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謫仙怨/劉長卿
2007/03/13 06:33:42瀏覽1039|回應0|推薦5


謫仙怨/劉長卿/答秦征君,徐少府春日見集苕溪,酬梁耿別後見寄

晴川落日初低,惆悵孤舟解攜。
鳥向平蕪遠近,人隨流水東西。

白雲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後溪。
獨恨長沙謫去,江潭春草萋萋。

◇註解

  • 苕溪:在今浙江湖州。劉長卿在唐肅宗至德初年間,曾任蘇州長洲尉,與梁耿交往深厚,後來梁耿因事遭到謫貶,劉長卿就是在苕溪上游為他送別。數年後,劉長卿遭貶赴睦州時經此地,自然想起數年前送別梁耿的情景,有感而發寫了這首詞。
  • 梁耿:關於梁耿的記載極少,除了在元‧陶宗儀《書史會要卷五》中有提一筆,可說是事蹟不詳。這首詞作就是劉長卿寄給梁耿的。
  • 晴川:指晴朗的原野。
  • 解攜:與朋友分手稱為解攜。
  • 長沙:在本詞中意指西漢時期被謫貶為長沙王太傅的賈誼。

◇辭意淺釋
晴川落日初低,惆悵孤舟解攜。
晴朗的原野上夕陽已經接觸到了地平線,無奈溪上的小船正在催促著該與朋友道別了。

  這一段前句描寫出一片大好景色,朋友來送別,在這苕溪岸邊,把臂傾觴述懐,留戀在這美景之中也暫時的忘卻時間。直到了夕陽初紅,天色漸沉,船舟也在催著出發,這才驚覺到時間的飛逝。
  「初」字到底是感傷夕陽美景乍現就將入夜,還是感嘆剛要暢情所言,船舟已催?實在頗值得玩味。

鳥向平蕪遠近,人隨流水東西。
鳥兒在廣闊的平原上忽遠忽近的飛翔著,人卻隨著流水時東時西的漂泊。

  劉長卿在至德三年(758)也有一次「因剛犯上」被貶為潘州南巴尉。在這段中他藉著鳥兒的飛翔遷徙,引射自己跟鳥一樣的的東漂西盪,只是鳥的飛翔是自己的決定,自己的浮沉卻是身不由己,所以有了「向」跟「隨」的對比。

白雲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後溪。
白雲飄忽不定,時而在千里之外,時而在萬里之遙,看著白雲想到了我的好友你,不知不覺中明月已經悄悄升起,照得前後溪亮滉。

  白雲、明月向來就被文人用來表達對遠方親友的思念。這一段劉長卿也藉著白雲、明月來思念梁耿,只是在這一段他另營造了時間與空間重疊的意境,是非常直得一提的文學藝術。
  千里萬里的白雲在空間上象徵著劉長卿跟梁耿的距離,也寓意分別時間已久。照亮前後溪的明月,既像往昔分別時的景況,又跟今日他即將離去時的景象相似。那日他在岸邊看著舟發,從日落凝望到月起,今日他佇立在船頭,看著同往昔一樣的落日、白雲,直到明月升起。這樣重疊的時空交錯,景中有情、今昔融合,創造了凝煉的感情畫面。真可說是詩詞描寫時間藝術的極品之作。

獨恨長沙謫去,江潭春草萋萋。
惱恨啊!無辜的賈誼竟然被貶到了長州去,這不正好跟你我的情況相同。希望你所在的江畔春草青蔥茂盛。

  這一段用「長沙謫去」引射摯友梁耿有賈誼之風,及賈誼的遭遇。賈誼是個有才學、人品出眾的傑出人物,他的獲罪遭貶全是無罪,用賈誼來比擬梁耿,暗寓梁耿是個才學出眾的人物,他的遭貶也是無辜罹罪。劉長卿之所以發出「獨恨」之言,乃因切身遭遇感同身受,才會用上這麼強烈的字眼。「獨恨」者,亦即人間一切情事皆可排遣忘卻,唯獨此一事件忘懷之喟。此處即是「獨恨」梁耿無辜遭貶謫,這件事使他無法釋懷,只好假賈誼之名,發不平之名。

  「春草萋萋」首見《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不歸。」春草生懷歸思,秋月升思故人。劉長卿明知道他二人皆是待罪之身,哪能如遊子般自由,說歸即歸,卻還寫下江潭春草萋萋的字眼不是很奇怪嗎?
  其實並不,這一句不但充分的表達了他對友人的思念,更藉由連綿不斷延伸到天邊海角的萋萋春草,來連結他與好友的千里距離,釋放他們彼此在下放地的悲苦心情。遙想梁君居處如今必然春草茂盛,本想藉著古人優美的詞句,舒解心中鬱悶,但是緊隨而來的殷切思鄉之情,欲歸游子歸不得的悲苦,反加深了寥寞悽愴之感!


◇寂風隨筆
  竇弘餘在《廣謫仙怨序》中提及劉長卿轉寫此作後「吹之為曲,意頗自得」大概劉長卿對此作也很欣賞吧!
  此作約在大歷年中,那時劉長卿受到鄂岳觀察史吳仲孺的誣陷,由鄂岳被貶為睦州司馬。秦征君,徐少府在苕溪為他送別,因此他作此詞答客。這篇作品用了很多古詩的民歌語調,不但語意簡明通俗,節奏上更具盪氣迴環,每每咏上一遍都覺意猶未竟,不知不覺中會一再重複頌讀。
  《謫仙怨》又名《劍南神曲》。此曲調為唐玄宗於天寶十五年〈756〉入蜀途中所創製。
  「謫仙」蓋指張九齡。根據唐竇弘餘《廣謫仙怨序》所載:此曲調為唐玄宗思念張九齡而創作,張九齡於開元中預察到安祿山必反,曾密啟玄宗誅之,未被採納。張九齡後遭貶而死。天寶十五年安祿山攻陷潼關,大軍進逼長安,玄宗西逃到馬嵬坡,六軍不肯發,無奈玄宗只好賜死楊貴妃,方始成行。玄宗對高力士言:「無聽九齡之言,不到於此。」因此在馬上索笛吹此曲,曲成涕淚直下。遂名此曲《謫仙怨》,曲韻怨切,諸曲莫可比擬。此曲後來流傳了下來,但是知其典故本事者已杳,反稱為《劍南神曲》。
  全詞六言八句四十八字,五平韻。每一句作三次停頓,音節短促抑揚頓挫,大有一波三折之妙,非常適合笛子伴奏。非常可惜,這種六言詩體唐宋時期作品就很少了,唐宋以後更少見,今日習者更少了。
  《謫仙怨》與近體詩律詩相同,中間的四句兩兩相對,也須注意工整的對仗。八句渾然成為一體,實無法分出上下闕,但是明朝後的詞選家大多將之一分為二,硬生生的分出上下闕,感覺上實在多餘。

◇作者簡介
劉長卿(?~ 789 )字文房,唐代河間(今屬河北)人,開元中進士。歷任監察御史。終隨州刺史。据《全唐詩話》載:「長卿以詩馳聲上元、寶應間」。詩工五言,素有「五言長城」之譽。
皇甫湜云:「詩未有劉長卿一句,已呼宋玉為老兵矣;語未有駱賓王一字,已罵宋玉為罪人矣。」其名重如此。
著作有《劉隨州詩集》,存詞僅只《謫仙怨》一首。

◇詞排簡介
《謫仙怨》全詞六言律體八句,四十八字,五平韻。又名《廣謫仙怨》、《劍南神曲》。



20061/7初寫,3/9再讀從修,送微風之遠遊 寂風手札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000138&aid=811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