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談,愛玲身邊的人。《生死契闊張愛玲:以及她愛過的那些人》
2011/02/12 23:27:57瀏覽389|回應0|推薦8

當我看到這本書,《生死契闊張愛玲:以及她愛過的那些人》,裡甚是興奮雀躍!恨不得馬上翻開書頁閱讀。身為一位也算得上張愛玲書迷的我好奇,究竟作者閆(一ㄢˊ?)紅將怎麼描述他身邊愛她(或曾經愛過)與她愛的人呢?

首先作者從愛玲(這樣叫真是親切好聽)的祖父張佩綸談起,這算不上親近的人,因為愛玲根本沒見過祖父,只能算是對家世背景的交代。接著是在愛玲筆下總是負面形象的父親張志沂,難得的是,我讀見閆紅小姐為他平反:張愛玲的父親是愛她的。然後是姑姑、弟弟,兩個她曾經愛過的男人。我現在才發現,只有在寫父親的篇幅上稍稍談到了點母親黃素瓊! :0

另一點可惜的是,我對弟弟張子靜是較為好奇的,也許是不久前才看完《易經》、《雷峰塔》,在故事前的序言寫了一大堆關於愛玲對她弟弟的感受與愧疚、不忍吧!同樣身為姊姊的我,特別好奇那個弟弟在這家庭裡的感受與角色……但可惜,在《生死契闊張愛玲》中,我卻沒有發現一點我想知道的內幕。也罷。

雖然稱自己為愛玲的書迷,但自己卻沒有看過她每本作品,太多了!然而關於作家,只要一部,只要一部作品便能讓我愛上一個人(我該不會跟胡蘭成說了一樣的話吧?)。說到愛玲,不得不提起我和她的邂逅。始於一場〈傾城之戀〉。

大三時修了一門「現代文學」,老師是一位對愛玲小姐研究深入瘋狂成迷的年輕熟女(據說她家擺滿愛玲的著作,各種版本限量版精裝版都收集得徹底。)在他的講解之下,我第一次認識了張愛玲,說她是在現代與傳統矛盾中夾縫生存的人,說她身世滄涼、家道中落(李鴻章的後代),遇上不好的男人,愛情不順遂……。當時我對愛玲並沒有多大感覺,然而課堂資料中,我讀了〈傾城之戀〉,那是我接觸愛玲的第一部作品,我邊讀邊在心裏哭,最後淚逕自流下了……。愛玲的文字就是那樣實在,感情到了極點,她的文字能把每一種心思意念,每一個動作都細細的寫下,那像是你的生命,每一句話都寫到心坎兒裡了,一個女人,怎麼可能不愛張愛玲?

作者自己也講,

我喜歡張愛玲,是因為她實在。看她的字句,總像從我心裡掏出來似的那麼懇切。(P.29

我想許多作品在對女主角或男主角心思的描寫上貼切得讓人心痛,是因為作者自己的親身經驗,因為發生過,才叫人共鳴。我想愛玲也是,而在如此心碎的表達,如此細膩的文字,也許就來自於與她初戀(至少是名義上的,因為在《小團圓》或是《易經》、《雷峰塔》已出現過幾個她曾動心而未動情的人),胡蘭成的來來去去,斬不斷的回憶。

我對愛玲小姐有三次了解:一是課堂上老師概要式的介紹;其二,在她自傳式的小說中;第三就是這本書《生死契闊》。

作者花了最多的篇幅寫關於胡蘭成這個人,他的情史以及與愛玲的糾葛。在評論上作者大辣辣地表態不喜歡胡蘭成,用詞挺嗆的,其中一句更是令我拍桌叫好:讓我呈四十五度仰望他一下下。(P.199若是翻翻上下文便可知我為何大笑,真是好有畫面的一句。原來我所理解的是,胡蘭成對張愛玲的折磨,她的悲苦。看了閆紅的描述後,我真認為,她把初戀給了這樣的人,真是浪費了!那種人留給會玩的「女人」。對胡來說,張愛玲根本只是一塊拿來收藏、給人現寶的「玉」!

張愛玲之於他,像一件豪華的裘皮大衣偶爾落到一個窮女人手中,也許不合身,也許還不舒服,穿上去捉襟見肘避長揚短,百般的不適,但她也捨不得脫下,因為它是華貴的,可以炫耀的,她珍愛它,跟別人誇大著它的好……

真是夠了!不過張並未令我失望。說她並未像時下女生那樣軟弱也行,說她像媽媽也對,雖然雙方利用作品互槓,王不見王的仇態,都知道胡蘭成夫婦存心逗弄她,把她當笑話,在回復情傷之後也能在信中嗆回去,不帶一點髒字。反而是「好!你要玩,我就陪你玩!」說明張也像白流蘇一樣,是不會被一個男人給隨便倒下的。

相比之下,與賴雅的第二段婚姻,較為平靜。要我說的話,這兩段愛是「轟烈的愛」與「平淡的愛」,就像傾城之戀的結尾: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在張愛玲生命最後的前幾年,她也得以平淡地,與一個男人活過幾年,儘管對方全身是病窮愁潦倒。

「現在你可該相信了:『生死契闊』,我們自己哪兒作得了主?」-〈傾城之戀〉

我想,書名「生死契闊」是取自於此吧!

讀了此書,使我又忍不住想再看一本愛玲小姐的著作,然而時間實在有限。好在書中也寫了幾段其它我沒讀的作品情節摘要,當然更吸取到了我想知道的「內幕」。另外作者也引用多處紅樓典故,把張家擬作賈家,也不會太不合適。不過,就是一些文筆方面不太習慣,作者下筆很敢,用字很嗆,也很新潮,連庸俗語都通篇可見,也許,這就是大陸華人寫文的個性吧!總之,我更期待的是,華文小說裡,下一個張愛玲是誰?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iancabeth&aid=4878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