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12 11:06:51瀏覽47097|回應3|推薦10 | |
開始之前,請容J不厭其煩地再說一次,如果還沒有看過《伊萊之書》的人,真的不建議再繼續往下看了喔,J不想做那個剝奪樂趣的人啦!請讓這部電影的驚喜在觀者的身上全力發揮吧!>┌┐<(相關:《奪天書》(The Book of ELI)推薦文-寫給還沒有看過的人) 《伊萊之書》一開場,敏銳的觀眾可能會嗅出一些《惡靈古堡》的氣息,荒蕪的天地、罕見的人煙,路上盡是黃沙與報廢的車子,伊萊(丹佐華盛頓)在死者的身上搜括能用的東西,物資缺乏的時代裡,一雙磨壞的鞋子都格外地令人高興──在死寂的夜裡,則聽著耳機裡流轉的音樂,慢慢等待天色亮起,有一種孤獨的感覺。 當世界已經如同一片荒漠,人們與土地幾乎沒有生產力時,有些人劫持路人為生、有些人組成了機車搶奪隊、有些人則靠著吃人肉存活下去。在這缺乏的世界上,卡內基卻掌控了水資源,成為小鎮的霸主。每當機車搶奪隊行搶回來,必定向卡內基報到,把搶來的「書」交給他,以換取飽餐與美酒。卡內基與這些匹夫不同,他是「知識就是力量」的代言人,他掌握著大爆炸前的文明與知能、掌握水源,又懂得利用這些烏合之眾,慢慢聚集了一股勢力,他一心要擴張這個勢力,但他明白,「暴力」終究是無法統治全世界的,能統治世界的,唯有──「正確的語言」。 正確的語言──可以控制人心的語言,可以引發戰爭的語言,在大爆炸之前的世界裡,的確曾有這樣的語言存在,凝聚人的心、擁有強大的渲染力,用崇敬一些的說詞,那就是「信仰」。卡內基在找一本書,一本帶著正確的語言的書,一本能幫助他控制人心的書──《The Bible》。 但是這本書在大爆炸之後就被刻意地焚燒殆盡了,卡內基只希望他這樣派人去找書,也許可以找到珍貴的私藏本,讓他可以擴展自己的勢力,至於其他並非聖經的書籍,就效法愚民政策一把火全部燒掉了,越少人的心智開化,他的力量就會越強大。 伊萊路途中經過卡內基的小鎮,只想趕路盡早抵達西方的他,在鎮上保持低調前進,不惹麻煩也不多生事端,卻和機車搶奪對發生爭執,用漂亮的截拳道打敗了十多人。這樣的身手被卡內基看上,希望可以吸收他為他做事,卻意外讓卡內基發現伊萊擁有他夢寐以求的書。 他派了一隊人馬要從伊萊身上奪走那本書,子彈卻傷不了他絲毫,讓他成功逃出了小鎮,繼續趕往西方。不過卻在一對手發抖(手發抖表示吃人吃太多了,所以面對陌生人要先檢查雙手有沒有發抖)的老夫婦家中,為了保護索拉而將書交易給卡內基。 卡內基興沖沖帶著聖經回小鎮,找工匠要打開書上的鎖竅,索拉則保護受傷的伊萊繼續前往西方。這時使用漂亮又緊湊、節奏很緊繃的平行剪接鏡頭,同時帶到卡內基與伊萊的動向: 然後J的腦子頓時一熱,心跳裡充滿了狂喜,多麼巧妙的安排?費盡力去爭奪,到頭來卻是一場虛空,伊萊騙得卡內基好慘,卻把觀眾騙得好歡愉,心甘情願接受這個安排,甚至沒有辦法更巧妙、更突破。 心灰意冷的卡內基請求克勞蒂亞的幫忙,曾經屬於他、仰他鼻息的盲眼女子,找到了克制他的唯一辦法,「夢想近在眼前,卻又如此遙遠。」實在有點殘酷呢。當他的氣數和他的腿一樣開始腐爛時,那些曾經屈服於淫威底下的人,開使像蛆蟲一樣瓦解了他的地盤,以罪惡得來的,終會從罪惡中喪失。 而伊萊體認到一個事實,他太執著於保護那本書的實體,卻忽略了書裡教會他的事,徒有一個形體是無用的,唯有人心的傳承,才是這本書呼喚伊萊的真實目的。伊萊在西方淨土日夜背誦出足本聖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後與世長辭,書架上少的那個空位,因為伊萊的信念而再次充滿,受到洗瀲的索拉決定回到小鎮,也許想要把文明帶回去,重建人類的社會吧,曾經很困難的事,如今她已不在害怕了──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 如果我們重新為去驗證這部電影,我們會發現它經得起考驗,像是伊萊雖然天天讀那本書,我們卻從來不曾看過書頁的樣子。或是當克勞蒂亞端水盆進房時,伊萊沒有注意到她是位眼盲者,俗話說:要藏一片樹葉,就必須藏在樹林裡,在影片中放一個明顯的眼盲者,你就不會注意到伊萊的異狀,這個方式很奇巧也很高明。甚至在片中伊萊使用的感官動詞都是:「嗅到土匪的味道、妳聽見了嗎?你聞到了嗎?」他是不依賴視覺的,這些微小的例證你不到最後,是不會察覺異狀的,等你要驗證時,才會感到他們的存在。 或許有人會奇怪,一個眼盲者能獨自走過30年的荒野,完成這樣的任務嗎?30年前伊萊受到一個聲音的引領,找到這本世間僅存的最後一本聖經,伊萊相信這是神的安排,但我想我盡量不要用那麼宗教性的字眼,就當做是垂死的人將一個能拯救他的人呼喚到身邊那樣,那本書召喚了伊萊,與伊萊建立了連結與使命,伊萊相信自己要保護這本書到西方,儘管別人說那個地方根本不存在,那個聲音告訴他,他會為伊萊開啟這條道路,沒有什麼能傷害他,凡是阻止他、傷害他的,必然不會成功。護送這本書到它該去的地方是伊萊的理想,「理想,是子彈打不死了。」在目的達成之前,伊萊是不會倒下的。 這不是什麼超自然的力量,是伊萊自己信念的力量。 若是再說到這部電影的「宗教陷阱」,這並不是一部鼓吹宗教的電影,從最簡單的諷刺性來看,為什麼卡內基要得到這本書?他是大爆炸時代之前的人,也就是受過我們現在的社會文明洗禮,他擁有歷史與文化的背景,他說聖經是正確的語言,並不是出自於正當性的思考,而是他認為這些語言可以用來控制那些意志薄弱、心靈脆弱的人,「以前發生過。」發生過這些用宗教名義來集結力量、集結金錢的事情,發生過這種為宗教名義的屠殺、戰爭,那不僅僅是語言與文字、不僅僅是一本書,那是「武器」,一種從內在開始崩壞,外表卻沒有傷口的武器。 這樣痛的一條藤鞭打在亦正亦邪的主題上,怎麼會是一部傳教式的電影?也許這本書的本身是沒有帶有色彩的,而是使用這個語言的人,其心正則正、其心惡則惡,一切都是「信念」,而不是「信仰」,若是放進傳教電影的框框裡,就失去太多值得探討的空間了。更不要因為它使用了聖經這樣的素材,就感到抗拒與排斥,比起虛構一本天書,聖經具有真實的歷史背景,並且擁有較高的認同感,在取材上比較寫實比較有依據,才會使電影具有說服力。 雖然這部電影像煙火一般,一次就將生命燃盡,先看過評論或是看第二次的人,不可能像第一次那樣受到驚喜與感動,這是這種藏尾型電影的一個小遺憾,不過也是它們的魅力所在。《伊萊之書》就是一個絢麗的煙火,與煙火的華麗相異的,卻是他特有的沉鬱而優美的鏡頭。 它大量地使用遠鏡頭,拍出低壓的天空異樣又迷人的雲狀,有種壯闊與大器,更大量使用背光鏡頭,人的身影呈現黑色的剪影,使得每一個畫面都像寫真作品一樣精彩又細膩,充滿美感、充滿氣質、充滿一種孤獨又堅強的故事性,就像一首詩一樣,高質感的畫面讓人享受與讚嘆。 它用無聲畫面、用噪音畫面、甚至充滿玩心地用90度旋轉畫面,帶動全片的躍動性,你不會感到他沉悶,還會為它時來的黑色幽默逗笑。要好好留著速食店胡椒包,說不定哪天它就能救你一命,或是記得把TV說成發光的方盒子,不然大爆炸後出生的年輕人,可是沒聽過這個單字的。XD 說到最後,J常常覺得,電影不應該用「好」或「爛」兩者來做區分,有時候我們所謂的爛電影,也許只是因為我們沒有用對的角度,或是我們沒有讀懂它的弦外之音,每部電影所取悅的對象不盡相同,觀賞的方式也有深有淺,所以我們應該去學習怎麼看懂每一部作品,成為它的知音,這樣才會更覺受到不同電影給的不同特色,帶來更多快樂──所以,這是我閱覽《伊萊之書》的方式,我把它寫出來,也許,能讓一些些人也可以瞭解它,讓這部電影有更多正面的聲音,這樣J就覺得很高興。 撰於:2011 隔了一天跑來更新一下,因為J的同學看了這篇,問我為什麼我要跟人家不一樣,要叫這部電影《伊萊之書》,因為她說她看到的都是《艾利之書》,如圖證: J最初也稱它《艾利之書》,可是我發現男主角在片中說的是:「My name is ELI(伊萊)。」我就跑去查字典。 它的的確確是唸「伊萊」呀!據說語源是希伯來文,並不是發成「艾利」喔!所以為了保持他的讀音,我就稱之為《伊萊之書》而不稱為《艾利之書》喔,不過這個小插曲,卻讓J產生了小小的惡搞畫面XDD 呵呵呵呵,不要太認真喔,笑笑就好嘛XD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