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6/12 01:33:28瀏覽533|回應0|推薦1 | |
書畫同源似乎是中國人普遍公認的事實,並且肯定是書法的形成及繪畫的開始都有密切的關係。 紙張在東漢時代(公元前二世紀)由蔡倫利用植物纖維造成,歷年來依照原料的提供和使用人的需要而產生了千百種不同質素厚薄的品種。 稍後,晉朝(公元二世紀半)出現以各類動物的毛髮集紮在竹管上製出頭尖身肥的毛筆。依照執筆寫字人的喜好需求,培養出十數型式的字體來,各具有書寫家的獨特體式。由於中國文字構造的特色,部首的有系統,故不管是什麼體式,都很容易辨認出來。 寫字上所用的墨、硯,亦應運而生。 自古以來,人民藉著紙筆,在述事紀物之餘,或為消遣自娛及模仿大自然,以及輔佐詩詞方面的表現,逐漸引發人們的興趣、好奇心及投入在繪畫。 縱觀二千餘年來的書畫演進,可以從一本新出版的《中國當代國畫家辭典》看到一脈相承的概梗。 這本厚達七百二十八頁的彩色畫冊,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九九○年第一版;一九九二年第二版;一九九七年第六版。主編金通達,總顧問劉海粟。 是書有當今美術界名家四十八位擔任顧問,中國各省市及港澳台部份畫家亦有列入。 除了畫家肖像及簡歷外,各以代表畫作一、兩幅配合,共列出畫家一千二百餘名,以北京、上海市的人數最多;貴州、雲南、西藏與寧夏最少。港澳及增補人數共一百四十人。 事實上,入典的資料應該是畫家本人提供,有的自我渲染過甚;有的較為謙遜念舊。近年來畫家的居所移動性甚大,作風已有改變進步。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