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7/25 23:57:56瀏覽450|回應4|推薦0 | |
1. 這本來就是中國主導的國際活動。 1992年1月27日地區代表在北京通過成立的組織 這是1989年以後,中國要走向國際,在中國的影響與支持下所辦的活動。 目前中國沒有這種需求。 2. 成員不是以「國」為範圍,而是以奧會模式舉辦,總共有八個成員:
中國有政治影響力的,絕對超過3票,北韓應該都是跟著中國投票。 奧會模式凸顯了中國的地方,香港和澳門的地位,中國要挑戰奧會模式,目標不會是只有台灣。 如果中國以「地方」來辦國際賽事,中國可影響的票數更高。繼續以「奧會模式」來舉辦國際的活動,應該算是善意。 不然每個中國一線二線城市輪流主辦,台灣永遠輪不到。 2. 本來以前參加過的運動員,可能明年本來就不參加 因為從明年開始,改為「青少年運動會」。而準備明年參加的,可能從來也沒有參加過。 它的重要性在中國改變策略,大國崛起後,已經消失。 改成「青少年運動會」,可能本來就是要讓他消失。 ** 這個事件和過去台灣國格被羞辱,激起國內同仇敵愾的氣氛,乃至於統獨支持的板塊轉移不同。 沒有中國的支持,本來台灣就不可能獲得代表權。 這次台灣被影響,主要是台灣自己要挑戰「奧會模式」。 結果是「取消活動」而不是不讓台灣參加,這是「息事寧人」,我認為這也是善意。 ** 用「國內的公民投票」來挑戰奧會模式本身就是一個無腦的活動。 奧會模式是由沈君山居中協調所建立,沈君山當時不是政府代表,是民間代表。 沈君山和紀政熟悉,根據沈君山的自傳,兩人好像還有過一段情。由紀政來挑戰沈君山的「奧會模式」,其中應該有不少故事。 奧會模式建立的時候,台灣的國力,比現在強的多。政府無論什麼名字都沒辦法。「奧會模式」當時算是成就,現在不應該是被改革的對象。 要挑戰奧會模式,應該是海外活動,不是國內活動。不過過度挑戰,製造友邦的困擾,不是一個負責任的國家應該有的行為。 「國內的公民投票」通過之後,就像一個老鼠決議在貓的脖子上掛鈴鐺,只有「自爽」的意義。做出一個做不到的決議,自取其辱而已 ** 台灣比較好的國際關係策略,應該是檢討那些無法用奧會模式參與的國際活動,而不是檢討已經可以參加甚至於主辦的活動。 不過讓國際活動因為台灣辦不了而不辦了,台灣的能見度的確比被趕出去,不准參加要好。 這種負面成就多了,在國際上不會被歡迎。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