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如何為我們的太陽系製造一個戴森球
2015/10/29 15:02:31瀏覽14751|回應10|推薦41

如果你來這裡是為了選購吸塵器,對不起,你走錯了地方。 我知道圓鼓鼓的戴森吸塵器很夠力,但我要說的「戴森球」(Dyson Sphere)是宇宙級的。

「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偉大的外星文明更可能留下明顯的痕跡。最近越來越多天文學家要尋找外星人的「科技標記」(Technosignature),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供應先進文明龐大能源需求的「戴森球」,那是把恆星包起來的巨大太陽能電廠,吸收恆星級的能量,前一陣子還說可能找到了外星人的戴森球。但不要以為戴森球是外星人的專利,如果地球人不要沒事相殺,不製造全球暖化,現在卡爾達肖夫K=0.73的地球文明早晚有一天會邁過卡爾達肖夫第一級K=1的境界, 若不在尋找太陽系內其他的資源,就會面臨能源供不應求的窘境。(不清楚為文明分級的「卡爾達肖夫指數」嗎,參考《高等外星人都到那裡去了?》。


圖片中是以地球軌道為半徑的「戴森球」,把太陽包在裡面,吸收太陽光為能量,不過這樣的設計並不實際,特別是3公尺厚,非常浪費材料,也很難有牢靠的材料能支持這麼大的結構。(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想像在不知名的將來,地球文明已經進入K1文明,石化燃料早已用盡,核融合電廠已經飽和,地面上能用的空地已經蓋滿了太陽能板,甚至在地球軌道上也擠滿了太空太陽能電廠,但是能源還是不夠,地球上已經沒有任何資源可供開發。最好能源來源就是太陽。我相信戴森球不是吸取太陽能最好的辦法,不過我不知道其他辦法,所以大家將就點,讓我們一起為地球的未來用大量太陽能板把太陽包起來,做一個戴森球,吸收全部的太陽能。


日本的宇宙機構JAXA構想中的太空太陽能發電廠,就是有一大片太陽能面板的人造衛星,發出來的電用微波傳回地球。這種發電廠可以說是戴森球的雛型。(圖片來源:JAXA)

等一等,要把太陽包起來?這還了得!藝文界人士一片譁然,要求當時的地球聯邦政府踹共。有人說省電才是王道,有人號召「用愛發電」,更有人喊出「我是人,我反戴森球」。可惜這些口號得不到機器人、生化人的共鳴,啊他們本來就不是「人」嘛。就開工吧!


該用哪一種戴森球?

一般人想到的戴森球是一個圓形的空殼,為了不會擋住照在地球的太陽光,圓殼最好在地球軌道的外側。如果這個殼的半徑就是地球軌道的半徑(1 AU),殼的厚度是超薄的十公分,這樣的戴森球所需要的材料的體積仍然是地球的3.2倍——結果戴森球還沒做好地球就GG了——行不通。

所以野心不要太大,讓太陽能板離太陽更近,殼就能更小,光電轉換效率也更高。也不需要把太陽全包起來,用最簡單的方式:讓密密麻麻一群太陽能板各自如同人造衛星一般環繞太陽公轉,變成環狀的「戴森雲」。


要多少資源?

雖然已經縮小了工程規模,但仍要耗費許多材料,哪裡來?地球是家,當然不能動,所以只有兩個選擇:水星和金星。它們雖然有史以來是文人騷客歌詠的對象,但是對地球實際影響不大,有天文學家甚至認為水星在50億年後有一點點可能與地球相撞——放肆!原來水星就像盲腸一樣,為了斷絕後患,乾脆割了吧。

可惜水星的質量只有地球的5.5%,而且不是百分之百都是有用的材料。這個「戴森環」做出來一定有點寒酸,讓來訪的外星人見笑。不過沒關係,這是太陽系內的第一期工程,以後再擴大。


地球、金星、火星、水星、冥王星的大小比較。(圖片來源:Imagineeringezine)

第一期工程:水星 Bye bye

地球一開始要送一大群機器人到水星幹活,它們有先進的3D列印技術、用當地的材料,自我複製,又利用水星上豐富的矽製造太陽能板。不過一開始要吃老本,靠著地球上傳送來的能量讓工程繼續。牛津大學的George Dvorsky計算過,把水星拆光光需要的能量,要全世界依照目前產能連續工作200億年才辦得到,哇咧宇宙大爆炸到現在才138億年勒。還好那時的地球已經比現在厲害很多,不過也要花數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做得好,後來水星附近的太陽能廠漸漸能自給自足,進而有多餘的能量送回地球。


在別的星球使用3D列印並不是什麼新聞,這是美國NASA計劃在月球表面用3D列印機器人蓋房子的想像圖。(圖片來源:NASA)
 

水星的照片,其中的顏色代表表面上不一樣的物質成分。(圖片來源:NASA MESSENGER)

這個戴森雲在地球軌道的內側,不會擋住太陽光嗎?如果陽光照不到地球,那豈不是生態浩劫,植物先死光了,動物也活不了多久?其實還好,用水星做的戴森雲就在原來的水星軌道旁,而水星軌道和地球軌道並非完全平行,因此原則上戴森雲1年只有兩次會遮住地球。如果真的不放心,可以讓那些太陽能板有類似百葉窗的設計,必要時可以打開讓太陽光通過,不會毀了地球的生態。


水星的軌道(黃色)與地球的軌道(藍色)有一點偏斜,因此戴森雲只有每年的5月和11月會遮住地球。

如果這個「戴森雲」只能捕捉太陽光的1%,光電轉換率50%,當這個工程完工後地球已經是卡爾達肖夫第1.5級,光就能量來說,那時候想要再拆一個水星只要兩個月。


第二期工程:金星 RIP

水星拆完,就輪到金星。它的質量是水星的15倍,如果依法炮製,用金星為材料製造的太陽能板送到水星附近,加強第一期工程的「戴森環」,就可以把能量產能增加15倍,卡爾達肖夫指數增加為K1.6。


金星是地球的雙胞胎,大小重量都和地球類似,比水星大得多,可以提供不少材料。(圖片來源:NASA)

第三期工程

有了這麼大的能量來源,就可以用更厲害的辦法拆解星球。還在用機器人和3D列印?太遜了。現在可以引導這些能量在行星產生核反應,重組原子內部結構,把行星本來的金屬、岩石、氣體等裡面的元素全部打爛再組裝成其它元素,比如只有幾層原子厚,類似石墨烯(Graphene)的吸光結構,在太空中自組裝(Self-assembly)成為又大又薄的太陽能板。這麼輕的材料不需要靠公轉產生的離心力來抵消太陽的引力,反而可以利用來自太陽的太陽風變成「戴森泡」(Dyson bubble),更厲害的是這麼大的宇宙級結構是由單一分子構成。如果有不長眼的彗星隕石把它打破一個洞,那時候的奈米技術應該可以利用自組裝讓它自行修復,若是有21世紀初的人坐時光機器到那個時代,恐怕會以為那是個有機的生物體。這個戴森泡可以吸收整個太陽的能量,地球就可以達到卡爾達肖夫第二型K2文明。


石墨烯是碳原子組成的六角型平面薄膜,只有一個碳原子厚度,質地強韌,有很多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質。標準的石墨烯幾乎完全透明,但是如果能調整它的排列結構,也可以改變這種材料與光的交互作用,成為另類的太陽能板。(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以石墨烯做出來的戴森泡又輕又薄,如同肥皂泡一樣,只是肥皂泡是靠著氣壓把它撐開,但是戴森泡靠的是太陽發送出來的太陽風撐成球型。(圖片來源:Halo)

然後呢?

如果地球文明真的有這麼好命,還在不斷增長,那麼太陽系內就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提供這麼大的能源需求。唯一的生存機會就是向外發展,進攻別的恆星。銀河系的朋友,小心,像瘟疫一樣的地球人來了!


快逃命啊,地球人來了!(圖片來源:Escape From Planet Earth)


相關文章:


參考資料:


附:

很多朋友問:「為什麼外星人要用太陽能,難道不能用更先進的核融合嗎!」

既然是高等的外星人,只對“天文數字”等級的能量有興趣。

核融合反應有很多種,若用 "氘 + 氚 —> 氦4 + 中子 + 能量(17.58 MeV)",來產生太陽一秒放出的能量,各需要0.8公里立方的氘重水D2O和氚重水T2O。地球海洋裡的H2O中只有0.016%的D2O,所以需要15公里立方的水提煉出氘。氚~就先不管了。這只是太陽*一秒*放出的能量,這就叫做天文數字! 我們的太陽每一秒鐘也需要消耗400萬噸的質量。想要有真正取之不盡的能量,還是得靠恆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太陽能。

註:氘(D)、氚(T)都是氫(H)的同位素,分別比氫元素多了一、二個中子。


歡迎光臨我在臉書的家
火星軍情局

Create Your Badge

free counters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rVader&aid=34343779

 回應文章

wawa
2021/09/20 03:40
如果核融合技術相當成熟,其實不需要戴森球的。如果你說地球資源有限,最近的是水星、再來是月球都有豐富的氚,如果你嫌不夠,那麼就到木星取用氫資源吧!

我認為戴森球的使用是蠻不切實際的,一則耗費太多建設資源,二來你無法完全掌握太陽的變化,無論是重力、閃焰,太陽風的變化與戴森球的平衡,認真考慮過嗎,現今技術可行嗎?

你能在月球建立太陽能資源傳送,是目前技術上最可行的方法!更別說移民其他星球,需要的是離線資源,你以為太陽帆能把人類送到多遠的地方?如果要大量移民,那些都是過度期的技術!

一個高度發展的外星文明,與其拿恆星當能源上的資源,不如拿一個棕矮星當資源,這還更實惠!(wawa@cmuh.org.tw)

76肌
2021/04/12 09:53
2021年,氣候變異、流行疾病...看來擔心未來能源是多餘的!!

我的名字
2019/07/14 00:06
投胎轉世真的存在嗎?

speed888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1/14 08:55
請問反物質能源若開發成功,是否可能取代戴森球?
火星情報總長(DrVader) 於 2016-01-15 13:51 回覆:

如果宇宙有一個角落蘊藏豐富的反物質,那當然是極為珍貴的資源。然而物質與反物質可以互相吸引,因此在宇宙誕生之初就互相抵消掉了,只是物質比反物質多了一點,變成我們今天以物質為主的日月星辰。這也就是說,現在宇宙殘留的反物質非常非常少。

如果沒有自然的反物質,那就只好人工合成,歐洲的粒子加速器LHC就曾生產過很小很小的反物質。但是合成反物質要耗費大量能量,結果是耗費能量來製造能量,當然更不划算。


某人
2015/11/15 01:55
http://technews.tw/2015/11/15/unh-led-study-solves-mysteries-of-voyager-1s-journey-into-interstellar-space/
還沒離開太陽系!?(is96145@gmail.com)
火星情報總長(DrVader) 於 2015-11-20 14:51 回覆:
或者可以說太陽系並沒有明確的邊界

TM
2015/11/06 12:51
我一直覺得戴森球是個大而無當的產品,如果人類的科技能走到這個地步,難道不會有梗好的選擇嗎?核融合不能成為選項嗎?太陽能量的來源不就是核融合反應嗎?或許屆時人類已解開暗能量之謎進而可加以利用(tmchentw@hotmail.com)
火星情報總長(DrVader) 於 2015-11-06 15:24 回覆: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慮。核融合也需要燃料,太陽的核融合反應每秒鐘消耗40,000公噸的質量,地球沒有本錢這樣吃自己的老本。

kevin
2015/10/31 09:19

What is the gravitional impact to earth when Mercury and Venus are gone? I would say earth would be further away from the Sun. Is that correct? This Dyson Sphere is not really a good idea.

火星情報總長(DrVader) 於 2015-11-03 09:39 回覆:
這兩顆行星的重力對地球的影響微乎其微。但不論如何,我猜戴森球的建造很難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吧!

讀者
2015/10/30 21:20
看過youtube裡外星人的模樣兒
据說有高大,矮小2种外星人
真的嗎??

外星人不比地球人好看
不要被你們嚇壞 就不錯了^^
火星情報總長(DrVader) 於 2015-10-31 08:26 回覆:

Youtube真的這麼說過嗎?那當然是真的咯!(誤)

網路上的消息不可盡信。


讀者
2015/10/30 21:13
這些想法有真正在進行嗎?
會不會地球能源耗盡時
你們等還沒作好1個戴森球?
火星情報總長(DrVader) 於 2015-10-31 08:24 回覆:
人類離一天還有很長很長很長的路要走,不過沒有準備當然就做不出來。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0/29 18:16
好文 讚
火星情報總長(DrVader) 於 2015-10-30 14:35 回覆:
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