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ㄒ、起心動念,帶起了結局。
2022/01/06 20:24:29瀏覽906|回應0|推薦3

ㄒ、起心動念,帶起了結局。

   

 心的修行,牽動著病人的發展與結果。

一念之間的改變,也是修行。

 

       不知道是否有人發現,如果看戲劇的話,劇中每個人的心、起心動念,會影響整件事的發展、結局。從一個人是滿腦子壞點子,抑或是正、孝、善的思想,就可以判定這個人最終結果了!

這不是說戲劇效果一定要傳達邪不勝正,而是實際的社會即是如此,戲劇不過是清晰、客觀地將人的心如何、呈現出來,其作為如何、導致怎麼樣的結果?

觀眾以旁觀者角度,必然一目了然。

在觀賞的當下人是否反觀能自己,若能從中看到焦點,或看到自己的心,也是一個思考自己人生意義的契機了。

不過歷史往往都是不斷輪魂,每一個朝代可以發現很多人、事、物的發展都在重蹈覆徹。

因為順著宇宙法則自然發展,人間必是正道為王,最終一定是邪不勝正。邪佞終究不能主宰世界啊!

從諸多連續劇的演繹,或新聞、或生活中周遭人的案例,常說「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也必須「正道為王,邪不勝正」!

可見一個人的思想,絕對能影響其人生走向,自然也能一念定局。

不論短暫勝利或失敗,因為起心動念、及心的呈現,觀眾從事件一開始,幾乎便可以斷定,事情發展到最後的結果了,心善之人最終勝出,這是不敗的結果。世上似乎毫無例外的,不論心惡之人,得意多久,最後總有失敗的一天,也唯有如此才是宇宙法則!

除非過程中,此人心念修正,才會有好結果,雖說不是刻意要傳達「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之意,但事實如此,現實生活與戲劇很是雷同,只是我們缺乏「發現」。
  
  任何一件事,當我們釋放正面思想,用團結、鼓舞、付出的心與行動支持所有人事物,結局有可能翻轉。

   每一件事情都可以如此看待,起心動念影響著事情的發展,然而大部分人都沒有發覺。

    

我對於至親人離去是非常難以想像、無法接受的,從小到大都很害怕、擔心,這種想法莫名地佔據腦海,看到相關死亡畫面,都讓我驚懼不已。直至我認識仙佛、老師後,我才開始練習用正面思維去看待死亡這件事。

那時覺得怎麼可能死亡是好事?完全無法接受,卻在看盡人生百態後,發現樂觀一點看待死亡也有其好處。

尤其在我於醫院聽到了病人那哀嚎的聲音,聽著同事說他們的父母、公婆躺在醫院的情況,我深深覺得此時死亡確是好事。那豈是折磨而已,對身處其中的人,恐怕便如地獄般了吧!

我一直在練習用好的想法去轉換死亡給我自己的意象,像要把一個刻在心底的痕跡抹平,對我來說並不容易。

大學時期我接觸到黑澤明的電影《夢》,其中最後一則故事是〈水車之村〉,這是桃花源般的地方,整個畫面如童話般色調,斑斕的色彩,鮮豔、明亮,述說其村民秉持著古法遵循自然的生活方式,一個攝影師走到水車之村碰到一個103歲的智者,閒聊之際,一隊送葬隊伍走過來,大家歡欣鼓舞地抬著棺,這位103歲老者知道是其初戀情人離世,也高興地跟著送葬隊伍,一路手舞足蹈地送她,那一幕令我訝異的是其表現一種死亡是歡樂的意象。

記得我看到這個《夢》時,驚訝於他們對於死亡的態度,完全就是莊子的實踐者,當時真的很難想像有人如此傳達「死亦何苦」、「死亦無不好」的概念,如此對死亡進行一種意轉,不得不讓人重新看待死亡存在的意義。

雖然經過許多概念衝擊了我舊有的思想,但我仍然對死亡有種偏見,我還是害怕至親離開,直到經歷母親生病到離世、辦喪事等過程,我才算真正正視死亡這議題,正視它給我的感受,其實所有都是我自己的「感受」。

因為我對死亡的想法造成憂懼的感受,若是我接受像水車村村民那樣的思想,自然對死亡也會有歡送的意轉,他們傳達了讓往生者也感覺輕鬆地離開,大家都能無懼地面對死亡的意涵,足見當我們轉換對死亡或任何觀念的思維方式,其感受或結果也有所不同。

是以如果人對死亡無法正確認知,那麼可能因擔憂、放不下的想法而離不開這世界。

據說台灣是全世界長照人口最多的地方,應有大部分原因是家人或病人中,只要有一方或雙方有捨不得、放不下某些東西,可能是物質上的如金錢;或對人的怨恨、眷戀;或不甘心這麼走等等,一方有這樣的念、想法,就會把要走的人拉住,以至於離不開,可能病人也常處於想著離開人間了,剎那間一個念出現,又被拉回的情況中徘徊。

這情況屢見不鮮,曾聽聞一個朋友母親生病期間,體內臟器幾乎都壞死了,身體已經浮腫了,可以說是病入膏肓,不可能有起色了,這時最好就是等待時間了,不要折磨病人的肉體了,讓她可以好走,然其哥哥還不願放棄,看到母親臉色如常,身體依然有彈性,且也平靜安詳,就以為可以繼續救治,一個念頭就是要插管,於是醫生就只好為其插管,盡力再救治,然其母親其實已經處在魂遊之際,只因為仙佛此時附身,讓其母親沒有病痛感,只為解決其和哥哥之間的因果,等待因果結束後離世。

其母親的念是很自然接受生命的結束,也因有佛緣,仙佛為其解難,讓她不受病痛折難,依照正常原理,那樣的狀況,應會喊痛,但狀況極好,似不曾生病似的,以至於讓其哥哥誤以為仍有救治的可能,然這也正是因果在運作,其母只是想知道其哥是否孝順而已。

當我聽到這事,我認知到一個人的念、想法確實能影響後面事情的發展、結局。

突然從這事也發現很多父母心頭一個想法竟都想知道其兒女是否孝順於他。也想起很多新聞或戲劇都有過這樣的劇情,若看見子女爭吵、爭產,往往氣死或走得不開心,而雙方這樣的念又影響其家族後面的運勢,就是貪念作祟,只是又有多少人能放下追逐自身利益,而為家族謀福利?

人原本就帶不走身外之物,卻總看不清,我們試想人活於世,有什麼屬於自己?實情卻是連身體都不是自己的,連身體都帶不走,何況錢財?

我們人真的能帶走的確實只有福、業。

雖說生死有很多因素,此處只是說說念頭影響到人能否「好死」,由自己的體悟與周遭人的經驗得以驗證之。

有些或許因果未償,於是受病折磨,那怎麼做可以「好死」呢?

在醫院看到那些長期躺於病床上,都已不成人形的模樣,真的感嘆原來果真「死亦無不好」,原來好死真的是福氣!

對人間事想得明、看得清,自然放得下,即使在最後一刻轉念,也是比較「好死」的。如若不然就會有各種念出現,想走都走不了,直到成天躺床上,成了長期需照護的人口,何苦哀哉?

    這些觀念通了,面臨生死之際,我們比較容易放下,甚至知道轉換心情,祝福離世的人,在其往生時,用心念祝福他前往下一站,對他反而是更好的能量。

    雖然這樣說,我自己在母親要走的當下,還是反射地按住人中,不願她離開,幸而她自己豪邁瀟灑地轉身離去,該說幸虧母親看得很清,知曉如何對自己更好,所以豪不猶豫地走,這就不受我們的念影響了。

    我自己一直到接受母親離開後,才開始用祝福的心,不斷祝福母親。

 

    母親是家裡看待死亡抱持自然態度的人,可以說相當豁達的了,然生病初期,一度母親也有想活著的念頭。不過第二次化療後,我感覺她就放棄了。

    那個時候醫生說大約還有三個月時,我是不信的,會覺得醫生憑什麼判生死?當然事後回想起來,是比較情緒化,處在不願相信的階段。

不過我確實不知道醫師是如何計算人的生死時間的,或許這是他們專業,但那時我突發出現這般的思維。

雖然聽到癌症末期,加上母親體力,我確實應該知道母親時限不久了,但卻偏執地不想去正視。

    那時我們家人的念一直都是找活著的希望,家人的念的確也把母親拉回好幾次,母親初入醫院就休克一次,在我租屋處休克一次,出院當天休克一次,甚至離去當天凌晨,母親昏迷三次被我救回,直到早上十點終究還是離開了。

    但我不後悔搶救母親,當時我都看到母親白眼球往上翻的樣子,我不能讓母親那樣離去,我希望她能平靜安詳地離開,冀望仙佛能來接她,後來也知道這些都是因果業力的顯現。

我告訴母親做零極限,懺悔一生所思、所為,幸運的是母親願意相信我,在病床上開始懺悔後,仙佛也來入夢帶她去玩,讓她都捨不得回來了,回來後還唸了我一頓,怪我把她叫回來,那天醫師說那種情形便是「譫妄症」。

    記得當天晚上,值班護士巡房還特別問媽一些話,問名字、問目前在哪裡等等,都能意識清晰回答出來,奇特的是問我的名字時,她一向喊舊名字,沒想到這次居然喊我思恩--這個仙佛賜予的名字,這是母親唯一一次喊我的新名字,對我而言,是神奇的事,或許這就是她與我的和解,表現她認同我了。

之前對於我跟著仙佛與老師修行時,我們母女間有很多衝突,然只一句稱呼就都明白了。

    這時母親的念不斷在改變、修正,看得出她感受到病痛感愈來愈少,然而她雖閉著眼,卻完全沒有喪失意識,她一直都很明白地知道我們在幹嘛,即使離開的前一刻,她都還是很清楚自己要做什麼?

    

回想起母親要離開的前一個多星期左右,她曾喊著想喝杏仁茶、木瓜牛奶等,但因為癌症患者不可以喝奶類食物,因此我不敢,爸爸買了,卻被我擋下來了,媽很是生氣,但我沒想到母親再過幾天就要離開了,父親、醫生都說給她吃想吃的,其實現在想想她也不過喝一、兩口,我卻還在顧慮她的病不能吃什麼這樣的事情,這也讓母親臨終前沒有嚐到她懷念的滋味,我後來真的好後悔。

我為何不聽醫生的勸告,我為何不看清事實,滿足母親的願望?

    只能說自己無明,所有徵候都在告知我們結局了,而自己卻固執不願看,錯失了更好的處置,以致遺憾。每一件事的起心動念,都會影響結局,這件小事就很清楚,如果早點放下執著,母親也不致遺憾。

    有時候知道理論是一回事,實踐又是一回事,如果吸收別人的經驗,試著去做,或許不會遺憾,這些是我的經驗、想法。

    比較慶幸的是我們家人在過程中不斷修正起心動念,同時因為我們不願母親肉體受苦,所以一致同意放棄急救,讓母親能依循自然、壽終正寢地離開。而母親也在懺悔後,受到仙佛的協助,最後跟著仙佛們離開,真的是很大的福報。

    母親離開的隔天,透過大弟妹陰陽眼的同事傳達了她的快樂,我們因為母親的開心而放心,這是很特別的經驗,最後的結局真是非常好、極為感恩的結果。

    甚至後來辦喪禮過程、辦各種法事、告別式都很順利,這是母親的福氣,也是我們的。事情可以順利進行真的是福氣,尤其當時已經是新冠肺炎開始肆虐全世界之時,雖台灣有一整年緩衝期,沒有疫情,但當時台灣還是很小心,心想大家不一定能出席告別式,沒想到卻都來了。這也是起心動念的結果,所有一切圓滿解決。

    

母親生病、離開,改變了家人的一些想法,以前會親兄弟明算帳,父母親生日或父親節、母親節,總之只要出去吃飯或買東西,基本上會平均費用,我們就四個兄弟姊妹,一向就以四個兄弟姊妹計算,不會連弟妹、姪子算在內,這是之前算法。

現在還在疫情期間,我們不出去吃飯,頂多叫外賣過來,費用就看你想給就給付錢的人,給多少我們都不再計算了。延續母親生病時,大家互相協助,沒有人計較多付出了什麼?少得到什麼?那些多與少又有多少?又有什麼好計較的?

    經歷母親離去,家人從中體悟到的,應該是「珍惜」吧!我感覺家人因為珍惜,而不計較地付出。

這些改變幾乎都來自於母親病逝,母親用她的病痛助我們開悟。思及此便很感恩母親的付出!

 

成年後,大家各自有工作或成家,各自有生活,聚集在一起都是特殊節日,父母自己有旅遊的夥伴,我們兄弟姊妹也各自有生活圈子,我們依然極為自由地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沒有人會干涉,這對父母而言是極難得的,因為他們能放手、放下,不會過度關心或指揮你該如何生活?這樣的父母真的是超級難得的。

但家人之間其實都默默關心著,像疫情期間,就會互相在群組傳遞訊息、表達關心,這是我們家的相處模式。

母親走後,家人之間情感感覺緊密了些,互動多了點,而這些改變也是家人的起心動念。我篤信一個人的起心動念,關係著自身的發展,也與周遭人相濡以沫,即我們吸引相近思想、頻率、能量的人,這就是所謂「物以類聚」。

與快樂的人相處,不自覺就會快樂,因此若感知自己不快樂,那必然有原因,先從思考己身的「念」開始去審視吧!

   「起心動念」簡而言之,即面對任何人、事、物時,一開始時人是以什麼樣的心態去思考的;換言之,人對人、事、物產生了什麼想法?

對任何人事物都抱持美好、善良的人,自是吸引相似的人成為朋友圈的,在一個快樂的生活圈,邪念、邪行者都很難待下去的,反之亦然。

    因此我們也可以說:我們自身所遇見的一切人事物、際遇等等,形成了自己的日常生活,更造就了自己的命運,職是之故,我們可以問問自己,想要創造什麼樣的人生?

    不得不說:起心動念,帶起的正是自己思維習慣的結局!

    

若從病人言,其起心動念,對己之病況的想法,也會把自身帶往那個結局去。我母親的變化就很明顯,她曾經痛得無法吃東西、喝水,痛到無法說話,當她開始懺悔,她的心也開始平靜了,最後也不感疼痛了,仙佛也能來引導她前去修行了。

「佛渡有緣人」,畢竟無緣之人,佛也渡不了,幫不了忙。什麼樣是無緣之人?就是起心動念中,不相信有佛、不信佛之力、對自己所思所為不反省、懺悔的,那麼也是無法渡的,生時、死後皆然。

一般來說都堅信「舉頭三尺有神明」,而思想中無上天者,也是無佛緣的,但也無所謂,人只要為人處世是行「正、孝、善」,即使無特別信仰,一樣是有天使光引導的。

自古以來很多人都信佛教、道教、基督教……等等,雖不信神佛的也是不在少數,不過全世界大概屬台灣宮廟最多了,近年發現連清真寺都不少了,看來台灣人的確是很幸福的,連Covid-19期間神佛都這麼照顧台灣人民。當然不可諱言,人自己的修為才是真正的「護身符」!

起心動念,以我自身經歷可以見證其確實牽動著自己未來發展。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91e5885e&aid=171139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