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4/20 12:30:23瀏覽1435|回應0|推薦3 | |
愛荷華的歲月(上) 楊遠薰 我常覺得阿加與我像對隨緣的旅人,搭乘生命的列車,一站站地停,一站站地過。走過後來,驀然回首,都驚訝當年的歲月怎地消失得無影無蹤! 愛荷華是我倆年輕駐足的地方,有我們青春的腳蹤與孩子們的笑影,如今回想,真是懷念。我們在愛荷華七年,建立了家庭與事業。當年的一些生活體驗與決定,著實影響著我們往後的人生。 那趟旅程,至今猶難忘。坐在顛簸的卡車裡,想著一對年輕的夫婦要到舉目無親的大草原開拓前程,我頓時真有「蓬車西征」的感覺。 下午時分,我們終於駛進愛荷華州立大學的所在地─艾姆斯(Ames)城,瞥見小城房舍井然,餐館、購物中心、診所、醫院、音樂廳一應俱全,頓像吃了顆定心丸。接著到大學,見校園遼闊,建築典雅,碧草如茵,鐘聲悠揚,感覺美國實在很發達,都處都很現代,去哪都沒什麼好怕的。後來,艾姆斯城都一度當選為「美國最適合居住」的城市呢。
我們到愛荷華未滿半年,女兒即出世。兩年後,兒子接踵而至。所以愛荷華的日子於我,是充滿奶瓶、尿布、乳香與孩子笑顏的歲月。 我在家當全職媽媽,天天看著小娃娃一點一滴地長大,內心充滿了喜悅。兩個孩子都有一雙烏亮的大眼睛,時常半夜醒來,要媽媽陪。許多個靜謐的夜晚,我們母女或母子倆就常靜靜地對視而笑。那雙漆黑的黑眸在許多年後,猶常在我腦裡縈繞。
孩子稍大後,每天早晚的社區散步成了例行之事。喜歡運動的阿柔常邊哼歌,邊使勁地踩小三輪車。貪舒服的阿智則愛舒適地躺在手推車裡,讓媽媽推著走。對門的小雷恩是阿智的buddy,每次看到我們要散步,就趕緊牽著他的小三輪車出來,加入我們的行列。 雷恩與阿智自包尿布起就是好朋友,每天都得在一起玩,兩家的媽媽也因此常輪流照顧小孩。街坊的小朋友很多,大一點的孩子常成群結伴地這家那家串門子,遠遠就可他們的笑聲。後來每年夏天,鄰居們便在我家對面的空地上舉辦街坊party。大人們喝啤酒、聊天,小孩們比賽騎小三輪車與小腳踏車,加油聲與笑聲響徹整個社區,成了在愛荷華生活的一個難忘回憶。
我們在艾姆斯城與都城迪莫伊(Des Moines)也有不少台灣朋友。兩地相距一小時車程,約有二十戶台灣人家。彼此互相照顧,往來密切,亦共組同鄉會。 每逢party時,太太們準備豐盛的菜肴,大人小孩歡聚一堂,大快朵頤,並且唱台灣歌、暢談台灣事,每每不到半夜不散。每星期五傍晚則是男生們打壘球的時光。在迪莫伊城杜雷克(Drake)大學執教的林宗光教授是壘球隊隊的隊長,每星期五傍晚一定開車載著三個的兒子到艾姆斯城,與愛大的台灣學生、教授們一起打球。每年春末,他就到處招兵買馬地組球隊,然後一群人浩浩蕩蕩地開車到中西部台灣人夏令會,參加壘球大賽。我有時帶著孩子到球場邊觀賽,見他們在球場生龍活虎地嘶喊、衝鋒,其熱勁簡直不亞於年輕的小伙子。
記得那時作酸辣湯,就把燙過的肉骨放進一個像燒洗澡水般的特大號鍋子裡,端到水龍頭下,嘩啦啦地一直注水。然後一邊燒那鍋湯水,一邊另爐子炒肉絲、香菇等作料。等放進作料、調好味,再調羹、加蔥花與麻油後,就成一大鍋香噴噴的酸辣湯。每次由阿加捧到會場,見大家排隊搖湯、搖得鍋底朝天時,自己都覺得很開心。 愛荷華的冬天很冷,時常整個冬季積雪不溶。有時見室外陽光燦爛,還以為是氣溫回升,但一出門,就凍得連呼吸都快結成冰。至於風雪天,那更是非把整個人埋藏在衣帽、圍巾裡不可。但是北國的孩子們不怕冷,即使冰天雪地,還天天穿著連身雪衣、雪靴與防水手套,戴帽子、圍巾與耳罩,在皚皚的雪地裡追逐、玩樂。 如此春去秋來,日子在安寧詳和中過得不知不覺。直到有一天,頓覺外面的世界已改變,方開始思索未來。 迷惘與轉折 住愛荷華時,很想念台灣的親人,常盼望孩子們大些後,帶他們回台探親。但等回到了台灣,卻有一種說不出的微妙感讓我惆悵。 八十年代是台灣經濟迅速成長的年代。社會充滿活力,處處蓬勃朝氣,人們亦顯得意氣風發。我的同學、朋友都正在職場衝刺,不是忙得沒時間見面,就是見了面,便談工作、褓姆或「二十四小時托」,似乎沒人像我那般興致勃勃地談孩子們成長的點點滴滴。 向來疼我的母親怕我從此在家當「煮婦」,不時提醒我:台灣新一代的女性已不作興自己帶孩子,往往一過完產假,便將娃娃交給媽媽、婆婆或褓姆帶。「每個人每天都穿得漂漂亮亮地去上班。」她說:「若不外出工作,從前書唸得再好也沒用。」 我本想驕傲地告訴她,我在美國學會做很多菜,包括種種台灣小吃。這下全都嚥了下去,畢竟在台灣,蘿蔔糕、炒米粉、糯米飯…滿街都是,沒啥稀奇。 站在繁華的台北街頭,我有種睽違已久的陌生感。然後回到美國,我又面臨另一項不同的挑戰。 我讀著堆積的報紙與新聞週刊,發現一篇篇的報導都在介紹PC(個人電腦),探討新時代的降臨。電腦個人化,是劃時代的象徵。爾後,PC將進入每個的家庭,迅速改變民眾的生活。 我讀著這些報導,有些不安。因為我唸大學時,台灣尚無電腦,大學課程也無電腦課。到了美國後,聽人家說若要找工作,最好先學電腦與會計,所以到社區大學裡修了一門電腦程式與兩門會計課。結果電腦程式學得迷迷糊糊,不知如何混過;倒是會計,還考了幾次滿分。假如世界將電腦化,我是否能好整以暇地面對這變化?(待續) 照片說明: 1. 1980年,Ken與我出發到愛荷華前,攝於Ohio。 2. 1981年,小家庭於攝於Ames, Iowa。 3. Ken 抱愛女阿柔攝於愛大鐘塔前的校園。 4. 街坊party,小朋友們騎車比賽。 5. Iowa壘球隊,前排左一為隊長林宗光教授。 6. Iowa 的冬天很冷,兩個孩子全副武裝。`
|
|
( 在地生活|北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