎?U:H --> K,U:K --> H。量子態可以轉變,也必須可被還原。U 把量子態 H 轉變到 K,U再把 K 還原回 H。你的手機正面朝上放在桌上,這是量子態 H,將它翻轉過來正面朝下,這是量子態 K,有「回不到量子態 H,手機再也無法正面朝上」這種事嗎?當然沒有。再翻一次不就回到原狀了?


之所以要講這麼多的理由在這裡:

量子力學裡的量子態(即波函數值)連同它們的么正算符,加上詮釋波函數如何演繹的薛丁哲方程式,構成最嚴格的「決定論」(determinism),叫「量子決定論」(quantum determinism)。

決定論說,每一件事情都存在有許多條件,而這些條件無法造就出任何其他事情。一隻蝴蝶搧一下翅膀或不搧,後果將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宇宙未來走向。在蝴蝶搧一下的宇宙裡可能形成蝴蝶不搧的宇宙裡不存在的一場颱風,這就是有名的「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蝴蝶效應的原理正是決定論。如果蝴蝶搧一下的宇宙和沒搧一下的宇宙之後完全相同,決定論就破功。在量子論裡,么正算符暗喻著絕不破功的「量子決定論」—— 一個波函數未來的演變完全由它的算符決定,而這個算符的反算符同樣地也能從新波函數反推回過去的那個舊波函數。你可以說,量子系統的過去全權決定它的未來,而它的未來也全權決定它的過去,沒有誰是因、誰是果的問題。兩者加起來意味著:宇宙資訊永存。有點像偵探辦案看監視器錄影帶,為觀察某人行蹤把他在某時間點前後的錄影來回反覆研究,往前...倒帶...往前...倒帶,有前就有後,有後就有前,一個決定另一個,不會有誤。

事情彷彿一片大好,直到資訊悖論(information paradox)出現。


1974 年,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發現(注:算出或預期,不是觀測)黑洞會輻射(叫霍金輻射),差不多同時間貝肯斯坦(Jacob Bekenstein)發現黑洞有溫度和熵。黑洞會輻射,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還會因輻射而損失物質過多最後從宇宙裡「蒸發」掉?黑洞不是有進無出,連光都逃不出來的嗎?加州理工的基普.松(Kip Thorne)有一本名著叫「黑洞與時間擰扭」(Black Holes and Time Warps,留在美國家裡沒帶來,不然我就可以轉載),裡頭對霍金輻射有詳盡解釋,在此暫按不表。大強子對撞機可能打出的微黑洞專家們咸認沒有危險,就是因為它們即便被打出來也會在極短時間內霍金輻射到完全「人間蒸發」。

霍金不但發現黑洞會「蒸發」,更發現蒸發掉的黑洞不會保存它之前吞食掉的所有資訊。今天的全像宇宙論者多以為霍金是錯的,而後者在 2004 年承認自己的想法有誤,資訊不從宇宙消失。即便被黑洞吞食後又蒸發掉,之前發生的事情也都還在,必定保存在某處(其實就是黑洞事界),這是全像宇宙論的看法。

霍金認為宇宙資訊會因黑洞而憑空消失的理由和所謂「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有關。量子糾纏是一種已獲證實的奇異現象:一對(如雙胞胎般)一起產生的粒子其中的一顆它的量子態將永遠和另一顆息息相關,二者間的距離彷彿不存。也就是說,一顆有變另一顆也會立即改變,觀測一顆等於同時觀測另一顆,不論二者距離多遠 —— 它們之間的「心電感應」所需時間是零,比光速還快(現今實際測量值高於光速一萬倍 —— 一般咸信這是儀器問題,其速應為無限大,真正「同時」),好像兩顆是同一粒子、還在一處,宇宙沒有距離這回事。

霍金假想,在黑洞事界上產生的一對粒子,一顆墮入洞內,另一顆逃逸變成黑洞輻射。而墮入黑洞的那顆都消失在黑洞奇點裡了,還能與外在那顆怎麼繼續「糾纏」?也就是說,我們難道還能從逃逸掉的那顆得知消失了的那顆的量子態不成?

霍金不以為然,認為墮入黑洞那顆的量子態即便 after 此黑洞完全蒸發掉也回復不來,整個的從宇宙消失,它的量子態資訊不見了!他正式宣告資訊不滅論因黑洞而破功,因為你無法以 U回復它過去的量子態。霍金的結論惹惱了很多人,但苦於無計反駁這位物理大師,因為你必須解釋黑洞如何保全資訊,而霍金的論述又滴水不漏到無懈可擊,一直到全像原理面世。全像原理的反撲最終讓霍金承認錯誤,並於 2004 年發表他以為的,黑洞事界保存宇宙資訊不讓量子決定論破功的原理。

「資訊悖論」所指在此 —— 資訊不應從宇宙消失,no matter what。說資訊會自宇宙消失得無影無蹤,即便是透過變態到將宇宙時間、空間扯到破的黑洞也讓人無法接受,所以叫「悖論」。下篇文章將敘述全像原理的絕地大反撲 —— 它解釋黑洞事界如何保存宇宙資訊,並將此原理推廣到宇宙本身的經過。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olfNut&aid=10690092

 回應文章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為什麼要問為什麼
2014/02/22 00:36
「不存在的事物無法也不必被證明不存在」,「靈魂」是絕佳例子。

為什麼?為什麼「不存在的事物無法也不必被證明不存在」?只是因為有學問的人這麼說、大家都這麼說、GolfNut 這麼說、還是「想當然爾」或怎樣?

關鍵點在這裡:一個東西或一件事情要被證明 —— 不管證明什麼,存在或不存在,都得先有個 definition 和 identification。沒有 definition 和 identification, then what are we even talking about?什麼叫做「蔣中正」?第一、他是個人,第二、他活過,第三、他有形體,第四、他有 DNA。這四點都有真憑實據,加起來足以 ID「蔣中正」其人。

「靈魂」的定義是什麼?不存在的東西,譬如中國龍,如何定義?牠幾條鬚?脊椎多少節骨?龍角分叉情況如何?牙齒分布呈何狀態?DNA 碼像怎樣?完全沒有個確實說法,妳要人家證明 what?找具「不知名」的骸骨說:「這是龍」,誰能肯定或否認?

「中國龍」、「靈魂」、「上帝」、「佛」,全無確切定義。無定義的東西不存在,連找都沒法找。我撿起一塊石頭說:「這是佛」,誰也無法 say anything。說是,為什麼?說不是,為什麼?

回答這個「為什麼」蓋無可迴避,that's why「理」rules, in case you don't understand。「理」是宇宙根本大法,沒有為什麼,you just have to obey。

allen111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2/21 10:55

Golf 您好.

關於最小時間的問題,幫我解惑一下.(很多知識還給老師了,若有說錯,勿怪)

假設我們切割時間切片,物體經過時間,從狀態A0,A1,A2....A(x-1),Ax,每個A代表最小切片.

若時間不連續,A(x-1)與Ax的關係,會令人無法想像.

這就像播放影片一樣,我們的世界會像一格格的在運行.A(x-1)消失-->Ax出現.

除非空間也是不連續的,是有"解析度"一格一格的.

若加上速度會更令人迷惑.因為速度是有個極限值.(腦袋打結).

另.關於4樓的傳送問題.瞬間移動想起來很恐怖.

不過複製的人基本上是連"靈魂"都複製過去了.

複製-->貼上-->刪除=?傳送,複製的人,會完全根本人一樣.甚至往後的命運,所有行為也會跟本人一樣.

而且他根本不會感覺.

不過想起來很恐怖就是了

今天電視剛好有播放蟲洞旅行,應該跟這不一樣吧.

反正有瞬間移動的東西,搞不好都是複製--貼上-->刪除.

使用前都要三思.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14-02-21 11:42 回覆:

喔,並不說時間是一格一格那個意思,普郎克時間之所以被認為是時間的「量子」其意義在於:在普郎克時間內,從開始到結束(畢竟再短也有一段時間),一個物理系統(從極小到極大,乃至整個宇宙)沒有「任何 discernable 的變化」,也就是說,熵值不變,因此時間的意義在短於普郎克時間的長度內消失,是這個意思。

如果你仔細想會發現,「無限切割」也是一種無限,somehow 我們的宇宙似乎處處在防止「無限」的產生。除以零等於無限大,既然宇宙本身的時間、空間、物質、能量都屬有限,宇宙不容許無限 —— any 無限似乎理所當然,畢竟宇宙不是抽象的東西如數學。

相對論 break down 的地方正在一個「除以零」處,我在某文回應裡噗過,現在一時忘了名稱,記得是個分母,還挺有名的。之所以說相對論在奇點(如黑洞 singularity)破功就是因為這個「除以零」。導到此處的方程式演算無懈可擊,問題是我們的宇宙不配合。

怎麼辦?理論正常,數學無誤,現實宇宙不配合,哪個錯?當然是理論錯。弦論如果救駕成功,相對論和量子論將無縫接軌,宇宙 as a whole 終極之謎有解,不會再有任何未解難題,這叫做 TOE —— Theory Of Everything。人類知道的將等同於上帝 —— 如果真有上帝的話。

Teleportation 如果成真確實恐怖,我個人的想法是,那個在遠端被 teleport 的人不是「我」。然則,如果不是我,是什麼東西沒被 teleport 過去?teleportation 算失敗了嗎?如果是我,有什麼東西可以證明?特別是這個:我人身上的每顆原子分子都還好端端的留在地球上,「那個東西」為什麼算是我?

至於靈魂,現階段人類的知識是,並無證據顯示人類(乃至任何活物)有所謂靈魂的存在。普通話來講就是人類無所謂靈魂這東西(或回事)。


allen111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2/20 06:35
非常非常感謝您的文章,期待第三回.
有個問題請教.(疑問存在蠻久了).可能是個笨問題,勿怪.
有沒有所謂的最小單位時間?時間可以切割到無限小嗎?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14-02-20 13:42 回覆:

目前已知最短的有意義時間是 t_P \equiv \sqrt{\frac{\hbar G}{c^5}} ≈ 5.39106(32) × 10−44 秒,叫普郎克時間,再更短無意義,和普郎克長度 \ell_\text{P} =\sqrt\frac{\hbar G}{c^3} \approx 1.616\;199 (97) \times 10^{-35} \mbox{ m}

一樣。弦論以為再短下去一切物理現象將與再長起來毫無二致(量子幾何驚奇 ─ 弦論如何顛覆傳統距離觀﹝弦論六﹞),也就是說,時間和距離都有「量子」,不能無限分割。

對相對論和量子論的矛盾而言這是好消息。黑洞的 singularity 可能畢竟不是個零,宇宙源自於一個所有弦交疊在一起的單一弦,和黑洞一樣不為無中生有。「除以零」的數學難題可望有解。宇宙「不除以零」,沒有違反數學邏輯,前途一片大好。

只等證明。


天路(今日當如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前後文都看懂了
2014/01/26 13:59

我記得,去年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所發現的~上帝粒子,

剛提出理論時,霍金用他的權威否定了,

但他還是有科學家求實胸襟,承認自己的錯誤。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14-01-26 17:46 回覆:

科學是最自然、最真實的學門,任誰都休想在其中玩一丁點把戲。誰對了誰一言九鼎、千古留名,誰錯誰就得反省修正,無話可說。絕對理性在科學裡被發揚光大到淋漓盡致,100% means just that,容許非理性的空間是零,0%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蔽帚自珍搬回家 —— 回應『我的理性主義宣言』
2014/01/25 02:39

如下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14-01-25 02:39 回覆:

蔽帚自珍搬回家 —— 回應『我的理性主義宣言

確是力作,推!

一般人對理性頗多誤解,最嚴重的一塊是誤以為理性和感性事屬「零合」——一種多另一種就少。科學家們應該夠理性吧?許多都還是技法高超的器樂家呢!雖說音樂的本質極其理性,它的manifestation多屬感性概無可疑。

另一誤解是以為理性「屬人」,像浪漫呀、自由呀、感性呀、都是「人」特有的屬性。

海豚活潑但不浪漫,牛馬無所謂自由主義思想,狗再可愛也很難叫感性。這些屬性任何人都可以同時擁有,卻無礙於她理性意識的高漲或理性態度的堅持。理性,應該是一個人的本性,因為理性不是人所獨有。我們說「合理合理」,合什麼理?合誰的理?

我們的宇宙就是純數學的,也是最大的絕對理性,而我們從不說宇宙浪漫或宇宙感性。

人本來就該服膺絕對理性,沒有折扣。絕對理性的人字典裡沒有「相信」一詞,她無此概念、也從不使用。當她的文字或語句中出現「相信」一詞時,當即被改變成「知道」或「不知道」。因為「相信」是把不知道的當成知道——佯知之為真或佯知之為偽。而宇宙萬事萬物就人而言只分兩種,一種未知,一種已知。已知的不是知其真就是知其偽,二者都必須有證據;無證據的事屬未知,未知的話一個字都不可說,連猜都多餘。

為什麼得這樣才叫理性?因為宇宙性質生來這樣,而人是宇宙的一部份。不理性不是不行,只是在跟「天理」對幹,後果不會太好。

理性的人幹不了大壞事,幹壞事的人多不理性,以此,理性的人多是好人,不理性的人多是壞人。從來只有不理性的人堅稱自己理性,絕無理性的人堅稱自己不理性;這道理和從來都是宗教自認科學,絕無科學比附宗教如出一轍。

�X�B:我的理性主義宣言 - 出岫閒雲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chiag/10657905#ixzz2rLI52Qnn

原來不回我帖是為了宗教。抱歉,不知版主信仰宗教,文帖頗有失禮之處。

只不過,理性的「理」與信仰的「信」是完全正面衝突的,而理智的「智」帶一個「知」,不帶「人」「言」的信。既然中心思想仍躲不掉一個「拿未知當已知」的「信」,所謂「理性主義」究係何所指?

神鬼佛魔是邏輯上的 impossibility。從來神話鬼話都是人說,人言多非真,不實所以信。實的不必講,真的不必信。神鬼淪落到要靠人言來信寧不可悲?

以此,所謂「相信」一詞除在宗教上有用外在任何其他事物上幾無用處,從人類字典裡完全去除可也。我鼓勵版主嘗試一天不用「相信」一詞,看生活上會出什麼大問題。飯用吃的,水用喝的,事用做的,錢用賺的,學用求的,球用打的,老婆用娶的,家人用愛的,社會用關懷的,國家用效忠的,人類用民胞的,東西用物與的,宇宙用理解的,什麼東西用相信的?

真正理性的人無所畏懼,自然、健康、正常、勇敢、真實、善良。絕對理性沒有缺點,人生中的憾、恨、壞、苦永遠來自人自己理性程度裡不滿百的那部份。

�X�B:我的理性主義宣言 - 出岫閒雲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chiag/10657905#ixzz2rLINPJHe


賈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幾年前
2014/01/23 11:22

看了一部影集 : Stargate

現在想想,裏頭的很多劇情是很科學的,不只是科幻。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14-01-23 16:19 回覆:

Stargate 裡最燴炙人口的部份是它的 teleportation,瞬間把人從甲地傳送到乙地。目前成功的實驗僅限於原子,連分子都還不行。

而所謂成功指的是一顆原子的量子態在他處被完整複製,並不是這顆原子真的被輸送到遠端。

因為只是一顆原子,而兩顆同元素的原子除量子態外一般咸認無有不同 —— 氫原子 A 跟氫原子 B 有什麼不同?都是一顆電子繞一顆質子。

所以只要原子 A 的量子態在原子 B 處被成功複製(須用到 quantum entanglement 和傳統光速傳送 —— 否則應是 instantaneous),原子 teleportation 就算成功。

如果人的 teleportation 成為可能,你整個人的每一顆原子都被 scan,然後在某星球上瞬間重新複製,包括它們每一顆的量子態都完全 copy。問題來了:地球上的你和遠方星球上的你,那一個才是「本尊」?如果人的 teleportation 必須將原版人摧毀才能成功,技術保證遠方星球上的新人一定跟你一模一樣,down to 每一顆原子,你願不願意?這些問題都很費解。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Something about priceless
2014/01/23 03:21

今晚電視新聞說,鴻海幫蘋果生產 iPad, iPod, iPhone 等生產線的 SMT(Surface Mount,表面黏著)技術組長以及其他鴻海高階主管多人收受大陸廠商賄賂,金額達臺幣 150 億元不等,郭臺銘一把抓殺無赦地將一干無良主管全數送辦。

當然這些公司不肖份子罪有應得,但是之於鴻海的金主蘋果而言,這只是鴻海自家茶壺裡的小小風暴。

蘋果每三個月所賺的「純利」是台幣 2400 億。一年所得近台幣一兆。我在蘋果時每季末都得到賈伯斯走來走去的那個劇院(在總部第四棟樓,我在第六號樓)聆聽蘋果的豐功偉業。

如果這裡有人以為鴻海高階貪瀆的 150 億新台幣是很大的一筆錢,我完全同意。如果有人以為蘋果一季 2400 億新台幣,一年一兆純利是更大的一筆錢,我更同意。但是我衷心希望大家真心明白「全像宇宙論」或「弦論」之美夢成真是更大更多的一筆錢,等同無價之寶。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14-01-23 07:32 回覆:
1 Infinite Loop, Cupertino, 總部第6棟大樓

365天@蘋果公司的餐廳供應免費蘋果


toy688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敬謝
2014/01/23 01:20
敬受教  謝謝!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14-01-23 02:06 回覆:

不敢,謝謝。這篇不知那裡不對,喜歡的人好像不多。我原先的構想是最先簡介全像宇宙論,其次說明黑洞熵性質,再來引進它和量子決定論的矛盾,最後 present 全像原理如何解決資訊悖論的難題,有點像星際大戰幾部曲那樣。畢竟這些也有半世紀將近五十年的歷史了,不知道就這麼讓它過去有點可惜。

可能故事的「串」法得精簡些,不要太詳盡,少點數學,多些文字,然後圖像豐富些會比較平易近人。

無論如何,全像原理這一塊在我心裡十幾年了,完整寫它個始末對自己也是一種交代。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三分鐘積分學
2014/01/22 15:44
如下。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14-01-22 15:44 回覆:
微積分好像很可怕是不是?來,學學三分鐘積分學,保證不再害怕。

電視都說「加倍奉還」不是嗎?讓我們假設有一個「加倍奉還函數」(妳給它什麼,它「照例」加倍還妳什麼),它的特性是「加倍奉還」,像

f (x) = 2x

也就是說,妳給「加倍奉還函數」f 一個數目(x),它還妳一個兩倍的數目(2x),如此而已。

「加倍奉還」函數說:「妳給我多少錢,我一定加倍奉還」。

所以,f (100) = 200,f (500) = 1000,f (30000) = 60000

現在有一個問題:如果「本金」可能從 100 元到 1000 元不等,我想知道這些本金總共可以透過「加倍奉還」函數拿回多少錢,這問題該怎麼算?

是不是

f (100) = 200 +

f (101) = 202 +

f (102) = 204 +

f (103) = 206 +

...+

f ( 1000) = 2000 這樣全部加起來?

當然不是。f (100.5)怎麼辦?f (999.375)怎麼辦?

積分就有辦法把從 100 到 1000 元的「所有可能回報」全部加總起來,給出一個答案。

「辦法」是另一回事,但微積分裡的「積分」不過如此,它是一個「加總」的過程,它的「辦法」可以解決許多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以上的問題我們在微積分裡的「術語」是:「『加倍奉還函數』從  100 到 1000 的積分值為何」,如此而已。

無論面對什麼,不管多複雜多困難,我們應該表現的態度是「我不怕」。數學可以不懂沒關係,理論不過是文字,誰不識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