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怎麼做個好父母?
2008/05/10 16:11:04瀏覽1151|回應0|推薦3

  養兒容易育兒難,父母應該怎麼帶小孩,是門很深的學問。小孩的個性決定他的命運,一個孩子前途,受到情緒與個性的影響,遠超過學識成績與智力。父母對孩子情緒與個性的影響,遠超過學校老師。老師都需要上過許多教育與心理的課程,大部分的父母卻沒上過課就當了父母,還不明白怎麼教育小孩就已經成為小孩的爸媽了。隨著時代的不同,老師都需要修習許多心理課程了,對子女心理影響更多更大的父母,更應該多學習心靈成長的課程。

  父母教養子女的時候,應該要注意什麼事情呢?首先,小孩有他們天生的樣子,也有他們要走的路。教養小孩就像是種花一樣,只能一看著枝葉長出一邊順著花的特性去培養。種花的技巧,固然會影響到花朵長的是否茂盛是否美麗,開出什麼花朵,還是種子本身的傾向所決定的。父母要注意小孩不是一張白紙,也不是一團黏土,不是父母要塑造成什麼樣就可以塑造成什麼樣子的。當爸媽的人盡量尊重小孩原本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他自己獨特的樣子,不是誰的產品,也不是誰的財產。

  養育小孩不可能一切都由父母主導,而是要順著小孩的特性去誘導去發展。種花的人可能會以種出的花朵是否美作為自已的成就,當父母的人,可不能用小孩的成就作為自己成就感的來源。當父母把子女的成績單當作自己的成績單,難免會過度介入子女自我的成長,影響小孩的發展。過度關心的父母就像是在埋藏種子的土地上壓了一塊大石頭,終將影響種子自身的生長與茁壯。

  其次,父母一定要給予子女適度且足夠的肯定與認同。父母的認同與肯定對於小孩的心理來說,就像是陽光與水對於植物來說一樣的重要。小孩在心理上都需要認同肯定才能長大,就像是小孩身體都需要喝奶才能成長。肯定給得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父母給的肯定太多,會寵壞一個小孩,父母給的肯定太少,子女成長會持續缺乏自信,容易害怕焦慮。在東方的社會比較常看到的是給子女的肯定太少,這樣的狀況會讓孩子的心靈慢慢變得乾涸枯萎。

  植物幾乎都需要陽光,哪裏有陽光,植物就會向哪裏傾斜。小孩的心靈需要認同就像植物需要陽光一般,什麼地方有認同,誰給他們認同感,他們就會順著傾靠過去。常常有父母抱怨,怎麼子女老是只聽朋友的話、不肯聽父母的話。當小孩跟父母相處的時候,得不到認同感與肯定,就不得不從朋友那邊獲得肯定與認同,行為也傾向跟朋友一樣,這是爭取認同的必然趨勢,作父母的人也無可奈何。

  好的領導不是用威脅逼迫的手段,帶人要從心帶起,父母帶領子女也是一種領導,也是要從心帶起。父母認同子女,子女便會慢慢認同父母,父母肯定子女,子女也會肯定父母。肯定的力量,是一種正向的力量,對小孩情緒的發展,情緒智商的提昇,有很大的助益。

  小孩都是從父母親的眼神與表情當中看到自我的價值,爸媽的臉就像是小孩的鏡子一樣,讓他們看到自己生存的價值,看自己是不是值得他人喜歡疼愛的。父母從眼神中自然傳達的肯定,慢慢會累績成為小孩的自我肯定,父母從表情中傳達的認同,慢慢會成為子女的自我認同,給予小孩活下去的自信。眼神與表情,是父母傳達認同肯定的工具。

  父母應該怎麼給予小孩肯定的感覺?最簡單且直接的方法,便是稱讚。打從心底發出稱讚,最能夠讓小孩感到自我的價值,讓子女覺得生命有意義。誠心誠意的鼓勵與讚賞,是小孩活下去的精神食糧,也是心靈成長不可或缺的因素。

  有一些父母會說,孩子表現得不好,要怎麼稱讚,當我們用很高的標準看子女的時候,當然會覺得小孩不夠好。如果我們把每一個小孩的出生與成長,都看作一件超級神奇的事情,我們便比較能夠珍惜這個奇蹟,包容尊重每個小孩。經歷了多少神奇的事情,一個小孩才能呱呱墜地誕生出來,精密的腦子,只要稍微出點錯,便有可能造成發育的問題。只要一個孩子順順利利成長,都是一種福氣,都是非常值得穩讚的事情,父母不需要定下一堆更高的要求,反而該把對小孩的要求標準降到最低,只要孩子不傷害自己或他人就是符合標準,如果孩子低於這個標準,便需要制止與處分,只要小孩比這個標準更高,便是值得讚賞的事情。沒有差別的稱讚會寵壞小孩,沒有差別的處分,會抑制自女的成長。鼓勵、肯定、稱讚的力量遠比強迫、要求、處分來得有效力。近百年來,西方的父母對小孩的稱讚與鼓勵遠比東方父母更多,這樣的親子教育下成長的西方小孩,不僅不會志得意滿,反而更是可以自在發揮個人創意與專長,更努力追求自我的成長與成就。

  帶小孩好像放風箏,只要拉住風箏繩,然後就儘管讓風箏飛出去。放手讓風箏去飛,它才飛得高。緊緊抓住的風箏,無法飛得高。小孩只要拉著繩子不要變壞,就儘量讓孩子去飛翔吧,也許小孩自己飛翔的成就,比我們控制之下的成長,還要來得更高更遠。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rSoul&aid=1855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