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3/17 07:35:20瀏覽1073|回應0|推薦8 | |
喜遷鶯/李煜 曉月墬,宿雲微,無語枕頻欹。 夢回芳草思依依,天遠雁聲稀。 啼鶯散,餘花亂,寂寞畫堂深院。 片紅休掃盡從伊,留待舞人歸。 ☆詞意淺釋 曉月墬,宿雲微,無語枕頻欹。 破曉已近殘月將墬,夜裡薄雲逐漸的稀微,獨自無言的在枕上輾轉反側。 用「曉月墬,宿雲微,」的對偶句當作起句,不但表現出夢回後惆悵,承接了「無語枕頻欹」更彰顯詞中人在入夢前、在夢中乃至夢醒之後的心理狀態。 夢回芳草思依依,天遠雁聲稀。 回想夢中景象,芳草天涯離情依依,遙遠的天邊傳來的征雁唳聲越來越稀遙。 拂曉的虛無靜寂恰好反襯著離情的沉重情緒,墬月餘暉,微雲清抹,因殘夢連結遠天芳草,形成了曲折深邃、虛無飄渺的景意鋪排。這種情境在李煜的《清平樂》中也有:「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的詞語相互輝映。 上闋詞意全在「夢回」的結穴之中低宕,飄邈間看似無著,却又好似可以掌在手中。詞中「曉月」的雲霧高景,因「墬」字而下沉貼近。「宿雲」的飄邈大景,用了「微」字使之縮小得以入夢,「遠天」用「雁聲」拉近場景的距離,這些高天遠景又全在「枕」上展現,如此意象在孤枕與長空之間收放自如,毫無痕跡的合而為一,在李煜的筆下是那樣的自然天成,確實是文字藝術的巔峰之作。 啼鶯散,餘花亂,寂寞畫堂深院。 曉鶯啼聲四處鳴散,盛開的花朵紛紛零落,畫堂的深院是這般的冷清寂寞。 下半闋作者筆鋒陡然迴轉,從靜寂中突生波瀾,「啼鶯」承接「雁聲」的餘韻,「餘花」遙映「芳草」的深美,「寂寞畫堂」作為「夢回」的寄情場所,如此寂寞的環境便被作者深刻的描繪出來,使我們輕易的看見:詞中人物獨處在畫堂深院之中,殘月雲微之際,午夜夢回輾轉難眠的情境。而景中的啼鶯彌散、餘花零落更加添了冷清的氣氛,明寫暮春的惋惜,其實暗喻著思念的痛楚。 片紅休掃盡從伊,留待舞人歸。 滿地的落花殘紅莫要清掃,就隨它這樣擱著吧,將這一切留待伊人翩翩來歸吧! 最後的結語在清淡的無奈中,闢出濃濃的深情,可謂是字疏意蜜,語淡情濃。暮春花落,「片紅」滿地本是尋常景態,灑掃庭除也是日日必作的事務,但是用了「莫掃」的命令口吻以及「盡從伊」拋却語詞,整個意境一再的跌宕深入轉變,刻畫出綿密飄邈的意韻,連接著「夢回」以及「舞人歸」,以虛無的景象填補夢境的空白,曲折娓婉的把思念深情;表現在恍然飄忽的情緒之中。 空濛中的迷離,讓讀者也彷彿置身其中,感其春傷人遠的迷離情境裡面! ☆寂風隨筆 王國維曾書言:「李煜是個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皇帝。」因此他這一生中,女性在他的生命中各有其位置,對於一個多情皇帝而言,每個來去的女人自是難免在他心中留下許多的感受。 這一闋《喜遷鶯》描寫的就是思念自己所愛的美人;離去後的思念感受,也因為是以自己做為主軸,親身的體驗,因而更顯得動人心弦。 自來詞論家皆以蘇軾的「大江東去」和柳永的「曉風殘月」作為詞作的分水嶺,因而豪放詞風與婉約詞派有了分別。爾後王漁洋在《花草蒙拾》中又提出另一說法:「婉約以易安(李清照)為宗,豪放惟幼安(辛棄疾)稱首。」更是將兩種詞作風格截然分開,各有所宗、各有所長。 然而;如果一味的婉約,難免失之纖雅,一味的豪放,又易於流入粗獷。倘若能二者著痕跡的合而為一,當屬大家之風,這類作家確實是有,韋莊、馮延巳、李煜等皆是如此。 以李煜的這一闋《喜遷鶯》為例: 上闕「曉月墬,宿雲微,無語枕頻欹。夢回芳草思依依,天遠雁聲稀。」詞中「曉月」的雲霧高景,因「墬」字而下沉貼近。「宿雲」的飄邈大景,用了「微」字使之縮小得以入夢,「遠天」用「雁聲」拉近場景的距離,這些高天遠景又全在「枕」上展現,如此意象在孤枕與長空之間收放自如,毫無痕跡的合而為一。 而下闕的「啼鶯散,餘花亂,寂寞畫堂深院。」詞中,「啼鶯」承接「雁聲」的餘韻,「餘花」遙映「芳草」深美,「寂寞畫堂」作為「夢回」的寄情場所,如此寂寞的環境便被作者深刻的描繪出來,使我們輕易的看見:詞中人物獨處在畫堂深院之中,殘月雲微之際午夜夢回便輾轉難眠的情境。而景中的啼鶯彌散、餘花零落更加添了冷清的氣氛,明寫暮春的惋惜,其實暗喻著思念的痛楚。 景意的收、放,情緒的動、靜,在李煜的筆下是那樣的自然天成,掌握適切,在婉約與豪放之間,他確實做到了不著痕跡的平衡,這不但是詞作上的偉大成就,也是他在文字藝術的極品之作。 ☆詞牌簡介 喜遷鶯: 此調有小令、長調兩體。短調,雙調,四十六~四十七字,平仄韻轉踏。長令,雙調,一○三~一○五字,仄韻。 因韋莊詞有「鶴沖天」句,更名《鶴沖天》;和凝詞有「飛上萬年枝」又名《萬年枝》;馮延巳詞有「拂面春風長好」又名《春光好》;宋夏竦詞名《喜遷鶯令》;晏幾首詞名《燕歸來》;李德載詞有「殘臘裡、早梅芳」因名《早梅芳》。 至於長調則起于宋人,因江漢詞又名《烘春桃李》。 ☆作者簡介 李煜(937-978),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稱李後主。他嗣位的時候 ,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於江南一隅。宋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屢次遣人詔 其北上,均辭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翌年十一月城破,後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違命侯。宋太宗即位,進封隴西郡公。太平興國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歲生日,因作《虞美人》一詞詞中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而被宋太宗以牽機毒殺害。死後追封吳王,葬於洛陽邙山。 2006/3/9 寂風手札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