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18 18:48:47瀏覽3038|回應16|推薦101 | |
你要先學會放慢步調,好讓靈魂跟得上雜亂的腳步 然而,除非你抱一大筆錢來此購地定居,誓當無懷氏、葛天氏之民;或是天生可以守窮,可以懷抱理想且耐得住寂寞,為淡旺季懸殊,有一搭沒搭的”生計”,忍受焚風、沙暴、烈陽及寒冷東北季風的直撲....還有...還有從不爽約的颱風年年登陸報到,否則....去台東玩玩就好,不必過度浪漫,免得你哭! 這裡除開軍公教人員外,以當地居民所得來說,民生物資實在並不便宜!~至少是我住那裡十多年的親身感受:真的常是捉襟見肘而更加孤傲在眉,有著落拓貴族般優雅窮困的身段,心靈卻是窮極而開心。 我所有的親和力大約只對特定族群與地緣,除此之外仍是獨來獨往最自在,哪怕是婚姻也無法改變貓性使然。(這不是說教官不好,但即便親如夫妻,又有幾人能真正進入對方最深邃的心靈,一無障礙的訴說與傾聽?) 拜電影工業之賜,都蘭經過這些年的包裝行銷,外來客炒熱了地皮更造就許多新移民,地價早已翻了四倍以上,因此我勸您可以斷念! 以部落角度來說,它的起步比排灣族的拉勞蘭和東魯凱族的達魯瑪克晚,但因為擁有各樣多元奇妙的元素而”跑”得飛快,從而帶動東海岸蘇活村般的藝文旅遊,成為箇中翹楚卻也弱化了真正在地都蘭部落的聲音,總是可惜了! 是該好好紀念海岸阿美族對這條路的貢獻 現今的台11線台東到成功段約52公里的海岸公路,即是由日據時期居住在新港支廳沿岸的八千名阿美族原住民,從日本大正六年(1917年)開始著手開鑿,歷12年經三任廳長直到昭和四年(1929年)終於完工。 都蘭原稱「都巒」,在1937年才改為現名;其名稱和阿美族語「’etolan」有關,該詞為「堆石」、「砌石為牆」 之意。 1937年9月 東台製糖合資會社成立(今都蘭糖廠前身) 1952年 都蘭部落發生大火災,整個部落焚燬。 1954年1月6日 設於都蘭村的東台赤糖工廠,因為經營不善,縣府命令停業。 糖廠將舊宿舍轉型為民宿,廠房倉庫也便宜出租,這些優異的條件吸引了一些需要大空間創作的藝術工作者、音樂創作者、文字工作者...等嚮往單純生活而陸續遷居於此,經十年努力將這沿海村落造就成今日藝文氣息濃厚的藝術村。 不同於台北夜生活裡的激情樂團,這裡只有簡單悠然的隨興從容,不必濃妝艷抹,精心打扮衣香鬢影,所有你能想得出來最舒服的穿著就是這裡的時尚和王道 都蘭山(Malataw)海拔1190 公尺,位於卑南的北方,千年來,它一直是卑南平原族群所景仰的聖山,濱臨其東方腳下的就是絕美的都蘭灣,其海岸石階地形受海水長期侵蝕,形成落差三十公尺壯觀的斷崖,日夜氣象萬千,這是東海岸最美的海灣之一。 燠熱仲夏夜上山,搭帳棚過夜,星空為幕,大地為床,蟲聲唧唧,月光綺旎....一切美得怦然心動,不浪漫都難~ meow果然是死性不改!活該與這地幾生幾世的輪迴纏綿不休! 怎麼不驚不擾的造訪美麗聖山? 從新蘭漁港邊台11線海岸公路153公里處的產業道路可以通往無聊透頂的”水往上流”,沿途六公里山路蜿蜒在山腰間會穿過椰林、樹林、芋頭田、山村農舍、水田.... 。村人近十幾年來,為了唸書與經濟因素早已遷移到海邊街上,山上只剩下幾戶安靜人家。 近年興起部落觀光導覽活動,但是觀光帶來的人潮也嚴重影響到部落的安寧,甚至帶來若干文化摩擦。 過去在蘭嶼就時常發生搶奪觀光客相機的衝突事件,肇因於來客太不尊重部落人權及住家隱私,隨意侵犯禁忌,到處亂拍亂爬而引起族人極大不滿,從而更加內縮排外。 如果,部落導覽員只是知識的堆疊背誦,卻不能講述出比我所知道的人文歷史還精確有趣的內容,對於我的詰問左支右絀;對部落的感情也未在眼神交會中見到殷切的亮光~那麼難怪我會為部落的未來,嚴重的年齡斷層而無比著急! 著名考古遺址的都蘭石棺就在都蘭台地上,仍存著海拔二百等高線的水紋痕跡 我多麼希望各地住民都能在家鄉身心得安頓,部落(tribe)的意象不再是一處處的遺址和一年一度大拜拜般的觀光祭典!(待續 .... )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