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8. 莊周夢蝶
2023/10/21 11:12:55瀏覽280|回應0|推薦2

8.  莊周夢蝶

    「莊周夢蝶」我一直以為這是一個很深的靈魂議題、很高的境界,其中傳達的涵義太多,亦不易參悟其理,或許大家可以一起思考之。

    莊子於<齊物論>中設計了「莊周夢蝶」這則寓言,且觀原典:「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這段文的意思是說,一日,莊周睡夢中,夢見自己變成蝴蝶,飄飄然穿梭於花叢樹梢,根本不知道有莊周,驚訝的發覺,以蝴蝶的角度看世界,對花香、色彩,甚至整個原野,都有著另外一層不同的體會。沈醉半響,忽爾醒來,有些恍惚,發覺原來是自己。平常一般人,只會當自己做夢一場,莊子卻因為做了這場夢,而引發了更深一層的思考。他想到:人會做夢、蝴蝶必然也會做夢。人會夢到自己變成蝴蝶,那麼,蝴蝶是否也會夢到自己變成人?若是如此,那當下醒來的自己,是否只是一隻做夢的蝴蝶,正夢到自己幻化成為莊周?莊周和蝴蝶必然是有分別的。這就叫形象的變幻。

張默生說:「言在彼而意在此,就叫寓言。」是以寓言必有寓意。至於「莊周夢蝶」其涵蘊甚麼可資之哲學命題?在此也試著蠡測之!

(1)自我生命的緣起性

    從「莊周夢蝶」來看,反映了一個哲學問題就是:我們人如何分辨真實?

若夢足夠真實,人應沒有任何能力於當下即知道自己是在做夢的,做夢者的入夢、夢境的分享、夢境穿梭、意念的僭值等等的概念是超脫現實的,因此在一般人看來,一個人醒時所見所感是真實的,夢境是幻覺,是不真實的。在此莊子卻顯然是不以為然的,以是而有「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之問,醒和夢都由境所致,然而這種境皆客觀反映了物質環境的存在,如果夢境栩栩如生,人又怎麼能分辨的清楚呢?莊周這一問,到底提點了甚麼哲思?

    其實莊周反詰問句直指這個世界就如夢一般,讓人探索這個世界的真實性,讓人反照我們現在生活著的世界,如何說是真實的呢?《金剛經》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世間一切有變化生滅的存在現象,如同夢幻和泡影,如朝露易滅,如剎那的閃電,應該如此看世間現象,即一切現象都是不真實的幻影。

《心經》亦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們眼見的世界都是「色」界所形成,色界消失便成「空」,就像看電影一樣,戲散復歸渾沌一片,那麼為何人卻始終以為這個世界「真實不虛」?

很少人會如莊子去思考是「莊周夢蝶」或「蝶夢莊周」這樣的哲學議題,簡單的一個故事,即先表現了一種人生如夢的人生態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莊周與蝴蝶」的關係揭示出來。形而下的一切,儘管千變萬化,都只是表現道的物化。莊周也罷,蝴蝶也罷,本質都是一樣的,都是虛無的道,是沒有什麼區別的,可說是「齊物」之見。

莊周要說明的則是這個道理:人生要從夢中「覺」醒,要知道真實的自己是誰?也就是「自我生命的緣起性」,人如果能從這幻夢般的世界認識到真實的自我本性、自我人生,就是「大覺」了。

(2)破除我相

破除我相也就是佛家講的「無相」、「放下我執」;老子說的「無我」;莊子也說「吾喪我」、「無己」等等說法,都是要人放下對自己形體的執著。人便是因為受限於人的身體這副臭皮囊而執著於「我」的這個形象,大概也是繫於人對自我生命的貪戀與對萬物的佔有。

凡是有益於這個「我」的形象,便會小心異異或努力追求,甚且自認為「萬物之靈」,也就看不起小小的蝴蝶,而莊周則以夢蝶來提出這個命題,主要是言詮「萬物為一」之論,藉由「齊萬物」破除「人相」,使人不要再執著於「人」。

身體可以說是個媒介,「真我無形」,但藉由身體可以看到生命的存在,因此<齊物論>:「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盡」,我們一開始從自然界承受身體形象,直到死亡等待身體的耗盡。

而這身體便作為生命存在表徵,我們以身體為生命的媒介,萬物皆是,只是形不同,因此人、蝴蝶或大樹等皆藉身體形象表徵其生命的存在與否,這生命的本質是一樣的,只是「身體相」不同,所以便不需要執著於這個「身體」。

    換言之,真我與自然一起作用,因此真我隨自然變化而無生命的限制,所以當莊周和蝴蝶回歸真我的「無形」時,兩者生命本質依然是一樣的,那就更無須執著於此相了。

    今天因緣生而為人,有人的習性,形成自我,那麼生而為蝴蝶,也有昆蟲的習性,形成蝴蝶的自我,很多人認為昆蟲、動物沒有語言,其實很多研究動物語言的學者都確認動物間是以低頻的聲音頻率相互溝通。生命緣起於人便為人,緣起於動物昆蟲便為物,生命是可以隨緣自化的,可說是無自性的,這就破除了我相了。不過這不太容易,明知身體不過是暫時的居所,一個臭皮囊,還是會努力「孜孜不倦」於身體美,其實我想人應重視心性修為,若能修於內,必顯於外,這是自然散發真正的美!

(3)自我意識

    「莊周夢蝶」還指涉了探討自我意識議題,法國新佛洛伊德主義精神分析學家拉康Lacan的「鏡像理論」說到了自我意識的形成:

「鏡像階段是一個從破碎到想像的認同過程,嬰兒透過肢體的動作與鏡像的辨認,而將自我形象從不完整的印象延伸成全形的幻覺,仍然實際缺乏獨立能動性的嬰兒,在想像上提前展現自己對於軀體的駕馭。嬰兒是靠著那外於自身的他者才到認識到自己的存在,這個過程也構成了人們後來所有的認同模式。」

    人之所以有人的意識是因為他看到了自己,人產生自我意識則表示器官已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因此人在鏡中看到自我的一瞬間,因而有了自我意識,進而有了人性。自我意識是由「我」的存在、存有狀態認知自己,「我」這個字是由「我」手裡拿的工具「戈」去認識自己,如戰士、農夫之認知自己、工匠、老師之認知自己,藉由手中的工具指涉自己,否則如何表達「我是誰?」

    藉由一個具有社會意義的工具作為中介,而成為自我意識的認知,所以自我意識是由社會意識決定的,成為社會中的「我」,扮演著各種不同的角色,因此只有「走出自我」才能走出自己,這正是「吾喪我」,所以莊子在最後作了個夢,解構了自我意識的主體。

何秀煌在《記號意識與典範》說到:「人的自覺是一種意識狀態,意識是人類精神現象的指標,意識開展的精緻和廣含也直接決定個人自覺的高度和深度,間接標明個人的『人身認同』的清晰純度—是明晰清楚的身分,或乏晰模糊的身分,是鮮明的生命榜樣,或是晦暗的生命榜樣。……人的意識總是在不斷的活動狀態中,隨著生活內容的改變及生命經驗的更新。」

由此約可知,作夢也是一種意識活動中的狀態,都會對於「人身認同」產生變動,因此夢醒意識自是有變,但潛意識的影響,必然造成意識的變化,這是莊子生命中重大的生成變化,蝶變改變了莊子的生命型態。莊子釋夢曰:「此之謂物化。」

    可見莊周在夢中走出了自我,成了輕盈的蝴蝶,所以「物化」是個體意識的消失,這時他「無」掉了對自己的認同,也「虛」化了對軀體的駕馭,「莊周夢蝶」幫莊周達成了逍遙遊的夢想,他在夢中得到了自由,離開了現實和語言,離開了自我意識,而得到了他的啟示。

    他的啟示是甚麼呢?莊子寓言給每個時代有不同的啟發,如同他自己。然而寓言是虛構的敘事結構,提供人們一個虛構的想像,卻從中獲取新的創造力。

(4)物化之意象

或許可說莊子在夢中脫去了軀殼,對於人的想法,這是死亡的啟示,當人脫離了形骸之累,自我意識便產生死亡的意象,如此就把對人自我意識的認同打破,這是一種死亡隱喻,(一般人很少能靈魂出竅,此一說略而不論),這樣就把<齊物論>前後主題相連。

    死亡帶來的意象,除了打破自我意識,打破對軀體的駕馭,同時將人間所有的失落都藉由死亡的意象超脫了,那麼蝶化的莊周就到達了氣化、逍遙遊的境界了,因此「莊周夢蝶」已是與萬物合一而逍遙遊的境界了 ,這就回到<逍遙遊>的涵意了。

除此蝴蝶有美女意味,蝴蝶之變另一面可說女人之變,應不是雌雄合體,而是女人進入了他身體--知覺中引發他身體--知覺的變化,所以神人才會是「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吸風飲露」的,這是一個女子的形象描述,故知莊子「物化」的觀點可說是無性別、無物種的一種精神意識的狀態,打破了所有的限制,真正反映「萬物與我為一」之精神,自是「物化」之論。

「莊周夢蝶」若從另一視域來看,或可說有變形的隱喻之義,變形的故事在神話很多,以隱喻t超越生命本質的涵蘊之義。變形主要傳述生命不能執著於人的的形態,如果執著,人即為人,蝴蝶也是蝴蝶而已,因此不要侷限於人的身體形象,將生命封閉在身體形象內,以生死為生命的記錄。天地萬物的流轉只是物態的變化而已,是故莊周說:「此之謂物化。」

物化也就是萬物隨著自然而變化,即物態的變化,莊周夢為蝴蝶就是一種物態的流轉,物態這樣的流轉表現其生命力是很活潑的,同時也顯現個人生命的解放,生命從不同的身體形象解脫出來,成了精神上的自由,所以變形可以提升生命的境界,使得生命價值更高。

    身體只是一個寄寓的形體,真正的生命本真則不受身體形象所限,而物化的涵意亦由此處互相觀照得以照見,莊子處處以各種譬喻入文,使人可以相互發現,得以層層綰合其對生命本源的追求與觀照。

生命有所分化只是為了要各自完成不同生命本質的體現。而在莊周夢蝶時,他的感受是蝴蝶的生命,擁有蝴蝶的習性,可見人藉由變形可以體驗不同的生命本質,而這樣的體驗讓莊子得以形成「萬物為一」的思想,而首開其端的將生命本質藉由變形來傳達。

此後如《西遊記》的孫悟空七十二變,《白蛇傳》的白素貞,變形意象的運用就更廣泛流傳開來,藉由變形表達人生各種隱微的蘊意。現代則如《哈利波特》、《紅色金字塔》的魔法世界也提到變形,當變形後,雖是人的靈魂卻會擁有變形物的習性,如變成鳥就會有想獵食魚的思想出現,甚至連性情都會隨變形時間長而同於變形物之情性,這就符合莊子言「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之意。變形應可說是擬人化或擬物化的思想基礎,人們透過各種生命相去表徵不同的生命特質,可隱喻其人生視域在於觀照其生命本質及超越。

(5)萬物一體:

     「莊周夢蝶」再次證說「齊物」之理,「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表示物與我是一體的、無等差、無分別的,就像是渾沌一樣的境界,分不清楚彼與我的臨界,然莊子之意是我、彼都只是那個一,沒有第二個一,由是觀之,他與萬物是合一的,形軀不同卻是同一個精神體。

(6)生命本質

     生命本質是什麼?從「莊周夢蝶」說明了是什麼?簡言之,即「自然」、「萬物一體」、「色即是空」。

    「孫悟空」這名字取得真好,他又名「孫行者」,這兩者合起來看,意即一個「修行者」要能「悟」到「道」,而這個道,經過層層淬煉出來的智慧,只有一個最精粹的字,那就是「空」。「悟空」確是不容易的修行,但也只是在「一念之間」的轉化而已,一切都是空,重要的是大智慧、福氣與能力。

     人其實來到人間一趟,就像是風中的花一樣,在上下搖擺、振動的同時,如果能認知到自己就是那朵綻放的花,就可以了。即便我們沒有灌溉那朵花,如果花已經成形,它還是會綻放出來。

       我們是甚麼花,只要去綻放就好!

       花在靜止中是一種美,然而風中搖曳的花,動中的花有一種意象的美,是跟整個環境融洽的。這樣的自然的、無為的生活生命就是道家所呈現予我們的生命本質!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91e5885e&aid=179989664