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2/03 21:48:05瀏覽12973|回應0|推薦7 | |
羅丹的「地獄門」 羅丹的雕塑與故事 楊遠薰 「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羅丹(Auguste Rodin) 羅丹是法國二十世紀最著名的雕塑家,享有「現代雕塑之父」之譽,更有人稱之為「自米開蘭基羅(Michelangelo)以來最偉大的雕塑家」。 羅丹(Auguste Rodin,1840-1917) 他一生創作豐富,著名的作品甚至複製數件,為全球各大美術館所蒐藏。因此蜚聲國際的代表作如「地獄門(The Gate of Heaven) 」、「沉思者(The Thinker)」、「三個影子(Three Shades)」…在巴黎的羅丹藝術館有之,在美國費城的羅丹藝術館與日本東京上野的西洋美術館亦有之。此外,記憶裡,華府的國家藝廊有他的「吻(The Kiss)」等作品,北加州的史丹佛大學校園裡亦矗立著幾尊他鑄的雕像。 我對藝術並無專精,僅是個有機會便多少看一點的旅人。由於羅丹的雕塑被稱為「力與美的至臻結合」,所以每逢有他的作品,我便去見識一番。但直到今秋在巴黎參觀羅丹藝術館,才對他的作品有較完整的認識。尤其在參訪後讀了他與卡蜜兒‧克勞黛爾(Camille Claudel)動盪的愛情故事,一種悵惘的情愫竟在心頭縈繞數日。 壞了鼻子的人(The Man with the Broken Nose) 羅丹於1840年生於法國巴黎,自幼喜愛藝術,年少即就讀美術學校,但在三十七歲之前的藝術生涯並不順遂。 他三度報考巴黎美術學院(Ecole des Beaux-Arts),皆名落孫山。二十三、四歲時,以一尊頗為自豪的「 壞了鼻子的人(The Man with the Broken Nose)」參選法國沙龍,卻連續兩年皆落選。 1870年, 在成名前的這段困頓歲月,羅丹身邊始終有一位名為Rose Beuret 的堅忍女性。她為他生育一子,也照顧羅丹失明的父親,長期默默支撐一個家,讓羅丹無後顧之憂地朝當藝術家的目標前進。 1877年,回到法國的羅丹總算以一尊「青銅時代(The Age of Bronze)」的人像入選法國沙龍,引起矚目。隔年,他復以一尊「施洗者約翰」的雕像再度入選沙龍,此後日漸在藝壇發光發熱。 The Age of Bronze (青銅時代) 1880年,法國政府計劃興建一座工藝美術館,委託羅丹為該館製作一扇大門。羅丹對這項委託極為審慎。他思及著名的義大利佛羅倫斯聖約翰大教堂的青銅浮雕大門為「天堂之門」,乃欲以義大利最偉大的文學家但丁(Dante Alighieri)著的《神曲》第一篇〈地獄〉為主題,製作一扇充滿人性情慾、罪惡與悔恨的「地獄門」。 結果,這個工藝美術館沒建成,羅丹卻為這扇門耗盡三十七年之餘生,而這扇門亦將羅丹的藝術生命推至最高峰。「地獄門」上的「三個影子」、「沉思者」與「吻」等浮雕後來皆被複刻成獨立作品,成為家戶喻曉的羅丹代表作。
三個影子(羅丹名作) 「三個影子」座落在「地獄門」的最上端,最左邊者為亞當,其餘兩個是他的影子。亞當因為偷吃禁果被逐出樂園,充滿罪惡感,因此身體彎曲、頭部朝下、臉上充滿痛苦與羞愧的表情。 「沉思者」坐在「三個影子」的正下方。據說羅丹原本要刻《神曲》的作者但丁,讓他坐在高處,縱看慾海人世。然而但丁是一位終年穿著袍子的學者,這尊雕像卻是位裸男,比喻不很適當。後來,羅丹依一位助手之建議,將之命名為「沉思者」。 沉思者(The Thinker,羅丹名作) 在「吻」的作品裡,一對熱情接吻的男女身體糾纏,係在描述但丁的〈地獄篇〉裡一對偷情的叔嫂被哥哥發現後被殺死的故事。這座雕像原先刻在門上,後被移出,為羅丹另一著名的代表作。
羅丹本人想必十分瞭解人性的弱點及情慾與理性的挣扎。他成名後,即不時有緋聞傳出。1883年,他在代友上課時,認識了青春美貌且對藝術充滿熱忱的女學生卡蜜兒(Camille Claudel),頓時迸出熾熱的愛情火焰。 卡蜜兒那年芳齡十九,來自一個富裕的家庭。因為自幼喜愛雕塑,在當時巴黎藝術學院尚不收女生的年代,她即在父親的支持下,至一位名雕塑師處學習。在那兒,她遇上四十三歲的大師羅丹,開始一段不尋常的際遇。 Camille Claudel (1864-1943) 羅丹不久聘卡蜜兒到其工作室工作。此後九年,卡蜜兒成了羅丹的情人、繆思、模特兒、助手兼弟子。羅丹為她賃屋,與之同居,但同時亦讓Rose 繼續維持他們的家。 有了卡蜜兒後,羅丹的創作力與創作量俱增,各界的委託源源不斷,藝術生涯登峰造極。卡蜜兒追隨在大師身邊,亦陸續完成一些出色的作品,兩人可謂相輔相成,然在看似恩愛甜蜜的同時,卻又暗潮起伏。 羅丹作品 首先,作風前衛的卡蜜兒與持傳統觀念的母親及妹妹不合,播下日後悲劇的種子。其次,她與羅丹的關係亦不平穩。她不甘長期屈居小三,但羅丹不願離棄長期的糟糠伴侶,三人的關係就這麼曖昧不明地發展著。 然後,在藝術的發展上,卡蜜兒起初視羅丹為導師,後來卻視羅丹為對手。她覺得自己的創意與聲譽皆被羅丹攫走,兩人的間隙逐日加深,終至在1892年宣告分手。但實際上,他倆的關係直至1898年才完全決裂。 離開羅丹後的卡蜜兒致力創作,力圖建立自己的藝術地位,但卻拿不到藝術委託或經費贊助。在挫折下,她懷疑羅丹從中作梗,每聽到羅丹的名字,便震怒異常。 種種失意造成嚴重的燥鬱症,卡蜜兒後來甚至精神失常,動手摧毀大量自己的作品。然後,在向來支持她的父親去世後,她的經濟陷入極端困難,生活窘困如街民。1913年,卡蜜兒被家人送入精神病院療養,此後不再創作。 她在精神病院一共住了三十年,至孤寂離世。這期間,她的醫生曾證明她可以出院,數度發函給她的家人。但她的母親以年紀太大、無法照顧她為由,不願將她領回。在這漫長的歲月裡,她的詩人暨外交官的弟弟一共去探望她七次,她的妹妹僅去看她一次,而她的母親則自始至終都不曾去看她。
卡來市民(羅丹名作) 相對於卡蜜兒的落魄潦倒,羅丹的晚年則大鳴大放。1900年,他在巴黎世界博覽會展出150 件作品,奠下他在世界藝術史上頂級大師的地位。此後,世界各國爭相邀請他作巡迴展出。 他擁有一個極優秀的工作團隊,不斷推出新的作品,作品皆為全球各大美術館爭相蒐藏。他交往的對象常是世界名流,一度甚至傳出他十分迷戀美國現代舞星鄧肯(Isadora Duncan)。 施洗者約翰─羅丹作品 但羅丹絕不是無情之人,至少下面兩件事可作證明。 1916年,他與法國政府簽下合同,由他捐贈所擁有的作品與蒐藏品,由法國政府在他與其他藝術家合租為工作室的拜隆大廈(Hotel Biron)成立羅丹藝術館。羅丹在這合同裡,要求保留一個房間,陳列卡蜜兒的作品,讓卡蜜兒與他一起名留於世。 1917年,羅丹終於與共同生活了53年的Rose Bueret 完婚。兩人於那年先後去逝,合塚長眠。羅丹享年77歲。
座落拜隆大廈(Hotel Biron)的羅丹藝術館 1919年,在巴黎的羅丹藝術館正式揭幕,此後訪客絡繹不絕,為巴黎帶來不少觀光財。如今,在巴黎的羅丹藝術館有兩處,一處是拜隆大廈,另一處則是羅丹與Rose在巴黎市郊的寓所。兩處陳列的作品多達6,600件。 拜隆大廈座落在巴黎市中心Varenn地鐵站附近,交通方便。大廈本身是一棟十八世紀的典雅法式建築,周遭花園環繞。一進門,但見碧草如茵,尖錐狀的樹欉修剪得十分齊整,馳名國際的羅丹代表作「地獄門」、「沉思者」、「三個影子」與「卡來市民」…等散佈在綠意盎然的樹欉間。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