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布斷交
2018/05/25 19:37:12瀏覽366|回應1|推薦7

感想:

這是大勢所趨,不是蔡英文也不是吳釗燮或者賴清德,更非在野黨或柯文哲所致。

老鷹吃小雞是「天命」使然。是一種對岸「水到渠成」的努力結果

問題在於台灣如何一步一步變成一個小雞的?

以及在這個過程中要如何因應。

***

1. 用「小國外交」來證明自己存在,不是始自民進黨的外交政策,是從小蔣時代開始,因為國際變遷與相對國力所形成的後果

「漢賊不兩立」是老蔣的兩岸關係以及外交政策。他的邏輯是:

  • 因為兩岸是內戰,兩岸是互相鬥爭國內的權位以及國內的經濟制度,所以在國際上,國與國的關係也是採取一種『互相競爭成為中國的代表』的方式。

台灣以及對岸,兩岸有共識地在國際上製造「一個中國」,這是從「單打雙不打」的內戰思維,所衍生出來的外交政策。

在外交上基於「漢賊不兩立」的立場,台灣主動退出聯合國。台灣「主動」在任何國家和的對岸建交後自動斷交。

進而形成了國際慣例以及各國的對兩岸外交政策。他的邏輯是:

  • 因為你們兩方都宣稱代表中國,所以我們只能承認一個。我們在建立與中國正式邦交之前,同時也『承認』、『默認』或『認知』,我們所建交的這個中國是代表那個『一個中國』。

各國除了美國用《台灣關係法》和《台灣旅行法》另外建立「類國際關係」的關係外,對所有其他國家,都是選擇題。

為什麼剩下小國呢?

那是反映了「與中國人交往」的正式需求。絕大多數多數的國家,有與中國以及中國人民交往的需求,都需要和台灣斷絕正式關係,而台灣則主動努力維持實質關係。當這種需求增加,自然台灣只剩下小國。

2.台灣以「小國外交」來證明自己存在,本身就站不住腳。

台灣的存在,是基於其人民存在,他的國力,包括軍事、國人的認同感,國際的政經實力,以及對世界包括對中國的貢獻。

「小國外交」是「大國正式邦交」無法存在的後果。而「大國正式邦交」無法存在,是「一個中國」政策所立下的基礎。

「小國外交」這種政策與形式的存在,主要是證明「一個中國」而非「台灣」的存在。

3. 台灣並非「國力衰退」造成「小國外交」無法持續下去

「中國崛起」應該是一個值得慶幸以及獲得台灣人的祝福的發展。

「中國以帝國主義的霸權方式凌虐他國」才是台灣以及世界不願接受以及反對的發展。

中國的國力相對的增長,是包括台灣人在內的中國人努力的成果。也是國際支持與援助的成果。

台灣和美國,和中國相比較,不是衰退,而是「相對實力」的變遷。

4. 「小國外交」無法持續,因為國際形勢轉變,也是因為台灣「改變現狀」這是大勢所趨。

馬政府主動的外交休兵,在中美兩國之間站穩立場,包括以國際法處理太平島的主權,不挑釁,也不回避,是比較合宜的外交政策。

蔡英文的政策「我們的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但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除了善意不夠,基本上是採用的「維持現狀」的政策。

川普想利用台灣作為工具,對付中國,這是川普未上任前,就已經開始的策略。

蔡英文用了幹話王賴清德,激怒了中國人民,造成中國政府必須回應中國人民的需求,讓兩岸關係以及台灣的外交受影響。

「『一中一台』是事實」不需要成為一種「主張」,過度的「主張」,是不必要的挑釁。

不過美國的支持,又豈能錯過?

5. 台灣應該如何因應?

我覺得換下賴清德是一個「外交休兵」的舉動

讓賴清德參選,進而用選票展現台灣人的意志力,也是恰當的表現。

首都市長選舉,無法自外於國際情勢的演變。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ylanW&aid=112139588

 回應文章

台灣政經索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5/27 23:17

安危在是非 ,不在強弱;存亡在虛實,不在眾寡

先總統 蔣公 中華民國五十五年二月十九日 對國民大會第四次大會開幕致詞


目前匪我形勢的相較,實為敵弱而我強、我實而敵虛、我眾而敵寡,且比之以往革命任何階段,都遠為優勝。

賴、蔣 兩位 誰比較 阿Q

微笑的賴清德

微笑的賴清德


我的部落:台灣政經索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