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5/11 17:08:59瀏覽6716|回應1|推薦34 | |
想探訪太陽系外的星球嗎?最好的選擇就是離我們最近,僅在4.37光年外的半人馬座α(Alpha Centauri)。它是夜空中第4亮的星,古中國叫它「南門二」。後來發現那不是一顆星,而是是三顆恆星互相環繞的恆星系。天文學家還沒有觀察到那裡的行星,不過並不代表不存在。有研究人員用電腦模擬那裡行星形成的過程,認為那裡應該有幾顆行星。如果真是如此,那裡的行星上面的天象應該十分奇特,抬起頭可能可以看到三顆太陽,或者應該說兩顆太陽和一顆比較大的紅色星星(第三顆星星距離比較遠),可能比星際大戰的tatonni更棒。話說回來,這只是理論預測,也可能沒有行星,即使有也未必適合居住,更別提是否有外星人。因為半人馬座α就在太陽系的「後院」,是人類進入銀河系的當然跳板,因此一直是太空粉絲和科幻作品注視的焦點,甚至是殖民太空的目的地,成為未來人類的第二個家。 (2016/8/24 更新:天文學家在半人馬座α發現了一顆適合居住的行星,:Proxima b。你不會再找到離我們更近,在適居帶的類地行星,人類運氣真好。半人馬α是一個三顆恆星互相環繞的恆星系。這一次找到的Proxima b幾乎貼著那裡最小的恆星Proxima Centauri公轉,但是因為Proxima Centauri比太陽小得多,亮度只有太陽的0.17%,因此那裡的溫度不冷不熱,可能有液態水。人類殖民宇宙的可能性突然大增,人類運氣真好!) 半人馬座α和太陽系的比較。如果把他的主星Alpha Centauri A放到太陽的位置,那麼他的副星Alpha Centauri B的橢圓軌道大約是在土星和天王星之間。第三顆星Proxima Centauri是全宇宙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直徑只有木星的1.5倍,位置遠遠在這張圖片之外。 電腦模擬結果認為Alpha Centauri可能有四顆大顆的氣體行星。(圖片來源:Guedes et al.,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8) 4.37光年這在宇宙中細如髮絲的距離,卻是人類無法跨越的鴻溝。如果把4.37光年等比例縮小成台灣高鐵的長度,再把地球放在起點站,已經航行了快半個世紀,離地球最遠的太空船航海家一號才剛剛離開不到150公尺。放眼當今人類擁有的太空推進技術,沒有一個能讓人在有生之年看到其他的恆星系。 20年到半人馬座α的「突破攝星」 為了達成這個夢想,俄國億萬富豪Yuri Milner大膽提出「突破攝星」(Breakthrough Starshot)計劃,發展速度高達光速五分之一的「星片」(StarChip)微型太空船,在20年內到達半人馬座α。20年~看著它發射的人大多數可以活著看到結果,這個看似天方夜譚的計畫真的能實現嗎?半人馬座α值得花這麼多資源探險嗎? 「突破攝星」找了不少大牌科學家來背書,新聞裡只有講物理界的大哥大霍金博士。我對中間的白髮老先生抱不平,他是大名鼎鼎的戴森。沒錯,我常講的「戴森球」就是他最先提出的。右邊第二個黑人女士是「百年星艦計劃」的主持人。 這個計劃有兩個重點:1)使用的「星片」微型太空船只不是和郵票一樣大的晶片,外加一個4x4公尺見方、被光推動的「光帆」,自己沒有(或只有一點)動力和燃料;2)要先在地球上建造大型雷射光陣列(好像星際大戰的死星)集中許多小功率雷射成超強雷射,瞄準配備有「光帆」的小型太空船推進到光速的五分之一。類似的的觀念以前也有個提出過,但是「突破攝星」希望找一個可行性最高的組合。 這是有史以來最快太空船速度的1000倍,可能嗎? 這個計劃這主角是一個叫做「光帆」的太空推進技術。如果你不知道什麼叫「光帆」,或者不知道這種推進技術有什麼優點,可以先看這篇。簡單來說就是用光推動的帆船,好處是不需要攜帶燃料,讓太空船輕巧容易加速。光帆聽起來很簡單:在太空船上張一面反光塑膠布罷了。光的來源可以是太陽,也可以是人造的雷射。 我的答案是:不可能,但值得一試,也應該去試。 先說為何不可能。 (上)星片太空船到太空後會展開4公尺見方的反光塑膠薄膜,就是光帆。星片本身並沒有動力。(下)這一個光帆需要地面上一個很大的雷射陣列來推動。 小的太小 這個計劃有一個很重要的偷吃步:把太空船做得很小,就更容易達到高速。一個郵票大小的星片太空船一定可以裝得下照相機、電腦、通信...手機裡該有的都有,未來還可以加裝人工智慧,能夠自行決定該觀察什麼。不過有一個關鍵組件不能裝進晶片裡:夠大的電池,裡面要有足夠的能量傳遞信號到4.37光年外的地球。即使是高儲能的RTG,但星片能夠把電磁波的信號傳遞四光年嗎?你口怎麼了袋裡的手機送信號的距離不過數公里。 億萬富豪Yuri Milner手上拿的就是星片太空船的藍本。 大的太大 根據他們的估計,需要在個10分鐘內對配備光帆的小太空船放射1 Terajoule的光能,這相當於1.6%廣島原子彈的能量。聽起來還好嗎,錯——這根本是天文數字,注意這是雷射的能量,但是這「雷射砲」需要用好幾十倍的電才能產生這麼大的雷射光能。我保守估計要20 Gigawatts,那是7.5個核四廠的容量!即使技術可行,但是有誰願意花錢投資蓋這麼多沒有報酬的電廠? 亮的太亮 這裡的小型太空船「星片」其實只是一個郵票大小的晶片,配置了一個4x4公尺見方,由反光塑膠薄膜組成的光帆。反光能力越強,越能把光線的動能轉為太空船的動能,產生更大的推力。因為這個太空船很輕,當然就能很容易加速。但是有個問題:目前世界上沒有百分之百反光的東西。頂尖光學研究用的鏡子能夠反射99.9%的光線已經很不錯了,剩下的0.1%的能量被鏡子吸收。一般來說這沒什麼,但是現在把1.6%廣島原子彈的能量集中在超級平滑反光的光帆上,這可憐的光帆雖然只吸收0.1%的能量,但是早就被燒得灰飛煙滅了。除非未來有反光效率好很多很多的材料(例如有奇異光學特性的超材料Metameterial?),否則這只不過是在太空中的昂貴紙錢而已。 為什麼應該要試一試 因為未來的潛力太大了! 有人說做這樣沒用的東西幹嘛?這麼想就太沒志氣了,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假以時日經過腦力激盪,當然就可能把不可行的計劃變成可行的。 即使到後來沒有辦法做出到半人馬座α的太空船,這樣的技術仍然非常有用,我隨便想就可以想出好幾個:
望遠鏡中的光環其實是重力透鏡的效果,有中間黃色星星的重力透鏡扭曲後面的光線。
如果能夠在別的星球附近建造雷射太空站,就可以讓往返的太空船如同坐纜車一般運作。
快來追蹤火星人 相關閱讀: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