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德政、敗筆、或兩者皆有?—簡轉繁的高難度與同音字合併
2009/01/25 16:56:40瀏覽714|回應0|推薦0

德政、敗筆、或兩者皆有?—簡轉繁的高難度與同音字合併

在美國現在興起一股“品茶風”,其主要推手是一家茶具和茶葉店叫做TEAVANA,其經營方式和大陸及臺灣的茶店基本類似。顧客可以試嘗和購買來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國,日本,印度乃至非洲茶的各式散裝茶葉。店内並出售各式茶具包括各式各樣的宜興茶壺。店員和顧客多是美國人。高鼻深目的“老外”店員對著顧客滿口茶經,烏龍,碧螺春,龍井的沖泡,宜興茶具的使用說的頭頭是道,倒背如流。尤其見到我這個如假包換的中國“老外”,也像教小學生一樣從頭說起,我只好一邊聼一邊點頭,重新復習一遍什麽叫香片,什麽叫高山茶等等。

此店最近又推出了茶具加茶葉的節日禮盒,擺在店鋪顯眼處,售價不菲而包裝雅致,我趨前一看,兩個設計精美的茶葉罐上印著四個仿宋體大字:

禦園茶藝(EMPEROR'S GARDEN)

看到這四個字,令我啼笑皆非,甚至感覺像是看到一塊令人垂涎的奶油蛋糕上面嵌了一隻死蒼蠅。這想必是某廠商爲了將其商品增加一點文化氣息而使用了傳統字,怎奈傳統字的使用法今天的内地同胞們多不甚了解,乃至把“御園”錯寫成“禦園”。這種洋相出在美國不打緊,反正美國人多數也看不懂。然而同樣的東西恐怕也出口到同在漢字文化圈的港臺,東南亞,以及日韓,乃至為有識之人竊笑,總是一件難爲情的事情。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如今日漸恢復,然而這種對祖先文化遺產的無知(當然韓國人在這方面更是徹底的無知,他們妄圖徹底斬斷中華文化的影響,導致多數人連讀一本五十年前出版的書籍都得請學者教授們翻譯)對中國將來重新領導亞洲文化,總是一個憾事。

其實,港臺同胞們,其中當然也包括中國人中的敗類台獨分子,若單就使用繁體字這一方面來説,就像是一群繼承了在内地已失傳了的文化的專家。大陸廠商們若對在商品包裝上使用繁體字有興趣,不妨隨便聘請一位“呆胞”校對。呆胞們雖然比起大陸同胞的老成事故,常常顯得更“天真無邪”,然而他們就像是身懷六脈神劍和淩波微步的書呆子段譽一樣,常常出其不意地大顯身手。大陸同胞們有時的確應該刮目相看。

另外,我還曾在唐人街一家豆製品店見過“豆腐,豆漿,豆幹”這樣同樣令人不是滋味的招牌,委實令人“黯然神傷”。(傳統字應寫作豆干或豆乾)

讀者若仔細體會,當知本篇通篇主旨不在“反對”簡化字,而是提醒内地同胞們,尤其是在此大吹“繁體字老子全會”的某些年輕人們,簡化字轉繁體字並不簡單。原本簡化字轉成繁體字不應該是難事,原本應該是在電腦上按個鍵就好了這樣簡單的事。然而在歷經“同音字合併”的劫難后,如今怎樣正確的使用繁體字卻被變成了一門大學問倘若文字簡化是一項德政,又何必再裏面植入同音字合併這一敗筆?給後代製造麻煩呢?

後記:

本文主旨:“由於同音字不必要的合併,造成簡轉繁的難度高於繁轉簡”

1.  建議習慣使用簡化字的同胞們,與其亂用一知半解的繁體字,不如老老實實用簡化字,畢竟還有數以千萬計的同胞們通曉傳統字的使用法。

2.  亂用繁體字的根源不是内地商家之過,而是簡轉繁不能一字對一字簡單完成。

3.  究本朔源,得出簡轉繁不能一對一簡單完成的根源在於同音字合併過度。

4.  逝者以已、來者可追,同音字合併過度是可以經過微調而解決的問題。

按語一:我也曾舉例如果后和後,斗和鬥既然都能合併,爲什麽在和再,作和做,查和察不乾脆也合併?要不然乾脆洩、瀉、卸、懈、謝、解、泄這七個意義相近的字也可擇一代替,豈不更省事?事實上,同音字和倂是一個半吊子兼虎頭蛇尾的政策,典型的政治干涉文化,而且和當年毛主席和某些學者一度鼓吹的廢除漢字有很大的直接或間接關係。

按語二:不過,話説回來,這種例子也不光局限於繁簡轉換。比如説,拍攝的非常成功的大戲“雍正王朝”裏面,雍正皇帝也說過“山西好啊!清徐的醋,杏花村的汾酒...”這樣的臺詞,而實際上,當年並沒有所謂的“清徐”,而是清源、徐溝兩縣,就像當年沒有武漢市、襄樊市一樣。不過與尚被港臺以及海外幾千萬人通曉而沒有完全成爲過去式的傳統字相比,這種連續劇裏的小瑕疵恐怕只有考據癖們才有興趣爭論吧!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XZ18&aid=2593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