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1/25 17:07:15瀏覽661|回應0|推薦0 | |
但都是一个简化现象,又何必争论谁对谁错?台湾能简,那么大陆的简就不对了吗?” 斗與鬥,都是簡化。一個是簡化帶同音字合併,一個是單純簡化,沒有還原上的困難。對錯與否,在於大家對用音字合併的看法,恐怕見仁見智。 鬬闘閗鬥斗這五個選擇裏面,斗的筆畫最少,缺點是造成了同音字合併的困擾。當我們讀到“徘徊于斗牛之間”這句詩時,雖然還是能理解,但是就如同YST市長所說的,腦子一瞬間的遲疑以致理解速度減慢還是有可能的。 而鬥字筆畫也不多,卻避免了造成同音字合併,臺灣的教育部門在最後制定以何字為標準來教育小學生時,同樣的是經過理性辯證的。 另外,在臺灣方面也有例如台、臺,才、纔,沈、沉這些字某些情況下的可以混用,但是不帶表一個字完全取代了另一字,例如台端,臺甫,沈從文不能寫作沉從文,江山代有才人出不能寫成江山代有纔人出一樣。 但是,當同音字完全合併而造成後代不再知道沖和衝,禦和御的差別時,一道半透明的墻矗立在我們面前,把我們和從漢朝一直到1960年代這段漢字非常穩定的中國文字史隔開了。透過這堵半透明的墻,雖然我們還能隱約看見墻後頭的景色,但這景色卻已模糊不清。如果漢字這個寶庫像一台高解析度的HDTV,那麽,如今回望漢朝到民國這段時間的文字與文學,就像是在看VCD了。雖然我家中的書大部分是簡化字版本的,然而我多麽希望在讀文言文這種以單字為單位的文體時,用不着費勁去猜,是后還是後,是發還是髮,是餘還是余。 如果同音字和倂是漢字簡化的必要元素,那麽大家可能也無話可説。然而如果漢字簡化完全不用淌同音字和倂這灘渾水,那麽我就必須提出質疑了。其實,有論點說,同音字和倂是直接或間接受漢字拼音化思想的影響,那麽如今拼音化早已被掃入歷史灰燼,今天的教育部門大可對這一部分進行微調,去蕪存菁,以使這套簡化字更爲完善,屆時再將簡化字推廣到台港澳日韓越,我想一套“可還原”的簡化字系統,更容易被漢字文化圈的全體社會大衆接受。至少,繁簡轉換成爲按一個鍵就能解決的事,大家各取所需,皆大歡喜。 註解: 在傳統字裏,沖和衝、禦和御有些方面是相反的: 沖:抽象的,往上的,例如怒髮沖冠;淡泊恬靜的,例如謙沖。 衝:具體的,橫向的,例如衝鋒陷陣,橫衝直撞;交通要道,例如要衝。 禦:被動的,防守的,例如防禦。 御:主動的,皇權的,例如御宇。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