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格是學佛的初基
2009/06/03 16:12:35瀏覽408|回應0|推薦19

我們修學佛法,有三個階段:第一是紮住根本,第二是如法修行,第三是開花結果。這是有次第性的,要是根沒有立住,腳跟沒有站穩,東倒西歪,即便是學佛三十年,三百年,也不算是修行,當然不得佛法的利益!反之,若想得到佛法的利益,先當如法修行,然欲如法修行,就先得紮住根本。

凡事皆有根本,根本立住了,事情才能往外生長,向上發展!平常說「種善根」,普門品上說「宿植德本」,就是說到根本的重要性!所謂「根深則葉茂」,一棵樹假如沒有根本,如何能萌芽﹑抽枝乃至開花結果呢?試想:同樣一朵花,種在地上的,因有根,可以歷久不凋!而插在瓶中之花,雖然好看,但不出三、五天就枯萎了,何以故?以瓶中之花,沒有根!

我們學佛,第一階段的紮住根本,至為重要!我們應當時時警覺︰我學佛二﹑三十年了,卻一點進步都沒有,念佛既未得一心,也得不到佛法的利益,何以故?沒有紮住根本!或問﹕學佛根本為何?簡言之﹕即「人格」二字。人格者:人的特質與品格,守住人格,便是學佛之根本。

佛五乘說法,第一即是人乘,說到只要能守住人格,嚴持五戒——不殺生(仁),不偷盜(義),不邪淫(禮),不妄語(信),不飲酒(智),此最低限度,即能保住人身於不墮,若能更發廣度眾生之心,則可成佛!

佛經中之,孛經﹑尸迦羅越六方禮經﹑地藏菩薩本願經﹑仁王護國經等,皆教子弟要實踐,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聽,朋友有信,君仁臣忠,等五侖十義的道理。自古以來,凡真學佛者,決不肯做出犯上作亂,為非作歹等惱害眾生的事情﹗

可惜今日學佛者愈來愈多,但能端正人格者寡。多是一些不切實際,喜歡談玄說妙之輩,如此,即便學佛萬年,也不會成功!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KW1111&aid=300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