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俎豆同榮-先民的愛和義
2011/01/31 19:01:17瀏覽1572|回應1|推薦1

看完了一本 《俎豆同榮》之後,突然覺得應該去大稻埕「朝聖」一下。

通常我總是在閱讀了書本以後對該地有了一定了解,有印象,才感覺到那地方的意義。這本書,對我來說,是講述一個「外國」歷史事件的小說,因為儘管教科書上教過,也沒印象。

必須說明一下:我不是台北人。不懂台北發展史。

坐公車、看地圖、搭捷運,地名與方向我總連不起來,心裡沒底。

不過看了《俎豆同榮》-頂下郊拚的故事之後,我終於連起來了!原來淡水、八里、擺接(板橋)、萬華、艋舺、龍山寺、祖師廟、滬尾、基隆和大稻埕等,是這樣來的!這樣以後看地圖就更踏實了呢!

原來故事是描述當年頂下郊拼的事件,頂郊黃龍安與下郊林佑藻為生理(生意)開砲,清朝咸豐年間台灣漳泉械鬥的事情。我們都讀過台灣早期有分類械鬥,但從來就沒把它當一回事。只知道是爭地盤 、大家生活困難仕紳協調有誤會或僅是不爽等等。原來是有內幕呢!

看了這本書之後,我覺得,他們並非一般歷史朝代看到國與國之間打打殺殺,而是地區性的,有幫派味道的,有意義的械鬥。前些日子看了一部日本影集:〈天地人〉,同樣的,我認為,頂下郊拼並非只是為了商業利益而鬥爭,他們是為「義」而戰,為了活下去,為了百姓生活,而選擇郊拼,或和解,或放下。

「俎豆同榮」原來是邵友濂擔任台灣巡撫期間,祭祀漢番戰役陣歿者所提的匾額,是一種希望兩方和諧,不在鬥爭,共同撫恤,同享殊榮的意思。作者也是將這信念表達在小說裡:站在兩者客觀的立場-黃龍安和林佑藻雙方-沒有偏頗、褒貶,都寫到了一個重點:他們是為了兄弟,為了眾多百姓在顧大全著想,所以後來林佑藻和黃龍安胞弟,黃龍蕙簽下協議書,認輸,並在大稻埕重新開始;也是為了重情重義,吞不下一口氣而導致頂下郊拼 … 我覺得雙方都沒有錯。他們攏是站在「義」字上鬥戰的。

書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主人翁林佑藻去拜訪林國芳一段。令我想到去年到板橋林家花園踏青時看到的古厝,頓然覺得林老闆就在眼前,熟悉得不得了。

林佑藻抬頭看那匾額-上書「汲古書屋」四個大字,那字體筆劃灑脫有力,氣韻一氣呵成!「此額必出名家大師之手!」林佑藻嘆道。

也因此,在了解一段 「 過去 」 之後,我突然明白,為什麼廟宇 、神明都會和武行、商業連在一起:無廟不成庄!廟在庄在,廟王庄王!時在是台灣文化的源頭就在這幾個字上。然而為什麼廟庄不分,很久很久很久以前 …… 這大概要從清朝以前大陸地區講起了。真可惜我不是研究這一塊的。唉!西洋人爾!

台灣許多義勇廟、萬善爺廟、大眾廟等原來都跟這些械鬥有關,他們收了械鬥中冤死無主的靈魂,有的甚至沒有全名,將他們厚葬,好比忠烈祠一般。原來,這就是這些廟的意義。我終於有所體會。

林佑藻低頭飲泣起來。他吩咐左右將遺體輕輕地平放在地上,問道:「這勇士叫甚麼名字?」一個兵勇應道:「姓曾,叫阿山!不知道名字!」林佑藻雙手合十朝大體恭敬地三鞠躬,「伊是真勇士!就叫伊『曾士山』吧!咱同安人要永遠記得伊 …… 永遠奉祀伊!」他說。

有一種儒家的精神,不管認不認識,他都予以隆重喪禮祭拜、作牌、厚葬,真情真義令人感動,這也是我們流傳至今還保存下來的,對人給予尊敬的生死觀。

哪天我一定要到「佑公」退隱另闢新地的大稻埕,重新審視這個老台北。 「大稻埕」在清代隸屬大佳臘堡,是平埔族部落「奇武卒社」的居地,康熙四十八年(西元 1709 年),墾殖集團陳賴章開墾大佳臘堡後,始漸有漢人來往於其間 … 咸豐元年(西元 1851 年)開始,當時同安人 林藍田為了躲避海盜,從雞籠移至大稻埕,在中街(今迪化街一段)定居下來,並建造店舖三幢,店號「林益順」,與大陸從事貿易。 後來便是林佑藻的開發了。 (參考資料: http://culture.edu.tw/history/smenu_photomenu.php?smenuid=432

閱讀此書,我學到很多。不過,我覺得,如果敘事能再成熟就更好。如果打散主題,會更有看頭。文字上,不太「中文」,很像台語文學,常常看不懂。但我突然又覺得,在文字中凸顯文化,呈現社會的文學,不一定得靠台語音譯的字。讀了台北的故事,讓我更想讀高雄

難道,高雄沒有這樣的歷史故事嗎?我也常想這個問題。鹽埕、前金,靠愛河這一帶的都很古老,150年前我的祖先來時,接待了從前金上岸的第一個傳教士,蓋了台灣南部第一座教堂,發生很多故事,也是有血有淚, 2010 年底,我們家才歡慶了150年,高雄前金跟台北大稻埕一樣,一定也有很多值得寫的吧。

在歷史裡,每個人都認真地活下去,為了兄弟、為了同鄉百姓,這是領導者的大愛,明年,也是一樣,這個「愛」和「義」是永不變的。

「播的是甚麼菜的籽?」林佑藻親切的問。「刈菜!」有人應著。「刈菜收成時,就是過年了!」林佑藻笑著說,「真希望明年是個好年冬啊!」

延伸閱讀:

http://tw.group.knowledge.yahoo.com/jenbaby2009-0830jenbaby/listitem/view?iid=574

http://home.educities.edu.tw/hcchorg/articles/Fight.htm  

圖一:當時還一直把汲古書屋念成屋書古汲!XD

圖二:林本源號的林國芳家 對聯(龍伯,令人想起兇狠的黃龍安)

圖三:「佑公」畫像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iancabeth&aid=4844808

 回應文章


參考
2012/02/16 22:24

那個...我們現在有做俎豆同榮一書的專題報告

不知您的心得是否可供我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