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4/05 02:24:03瀏覽2199|回應6|推薦73 | |
◎藏頭詩《我就這樣過了一天》---「朝山」:0405 ...... 雁南飛/2012 年 04 月 05 日增補附按 老國片【我這樣過了一生】由張毅導演,李立群與楊惠珊主演;楊惠珊演活了堅強台灣女性一生的故事,感人肺腑。 「欲逍遙自在;復不甘寂寞」;此乃黃昏人生的淒美浪漫。撫今追昔,不勝唏噓。 夫「一生」尚難料,「一天」猶可記;是以信手拈來藏頭詩乙首如次,聊供誌念。 附按一:「藏頭詩」即離合詩泛稱,包括「離合藏頭詩」與「嵌字詩」。本詩屬後者,類似現代詩之「隱題詩」。又,此詩為現代詩格式,不受押韻/對仗/平仄之束縛。 附按二:朝山,本指佛教徒至名山大寺進香的朝禮頌贊,目的在懺除業障或祈福還願;修行者常以三步一拜方式朝禮聖地,以示虔誠求道之菩提信念。 此處朝山,則泛指旅人興起行腳名勝古剎,畢恭畢敬虔誠禮佛之善念,以求滌盪心靈、返璞歸真。 此篇即是人生「一日禪」,可算「飲禪」之一種;「以一粒沙放眼世界,以一時間觀照一生。」 ◎藏頭詩《我就這樣過了一天》-----「朝山」: 我載不動那仲春過剩的熱情 晏起 就行禮如儀 抖落一夜風塵 這次第 天候難調 花禿遮不住三月焚風 樣樣法喜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過山 迤邐-----獨行 祇為磕頭如搗蒜 了然 天欲暮 化緣去 找佛印飲禪 ◎附註: 註 01、「行禮如儀」:正經說法是「習禮如儀」。行禮如儀帶有一點嘲弄意味;此處指每日晨起後盥洗等等必要動作,如例行公事般照表操作。 註 02、「抖落一夜風塵」:抖落,抖動甩落。風塵,喻世俗瑣事、旅途勞類或聲色場所;抖落一夜風塵,引喻晨起必作如廁、盥洗、更衣等動作,滌落一整個日夜輾轉奔波的汗塵。此處一夜,為一日夜之省語。 風塵與紅塵:紅塵,揚起的塵土;喻繁華熱鬧之人間景況;佛家、道家均通稱紅塵為人間世;與風塵義近。使用上著重人間世界繁華榮辱者為紅塵,如勘破紅塵;著重奔波世俗凡務或流戀聲色犬馬者為風塵,如僕樸風塵、墮落風塵。 註 03、「這次第 天候難調」:次第,順序也;佛教有「九次第定」,包括四禪、四無色定及滅盡定,依序漸進修行。這次第,為宋時之俗語,泛指這時候、這會兒、這光景等。 天候難調,自喻氣候多變,難以調養休息。冷暖難測、晴雨不定,常遇「帶傘不雨;忘傘滂沱」之窘境!改天,找雷公「喝咖啡」評理去。 李清照《聲聲慢》雙調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註 04、「花禿遮不住三月焚風」:花禿,算自創詞吧?指髮疏而微禿。千萬不要聯想到-----梁山泊的酒肉渾家,花和尚魯智深啊。 花禿遮不住三月焚風,台灣三月忽冷忽熱;驕陽悶熱的時候,一頭花甲屈指可數而微禿的薄髮,焉能擋得住驕陽的無情肆虐? 註 05、「法喜」:佛家云「法喜充滿」,法喜為發自內心的輕安;充滿指充實滿佈心靈。它是一種透過佛法或透過悟道自然產生的愉悅,亦即歡喜心。經典裡面時有「常生歡喜心」誦贊,都屬於輕安之範疇。 《論語.學而篇》云「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不亦說〈悅〉乎」即是輕安的內心自發油生;「不亦樂乎」則經由外在境界刺激而產生。 註 06、「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飲」:弱水,淺而湍急之河流。《尚書.禹貢》:「導弱水至於合黎。」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鄭康成曰:『弱水出張掖。』」古以水嬴弱〔指水流淺而湍急〕而不能載舟,謂之「弱水」。蘇軾《金山妙高臺》詩:「蓬萊不可到,弱水三萬里。」 三千,泛指佛家之「三千大千世界」;天台宗善言「一念三千」。《三藏法數》:「一千個單位世界名為一小千世界; 一千個小千世界名為一中千世界; 一千個中千世界名為一大千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即釋迦牟尼佛所化之境也。 一個單位世界是一須彌山、一日月、一四天下、一欲界天、 一初禪天。」 一瓢飲,一瓠勺、一葫蘆飲水。飲食簡單、只有一瓢水、一籃子飯,引喻清寒貧困貌。《論語.雍也》:「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飲」,謂弱水三千里之眾,只舀一瓢飲水解渴行路。引喻跳脫物質羈絆,淡泊自在人生。 《西遊記.第八回》:「師徒二人正走間,忽然見弱水三千,乃是流沙河界。」《紅樓夢.第九十一回》:「寶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註 07、「過山 迤邐-----獨行」:過山,翻山越嶺之省語。台灣寶島有多處過山古道,值得尋幽訪勝。迤邐,連綿不斷貌;言旅人腳步拖曳不斷。獨行,朝山禮佛是旅人孤獨的行腳。 註 08、「只為磕頭如搗蒜」:此處「只為磕頭如搗蒜」,自喻朝山只為歡喜禮佛,聆聽沙彌恭謹虔敬唸經誦贊,莊重如磕頭搗蒜。另意為屈服、求饒。 《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 「不由分說,走上去,一把扯掉了他的方巾,劈臉就是一個大嘴巴,打的烏龜跪在地下,磕頭如搗蒜。」 註 09、「了然」:亦作瞭然;謂清楚、明白之意。台語則含有負面意思,如枉然、無奈、沒路用、沒出息。相傳唐朝高安灘大愚禪師收有一女高徒,法名亦曰「了然」,悟禪甚為了得。 註 10、「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泡影,猶水泡波影,瞬間即滅失。夢幻泡影,譬喻真空妙觀。金剛般若波羅密經:「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憨山大師釋示曰:「此入般若真空妙觀也。以真空冥寂,藉假而觀,若六喻觀成,則真空自現。一往俱顯理體,此則正示觀法。諸修行人當從此入,法身真境,極盡於斯。」 註 11、「化緣去」:化緣,廣義是以佛法教化眾生;狹義是以募化乞食廣結佛緣。此處自云「化緣去」,為凡人三餐在外覓食果腹之自稱,可是要付帳的。 吉藏《法華義疏》卷一:「比丘名為乞士,上從如來乞法以練神,下就俗人乞食以資身。」白居易《上弘和尚石塔碑序》:「隨順化緣,故坐甘露壇而誓眾,主盟者二十年。」 註 12、「找佛印飲禪」:飲禪,引喻茗茶談佛論詩。佛印飲禪係裨官野史傳說,敘述蘇東坡找佛印煮詩說禪妙事軼聞。此處找佛印飲禪,自喻晚間找知己「煮詩茗茶」、「以文會友」也。 相傳蘇軾與佛印和尚知交甚篤,常聚首切磋佛法。蘇軾寄寓江北瓜州,某日快意揮毫撰了一首〈讚佛偈〉,遣人急送鎮江金山寺住持佛印炫耀。 佛印展信,內容敘曰:「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穩坐紫金蓮〈一作「端坐紫金蓮」〉。」當下佛印批了一個「屁」字回覆,蘇軾果然動怒興師問罪。後悟上當悔之不及,東波居士「八風吹不動」破功矣! 參考《六祖壇經箋註》改正版: http://blog.udn.com/Axeman/article?f_ART_CATE=562812 ◎白居易《遊紫霄宮》「離合藏頭詩」: 水洗塵埃道未嘗, 心懷六洞丹霞客, 口誦三清紫府章。 十里採蓮歌達旦, 一輪明月桂飄香; 日高公子還相覓, 見得山中好酒漿。 按:「離合藏頭詩」作法較複雜。如首句首字「水」,來自該詩詩末最尾字「漿」之部首「水」;首句末字「嘗」字體之「甘」拆字,即成第二句句首;餘類推之。 參閱並引用維基百科「離合詩條」目文字: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9B%A2%E5%90%88%E8%A9%A9 = = = = = = = = = = = =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