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畫的傳承與創新(六之五)/ 灼子
2007/08/07 00:23:10瀏覽624|回應0|推薦0
  早時中國的人物畫歸納於「十三科」,後來又分出肖像畫、人物故事、風俗畫等,春秋戰國的楚墓出土的文物中已有人物的帛畫。
  帝王的畫像與宗教宣導採用的神佛造像,多數是以人為範本。至於警世或傳說神話的人物角色,以及文學戲劇中的英雄美女,民俗及日常生活,兒童們,亦都需要有肖像方面的造詣修練。
  因學校與社會教育,新聞宣傳,商業廣告上需要,美術學院又要汲納西洋畫的優點,即設有人體解剖及肖像、漫畫卡通的學科,頗受近代男女青年學生之歡迎學習。
  國畫材料的性能所限制,畫人物較多用線條構出體態姿勢,五官部位,手指只薄施顏色。衣著褶紋及布料圖案有添加陰暗及全彩。這般畫法,與晉朝的顧愷之,唐朝的吳道子相去不遠,而且一直沿襲至今日。
  《中國當代國畫家辭典》內所載錄的人物畫家甚多,均有紮實的素描根基。
  從古文學中採取題材,有西湘記、水滸傳、紅樓夢及聊齋誌異以至詩聖文豪的畫像。畫家有潘潔茲、王愓、趙志田、侯幼珍、聶鷗與路寶增。
  以少數民族,勞工界為題材者,如申申、陳白、于月川、安旭、周秀青、張希苓、侯幼珍與華其敏。
  古裝仕女畫家有劉凌滄、任翠英、王盛烈與王建華。
  畫鬼神者有傅小石、戴敦邦、鄭學恭、李燕、韓碩、薛林興。這些人依想像出山鬼、鍾馗、八仙、羅漢及佛像、觀音居士。
  許多人物畫家兼依連環故事畫,且亦有作大型壁畫的習慣能力。
  從中西畫法取得折衷調協應該是改革中國畫的一大考驗。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OWNLP&aid=114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