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3/13 02:23:48瀏覽556|回應2|推薦2 | |
先說一個故事: 1979年鄧小平訪美,卡特總統對鄧小平說,他很關心中國人移居國外的權利。因為根據傑克遜-瓦尼克修正案,只有那些允許本國居民自由移居國外的國家才有資格得到最惠國待遇。 鄧小平當場就反問卡特:“好啊,總統先生,你想要多少中國人?一千萬,兩千萬,三千萬?” 卡特想不到鄧小平竟會如此回答,一時間無言以對。 對岸的政策,目的是要「和平統一」,過去沒有時間表,現在的時間表其實是用「民族復興」來代表。應該就是習近平任內。多久能「民族復興」,他大概就會當多久,這是他的使命。未來可能沒有中國領導人會像他一樣懂台灣。當然,如果台灣人成為中國的領導人,那就會比他更懂。 台灣國族思想,是一個在形成中的思想,國族主義會形成,主要是外力造成,每個民族、國族形成的過程都是一樣。從清代割讓台灣開始,從當時的台灣人被叫做「清國奴」開始,台灣意識就形成。這種意識既包括被拋棄之感,也包括對祖國的失望與埋怨。這種民族思想和中華民族思想同時形成,有合流,也有分離,最主要的特徵來自台灣參與中國的民族復興活動。 孫中山並沒有把台灣當作中華民國的一部分,蔣介石把琉球與台灣區別,在對戰後情勢的瓜分會議(開羅會議)上,接受台灣,不接受琉球,蔣介石開始把台灣當作中國的一部分。 在黨國教育下的一代,我們從小都在『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下長大。 ** 為什麼台灣人現在沒有人希望統一?不論『宣布獨立』是否是是台灣共識,不統一的維持現狀,顯然是台灣人的共識。 習近平想用用吸星大法來完成『民族復興』使命,顯然沒有搞清楚問題的重點在何處。 我認為胡錦濤遠遠比習近平要了解。 ** 台灣人其實是中國難民的後代。
難民的後代要的,只是分享中國發展的機遇? 習近平不懂「台灣價值」在何處,吸星大法就不會成功。 ** 面對吸星大法,全面對抗中國磁吸是不智的。應該要趁這個時機汰舊換新,積極淘汰才是。 用盡資源留住想留的人才與產業,積極鼓勵與拋棄留也留不住的人才前往中國發展,才是正道。 例如缺乏對台灣認同的退將們,如果對岸這麼好,你們為什麼還留在台灣呢? 此時資源分配是最重要的。 例如,一大堆高不成低不就的「人才」,或許到中國發展之後,再回來心態會比較正確。 例如,台灣高教會有少子化危機,何不鼓勵,這些不退而休的教師,到中國發展? 例如,那些抗議台灣勞資環境不好的勞工,何妨去中國試試? 對岸的吸星大法,對台灣的發展或許是助力,不是阻力。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