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縫身,也許我們都曾「縫身」過。
2010/10/24 18:11:49瀏覽594|回應0|推薦6

這部小說,書名取得非常意味深長,非常藝術。而內容講述的,是一個充斥著連生人的世界,即目前世界上有的罕見的連體嬰(連體人),作者透過其中一個連生新人(願意接駁身體的人都稱為新生者)的心理視角,描述從縫身前到縫身後,狀態與心理的改變,探討了獨立與依賴感這一類的問題。

這是一部令人非常驚訝的21世紀科技小說(如果拿來跟阿凡達的劇情內容比的話),題材相當有創意,可又不是太過分的無厘頭(因為筆者看過太多虛構到很囧的小說),主題拿捏得好,反而筆者願稱它為存在主義的意識流小說,在於它的內心獨白。

更特別的是,作者又選擇了在中間穿插主角的論文,作一個實際案例的心理佐證。若把小說拆成敘事時間和故事時間,這個主角即為了寫作論文而親自進入了連生人的世界,故事開始於手術完成後的那一刻接著回憶縫身前上課作夢失眠,這個事件是個轉折-碰到,然後是手術後。主角不斷地思考,舉證,觀察,最後,就像是一個說書人,下台一鞠躬,離開了世界,離開了他的故事。

作者善於使用比喻的文字,勾勒出一個現代人正面臨到的內心衝突與平衡-也正表現出作者對這個世界所作的結論-些句子是非常有意思且涵義深切的。

把兩人的皮膚軟骨和組織縫合,像一道短小的橋梁,把他們繫牢了,此後,他們只通往對方。

一個人,從一出生便是單一一個軀體(body),他習慣自己的雙手雙腳,以及自己的重量,然而有一天他感覺到孤獨,他遇到了某個人,一個念頭使雙方同意縫身。他開始需要適應兩個重量兩個習慣(他的和別人的)你的或他的腳,開始改變生活,習慣喧鬧,沒有獨立自由的時間,於是有的人適應不良又渴望切割。

切割使成為一個殘缺的人,他們總受別人銳利的光芒刺傷。而傷人的,還不只別人的眼光,也來自於自己的心死於殘缺,當另外一部分被切掉,必然也切掉了某一部分的自己。書中說,其實我們一直是殘缺的靈魂,因此我們需要縫身,將另一個靈魂與自己縫合成完整的一塊。然而靈魂有可能又只有一塊,縫合的身體只適合一個靈魂居住,另一個就會存在另一個世界(例如天堂)。

尖銳的死寂,原來比紛紛攘攘的聲音更使人無法忍受。

沒有任何人是完整的。只有通過與另一個身體接合,在經歷過反覆不斷地愉悅心碎融合和糾紛之後,才有可能邁向徹底的圓滿。

可是人們不會滿足,他開始渴望自由,渴望獨立,原因在於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無法言喻的難題,那沒法跟任何人分享,也不應指望任何人能分擔。他們縫合後又分割,是為了保障最後一點自由。

有些人謹慎檢查和感受那具即將成為一部分的她的身體;有些有些人並不為了縫身,只是當縫身成了可見的未來,他更急於要會晤某個渴望已就的人,企圖在彼此身上留下一點痕跡或記認。

除了縫身,再沒有更虛幻的假象,以如此切實的方式出現,讓我們以為生活裡還有更美好的事情。

「縫身」就好比婚姻感情或任何的。你生命中的另外一半,沒有遇到他,你不會與之結合,結合是你自己的意願,也是人生中的必然的階段,可是因為距離變近了,太相近而導致衝突,導致盲點,就像你的另一半連體人。他們錯估了距離帶來的影響,親密加速了厭倦,縫合了身體以後,便失去了凝視對方的機會,一旦把視線落在對方臉上,眼前便是一片模糊的景象,失焦的結果,使他們再也無法從神色的變化揣測對方的心意。正如他們對於另一個身體發出的氣息生厭之後,便越發沉默,偶爾把頭探往另一端呼吸清新潔淨的空氣。你配合對方的生活有時沒有自我,甚至在一段時期好似自己已經死亡,有時他是你沉重的包袱。然後開始渴望自由,想要回到原初的單身。但最終他卻帶著寂寞辭世。他的心是孤獨的。

屬於他的特質,就像皮球內的氣體,隨著年月一點一點地流失。可是總有一些東西牽扯著我們,例如身上面積相若的傷疤,或在連生時期習慣了的坐姿。

選擇孤獨,使人像極了一艘快要沉沒的船隻。

我想這是每個人都會有的經驗。

讀完後,我下了一個結論:不管是連體或獨立個體,都會有殘缺,只有接受僅一半的自己,這種事實,才能繼續活著。因為殘缺,是我們的特點,而每個人生來,就不是完美的。

殘疾的腿其實是他生存的資本。這是腿子教授維持個人獨立和完整的方法。

我們每個人都很殘缺,然而殘缺(生理或心理)的人卻比身體完整的人更能敏感地體會到「殘缺是人的本能」,因此那些睡眠、飲食、體重或情緒失衡的人,其實只是掉進了內在和外在世界之間的縫隙裡。換句話說,他們缺乏的並不是平衡能力,而是偽裝技巧,才無法跨越那難以填補的距離。

最後,我想到的是:電影<當我們黏在一起>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iancabeth&aid=45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